跳转到正文内容

再看教育角色定位:谁能承载孩子教育之重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03日 16:39   新浪教育

  近期社会教育热点事件——药家鑫、日本留学(微博)生刺母案引起社会轰动,两起事件颠覆了人们传统意识上对好学生的定义标准,促使社会进行深刻反思,中国教育出现了何种问题,到底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近日,在此大背景下知名门户网站新浪与倡导个性化教育的学大教育共同举办了“ 中小学教育话题研讨会”,研讨会汇聚行业学者、心理专 视频:2011新浪中小学教育话题研讨会 媒体来源:新浪教育 家、学校校长、辅教机构,共同讨论了当代“好学生的标准”,旨在重新找到符合时代发展的“好学生”定义,探讨如何培养出“好学生”,并对中国教育角色的定位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究。

  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

  好学生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标准,在现阶段,什么学生可以称为好学生呢?成绩好、分数高、听话是不是就是好学生呢?记者认为,这个话题虽然不是个新课题,但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却具有新的讨论价值,在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从多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讨论。

  首批“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著名的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作为工作在教育最前沿的学校代表对于这个问题具有绝对发言权。刘校长认为,除了有优秀学习成绩和一种对社会的责任感,尤其要具有一种不断进取、对事情执着的追求精神,这样才是一个具有持续发展动力的好学生。

  著名青少年心理专家宋少卫,多年深入研究青少年心理,他认为一个好学生应该具备四个方面—“德、才、情、意”,“德”是个人修养,“才’是更多偏重于能力,包括一个孩子他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情和意”,指的是懂得人生的美、看得到世间的爱,用四个字概括,即会美,懂爱。

  以个性化教育著称的学大教育集团CEO金鑫则从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方向进行了强调。金鑫表示,正如国家教育标准所提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好学生应该有好的道德标准,高的知识水平,健康的体魄,正确的审美情操,优良的劳动技能,除此之外,金鑫认为正如学大教育所一直倡导的,好学生更需要有自身个性良好的发展,不只是死读书本,应该根据天赋禀性,有一技之长,有一些特殊技能,即将来能成为一种创新型的人才,才是符合时代发展的好学生。

  培养好学生,好学校自身难承教育之重

  在中国,由于考试制度、用人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等原因,分数、成绩成为孩子学习的原动力和终极目标,这自然形成了以学校为核心的教育体制度,也造成了社会、家庭对学校培养好学生的较高期望,据调查表明,大部分家长把对孩子的发展教育主要寄托于学校教育,这是否科学,学校又能否承担此重担呢?

  研讨会上,首批“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著名的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刘校长认为,现在很多家长太看重孩子进什么样的学校,忽略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品质培养,教育应该培养孩子一种不断学习的热情、兴趣及动力,无论一个学生从什么学校毕业都不能决定他的一生,决定一生的是孩子的生活态度和是否有进取精神。社会、家庭把对孩子教育的主要责任推给了学校,希望靠学校教育就能帮助孩子学、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才,这是不现实的,学校主要承担的应该是课业学习,期望过高会使学校不堪重负。

  金鑫对刘校长的观点表示认同,他认为,由于投入、机制、体制等原因,学校教育更多是满足学生基本课业和人的属性发展,学校教育是普通性、大众性的,无法要求做到根据孩子的个性全面培养孩子的发展,而且目前中国国情只利用体制内学校也还难以做到教育完全的公平化,这些遗憾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努力来弥补,需要一些像学大这种倡导个性化教育、与学校形成补充关系的社会教辅机构,利用自身资源,对孩子进行一对一教育,从孩子特点出发,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不仅具有传统意义上成绩好的好学生,更是一个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健康人才。

  认清角色定位,家庭教育需要科学升级

  学校无法承担全面教育之重,孩子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共同的努力,三种教育应该明确各自的角色定位,承担起应负的责任。北京四中刘长铭校长根据多年教育经验,尤其指出了目前中国家庭教育的不足,刘校长表示,受中国传统文化等影响,今天中国所谓家庭教育指的是奥数,英语,钢琴,文艺等特长的培养,家长都大大忽略了品质的培养,家庭教育应该牢记,要以奠定一个孩子最基本的品德基础为主。

