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宝立:创新人才培养要面向全体 加强学校文化创新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20日 15:11   新浪教育

  2011年信息化时代基础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于2011年6月17日在京举行。本期会议围绕《素质教育视野下的高考(微博)招生制度改革与学生备考策略研究》课题展开讨论,教育界各位专家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以下为此次访谈的实录:

  高宝立:谢谢叶翠微校长,也感谢新东方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大家来讨论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刚才叶教授说了,是非常有意义的话题。

  我想今天主要是来学习,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之后再谈点体会,叶校长点名让我先谈,我先抛砖引玉。这样一个课题具有理论价值,同时更大意义上说是我们现在正在推进一个行动,无论从国家到各个学校,都在大力来着手,从体制上,从措施上,那么也从观念上来进行改进,进行改善。

  同时理论界对这个问题也非常重视,那么就教育研究杂志而言,对创新人才培养,包括教育改革等方面也有很多的选题,也发表了很多这方面的文章,在总结这些研究动态的基础上,我现在也在考虑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把创新人才的培养放在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去看,所以我觉得今天这样一个会议主题,信息化时代基础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这样一个研讨,抓得是非常准的,这样一个选题是非常有意义的。

  那么在信息化时代,到了这样一个时代以后,我们就不能够仅仅关注学校教育,要把学校教育放在更大范围内看,教育实际上是国家的基础事业。另外一个在我们学校教育过程中,我认为有些观念是需要改变的,特别是我个人认为在创新人才培养这个问题上,我们有些学校可能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我总结了一下,是不是有这样几个问题需要重新加以研究和审视,首先创新人才是不是少数的,我个人认为应该是面向群体的,它是整体性的创新人才培养,当然这个创新人才培养有分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类型,但是这样总的目标应该是确定的,我们培养的创新人才应该是面向全体的。

  就这样来说,在我们的教育行为中就需要注意的,就是有些学校仅仅把创新人才划定为少数的学生,就是有些标榜说素质教育搞得很好的学校,这样有些学校也存在一些误区,比如说很多的观摩活动,很多的示范课他没有参加过,在这样一些活动,这样一些课上面,在思考的,在跟老师互动的,在接受着某种教育的,那仅仅是个别学生,有很多学生在后边做的基本是陪衬,所以说在某些学校,所谓的创新人才培养,大部分的学生处于一种陪衬的角色,在有些教育过程中,有些学生也处于陪练的角色,这个学校关注的仅仅是看起来不错的学生,忽视了存在着不足的学生。

  就创新人才这样一个概念来说,我们说作为的人都有创新潜能,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每个人的潜能挖掘出来,使它转化为现实的创造力,这个是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仅仅关注少数学生,教育的功能就没有充分发挥,这也不是教育的本质所在,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我们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偏差。

  我想这是一个需要我们转变的观念,当然这里面最核心的就是人才的观念的转变,是不是能够关注每个学生,树立人人成才观,应该有多样评价观,还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学生不仅是接受一个阶段的教育我们就判断他是不是能够成才,我们应该提供给学生可发展的这样一种思想。所以面向全体这是创新人才一个很重要的一个要求,或者是一个要义,这是不能忽视的。

  第二个方面就是我们在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重视全面的创新观念,也就是说在我们学校里边,仅仅重视了科技创新,忽视了文化创新,在培养过程中仅仅重视了智育,没有重视其它方面全面发展,在有效学校仅仅把创新科技性人才培养作为重点,因为创新仅仅是一些小发明、小制作,这是不全面的,应该说在信息化时代,实际上这个信息化时代是一个多样化、文化交融的时代,同时它也是一个民主政治更加开明,更加昌明这样一个时代,这个时候我们培养的人应该更加具有文化创新能力,在这方面我认为培养是不够的。

  在文化创新方面,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应该说这个跟创新是有直接关系的,刚才几位同志的发言也谈到了这一点,就是创新人格里面包括着它的价值判断,没有一个好的价值判断,它的创新就是没有目标的,我想说的创新人才,他的进行创新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一个价值判断,应该怎样?有一个什么样的目标?

