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小学减负又出新“药方” 面对现实因材施教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17日 17:43   新民晚报

  本报记者 吕剑波

  据新华社报道,教育部相关人士近日表示,从6月起,向社会征集学生减负良策。这是教育部针对中小学生减负任务开出的最新一剂“药方”,这一举措立刻引来学生和家长的关注。

  中小学生减负这一话题早已不再新鲜,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感觉却是越减负担越重。对这样的老大难问题,良策到底在哪儿?教育部的这一做法又能有多大的效果呢?

  做秀?

  根源未变,难谈改革

  “这么多年来,我们看到教育主管部门多次提出要给中小学生减负。可往往是轰轰烈烈开场,最后草草了事,学生的课业负担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时间一久,大家都觉得减负越减越重了。”

  “原因很简单,我们也说了无数次——一是义务教育资源不均衡;二是中、高考(微博)选拔机制唯分数论。”熊丙奇接着说,“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学生和家长为了进入好的学校不得不加大投入;中、高考制度的存在则让老师、学生和家长都无法忽视分数的重要性。不把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减负永远只能是做秀。”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全国优秀班主任说,现在社会衡量孩子的标准还是以成绩为主,老师的绩效也主要拿分数衡量,只要招生机制不变,对学生的考核标准不变,减负就很难落到实处。

  “我认为,理想的教育模式应该是这样的:政府依法管理,专业机构负责考试,学校自主招生,学生多种选择。”熊丙奇说,“我们现在确实有一些高校开始自主招生考试了,但是那些参加考试的学生还是要经过高考。这等于在高考之外,又给孩子们增加了额外的任务,这根本就不是减负嘛。”

  悖论?

  校内减负,校外增负

  每天下午3时放学后,正在上小学三年级的许浩(化名)就开始了自己的补课之旅——周一到周五分别有奥数、英语、作文等不同学科的课程,到了周末则是城北城南地奔波,去接受小提琴、绘画、逻辑思维等辅导。这些课程都是他的父母帮他选定的,“班上其他同学也都有课的。”他说。

  “学校确实减负了,作业少了,放学时间早了。可家长不能放松啊,别的孩子都在上辅导班,我们孩子不上不就落后了吗?”许浩的母亲当然了解孩子的负担,但她很无奈,“现在重点学校招生,哪个不看孩子的才艺?我们只能逼着孩子学。”

  “随着教育主管部门强势的行政命令,起码从表面上看,学校方面已经减负了。”熊丙奇说,“可孩子们却开始奔波于各种补习班、辅导班、提高班——学校减掉的,社会又给补回来了,而且给学生和家长增加了很多经济和精神负担。”

  “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可中、高考制度又悬在那儿没有改,这就导致一些学校的教育方式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混合体,学生既要分数高又要才艺佳,学生的负担可想而知。”熊丙奇说。

  良策?

  面对现实,因材施教

  此次教育部向社会征集学生减负良策,其初衷显然是好的。可究竟什么样的良策才能真正减轻中小学生的负担呢?

  “在现阶段中、高考制度存在的条件下,不妨面对现实,把应试教育做好。”熊丙奇给出了自己的良策,“日本也有过和我国相似的问题,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学生负担很重,然后社会要求学校减少上课时间和作业量。可家长们却着急了,为了让孩子考上好的大学,他们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实际上加大了学生的负担。后来,学校干脆又重新开始补课,一周上6天课,但不增加学费。学生不用上培训班,负担反倒轻了,家长不用多出钱,经济压力也小了。”

  “当然,长远的根本的解决方法永远只有一个:加大教育投入、改变教育资源分配模式、取消单一的升学选拔模式。”熊丙奇说,“此外,我认为教育的原则还是因材施教,征集到的良策也不一定就适合每一个学校、每一个学生,只能作为参考。”

  代价!

  扼杀兴趣,榨干潜能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少年儿童十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1999—2010)》显示,我国中小学生睡眠时间持续减少,近八成睡眠不足。参与调查的专家表示,没有充足的睡眠,就难以保证健康的成长。长期睡眠不足将会造成免疫力低下,影响身心和智力发育,给孩子的未来幸福埋下隐患。

  幸福者首先需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还需要一个快乐的心境。山东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赵勇在全校调查显示,90%的初中学生仍然存在着较重的心理负担。当被问及“是否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时”,回答几乎全部是否定的。

  “不快乐的主要原因,不仅是作业量的大小,而是学习的压力。因为家长、老师动辄用考试、升学、有一份体面的工作等鞭策我们的孩子。”赵勇说。

  海口市教育专家兰祖军说,教育不能像榨油机一样把孩子身上的潜能统统榨干,在小学阶段就把孩子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生活兴趣逐渐抹杀掉。

  诸多教育界人士呼吁,减负就是要给孩子更多动手、动脑、交往、感悟的时间。教育要有宽容之心,要鼓励和引导学校、学生百花齐放,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让学生找回“丢失”的幸福快乐。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中小学 减负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