  据悉,中国社科院曾发布2011年《社会心态蓝皮书》,子女发展期望成为排在当代人生活动力的首位,中国父母这种望子成龙的心态是非常强烈的,但大部分家庭是否能承担起科学、健康教育孩子的重任呢,这是各方都很关注的问题。四中刘传铭校长表示,现在的家长确实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视,但大部分家长难以实现科学的教育。针对此问题,家庭教育研究专家箫斌臣也表示,教育的根本在于家庭教育,现在家长过分关注孩子成绩,但对人格的培养、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教育非常不足,中国家庭教育存在很大的问题。

  北师大豆豆妈妈儿童训练中心首席专家王宏,作为家长代表表达了不同的观点。王宏老师结合自身的经历,呼吁各方面能针对家长多给予一些指导建议。她表示:“作为家长都知道家庭教育很重要,爱心,耐心,技巧家长也都有,但家长不知道怎么科学的去做,并没有人能给家长做专门培训,虽然我是心理学专业毕业的,我有时也会对如何教育孩子感到茫然,普通的家长更会存在此类问题,相关机构应该给家长一些实实在在的指导、培训是最为重要的。”

  据记者了解,在中国家庭中确实普通存在不知道如何科学教育孩子的现象,家长只能根据自已的是非判断去引导孩子,不能达到科学教育的目的,让庞大的家长群体学会科学教育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也是目前教育界的一大难题。 

  谁来拯救教育缺陷,中国呼唤新的教育结构

  孩子青少年期是黄金的教育时期,这个阶段将奠定孩子一生的成长方向,针对各方面教育问题,未来我们该如何行动,如何拯救目前展现的教育缺陷呢,这是本次研讨会开办的最为重要的意义所在,也是专家学者最深入讨论的话题。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李建华认为,评价、选拔体系及观念改变是非常重要的。分数、成绩不应成为选拔主要标准,孩子智能的特长和个性化特点应该得到更多关注,而对于孩子评价体系应该向全面发展及个性突出的方向发展,同时教育者、家长心态上也需要改变。

  针对问题,金鑫提出了实际的解决方案,得到了与会学者普遍赞成。金鑫表示最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调整新的教育结构,加大利用社会教育的力量,大力推进社会上像学大教育这类以倡导因材施教、大力推行个性化教育的教辅机构。金鑫表示,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决定了人应该有个性发展,这也是国家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在学校培养共性的基础教育之外,进行个性化教育的社会机构成为必要的补充。

  据记者了解,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已成为人力资源大国,现有2.5亿人在学习,学习场所主要是各类学校,但从国际各项科学奖项的获奖名单中却反映出我国拔尖创新人才缺乏的现实,这确实反应出我国在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之外,对创新型的个性化教育培养的一种不足和缺失。

  金鑫介绍,作为社会化教育机构学大以学生为主体,根据不同个性特点,运用个性化教育手段,经过科学测评系统,帮助学生诊断自身问题,根据诊断量身订做解决方案,进行一对一教育模式,对学校教育班级授课制进行了补充。同时金鑫表示,个性化教育也是对家庭教育的一种有效补充,金鑫对王宏老师所提及的家长教育缺失的现象非常认同,他表示大部分家长没有专业教育知识,需要专业的辅教机构来帮助,而且当孩子处于基础教育时期,家长一般也处于事业的黄金期,家长也没有精力完全投入到孩子身上,学大教育这种辅教机构很好的弥补了家长角色对孩子的培养。另一方面,学大教育也根据家长需要,开设了家长教育课程,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心理,掌握与孩子沟通技巧,发掘孩子个性特长,使家长能更科学地教育孩子。

  此次研讨会是新形势下对中国教育的一次梳理,提出了目前中国教育的普通问题及宝贵建议,在业界内外引起广泛影响,具有深远意义。本次活动的主办方新浪和学大教育均表示将把此种教育研讨会作为一种系列性的行为,将根据不断变化的教育形势,持续为中国教育发展提供有价值的观点,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教育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