  再一个我们在信息化时代还要重视,它是一个市场经济发达的,或者说初创的阶段,在这个方面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公民意识,同样还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这个都在我们教育中需要鼓励的,需要培养的,这个跟创新人才也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我们也接触过这样的课题,就是在小学,乃至于学前教育,都应该培养一种游戏精神,在游戏过程中学生是自由的,是主动的,这方面我想我们学校是比较重视的,但是恰恰忽视了一点,就是这种游戏精神,本身它还包含了一种创造力,小孩子在一起游戏,自由自在的游戏,他也可以制定某些规则,什么叫赢,什么样叫输,最后还可以自己打分,自己判断,同时在游戏过程中还有合作。

  幼儿园当中还强调游戏精神,在小学、中学这方面,也要从小培养游戏精神,这种游戏精神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社会参与能力,社会的认同感和参与感,这方面也是创新人才培养需要重视的,从这方面来说创新人才培养就不仅仅是科技创新,应该包括文化创新和制度创新,在这一点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对社会竞争的参与,对社会不良形象的批判,都是我们需要着重培养的。

  所以在这方面突破一些技术理性的制约,要把创新人才培养放在一个更大层面上来进行观察,也可以说一个好的创新人才,或者一个好的创新活动,它应该是一种高智力活动和优秀人格完美的结合,才能形成创新人才,才能开展好创新活动,这是我的一个认识。

  那么第三个方面,我们不能够仅仅把创新人才培养,看作是一种措施,看作是一种某些具体的活动,实际上创新人才培养需要一种大的文化氛围,刚才王宝祥老师讲了,需要社会的文化环境,创造一种制度的推进。

  我这里需要强调的就是我们的学校文化,在这个层面上怎么样来鼓励创新,使这种创新的精神能内化为学生的行动,知识也内化为学生的行动,这需要一种涵养,文化的涵养和文化的熏陶,这种文化的创新,也是需要我们重视的,包括管理文化、课堂文化,也包括教师文化。

  现在我们从具体的情况来看,实际上呢,在很多学校里边,这个文化是有冲突的,文化的冲突一定影响了学生的培养,跟学生的文化,特别是学生团体的亚文化就发生了很大的冲突,这就是我们教学上的困惑。

  比如说我们学校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在管理中就要给学生主体的地位,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也是学校管理的主体之一,在这方面,我们有些学校管理的规则和方式,恰恰没有注意到学生的主体性,一个人如果没有主体意识,他成为不了创新人才。

  在我们学校管理中有些很典型的事例恰恰说明我们忽视了学生存在,甚至有些高校,他一个楼里边有两部电梯,有一部电梯还要特别注明教师专用,就是把学生放在一个很尴尬的地位,那么相比较,我们看到很多宾馆、饭店这种意识就完全不一样了,有些宾馆饭店,同样是两部电梯,同样一部是员工用的,但是另一部上写的是贵宾专用,就把旅客、服务对象放在一个很高的地位,实际上这就是一种意识。

  在这样一个好的环境下,学生才有自信心,创新人才需要有自信。同样我们的课程文化,课堂文化里面,现在也需要加以改进,刚才我们谈到了,有些学习仅仅关注某些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在课堂上这些学生是自信的,而且他们盼望上课,盼望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他们盼望有难题来回答,但是很多学生在这样一个课堂上得不到发挥的过程。

  那么现在强调教育公平,特别关注起点公平,这是对的,但是还不要忽视过程的公平,在过程中学生是要成长的,过程是学生成长的机会。所以课堂上呢,我觉得要做到三点,首先要维护学生的权利,学生除了入学机会均等以外,学生的学习权要在课堂上充分地得到尊重,得到维护,每个人在课堂上应该得到他应该发展的机会,这一点在我们课堂教育中特别得到重视。

  再一个是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的言语,包括身体言语,肢体语言,都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所以在课堂上教师的评价,以及教师的行为,对每个人、每个学生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这一方面呢,我想教师要树立一种感觉,就是敬畏感,你忽视了学生,或者你蔑视了学生,之学生的自信心就会被打压下去,这个对创新人才培养是十分不利的。

  再有一个,在课堂上要呵护学生的个性,让创造个性发挥,才能有展示的机会,这是我们在课堂文化上应该重视的。那么学校文化过程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使学生能够得到主动发展,主动锻炼的机会,当然除了某些活动以外,组织某些活动,包括教学活动以外,还要创造一种这种创新思维的环境,这一点上我想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是十分明显的,学生到学校不仅是学习,还是培养一种四个,锻炼一种思维,所以我们要给学生一种思维的锻炼,创新思维。

  那么这种创新思维本身,应该来自于学校不断的创新,就是这种学校的创新,哪怕学校具体举措的变化,要让学生体会到、了解到,怎么样让学校这文化,能够让学生感知到,这是我们需要重视的一个课题,就是不断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不断跟上国际潮流的变化,这一点上呢,我想是我们需要学生感觉到,让学生体会到的,就是这种主动性要有所体现。

  也有的人给学校的校长做了一个分类,就是一类的校长是不断地创造变化的,那么再下一个层次,他能够适应变化,再下一个层次是被动变化,最差的校长,当然这样的人可能也当不好校长,就是顽固不化。

  那么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要培养的学生,怎么样把我们学校,把我们校长的这样一种思维,通过我们的教学,通过各项教育活动,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感知到、体会到,这是我们需要继续加强这种研究的,

  同时这种创新的文化,要发挥我们信息化时代的作用,我看了这个题目之后我也在想,那么我们能不能在信息化时代,更多地发挥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这种,让学生综合全面地发展。比如说现在有一个很突出的现象,刚才老师们也谈到了,现在很多学生在电气化设备,在电子产品的使用上比老师要先进得多,要接触得很快,很多设备他们马上就能掌握了,但是有一个现象也值得我们重视的,我也了解到一些情况,很多学生在家里边没有动过洗衣机,洗衣服,以前嘛都是用搓板,是吧,动手要搓的,现在洗衣机很简单了,摁下去就完了,但是就是这么简单的操作,有很多学生在家里没有用过,这就是一种培养的意识,怎么样在信息化时代培养学生的全面生活能力,当然这个也包括创新人才培养,没有这种关心,没有主人公的意识,仅仅有一些知识,就不是创新人才,当然文化的熏陶需要我们更多地去关注。

  第四个方面我简单讲一下,就是我们在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讲究科学的方法,特别是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指导,以及我们这种课程建设和制度建设,当前在教育理论界也在研究讨论这个问题,就是我们在培养人才方面,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这个关系,怎么样来进行很好地解决,同时呢在这个方面也有一个误区,就是我们强调了学生学习的探索性,忽视了教师的指导性,大量地让学生去摸索、探索,认为这样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好办法,实际这是误解,教育的本身功能就是把人类积累上千年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学生,恩格斯说过一个学生能够用两个小时学会二项式定律,那是人类长期积累的经验,所以教育的功能是不能忽视的,要强调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不能花费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无谓地去摸索。

  这方面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就拿基础教育来说,很多老师有这种反应,现在我们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是要减轻我们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有时间有精力接触社会,这个方向是正确的,但是在很多学校落实过程中就走样了,所以很多学校反映,减负是对的,但是减负减负,后果自负,减负以后学习成绩上不去,松绑也是对的,松绑松绑最后落榜,如果按照教育规律去做的话,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出现这种情况在于我们教师的素质不够高,就是教师自身的创造能力,特别是他的创新思维不够,导致了这样一种结论。

  所以在这个方面,更多地应该强调教学效率,同时呢在教学效率提高的基础上,我们还要重视一点,就是教给学生创新方法之外,还要教给学生创新的方法论,这也是我们需要重视的。那么从我们的制度建设上来说,特别是我们的教学制度建设上来说,要增加更多的选择性,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

  其实学生选择选课的过程,就是一种价值判断,就是一种效应判断,就是培养创新人才一个很重要的过程,这都不容忽视的,我想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很多学校创造了很好的经验,有很多有效的模式,我们杂志也发了很多这方面的文章,在这个场合我想请各位专家和老师,你们有这方面好的经验和做法,能够及时地总结,提供给我们,我想我们杂志也愿意给大家提供服务,把我们好的经验,好的做法,能够宣传推广过去。

  刚才我讲的这些,也可能在某种情况下是个别现象,但是确实影响了创新人才培养,也说明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我这里把问题提出来,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中小学教育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