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语文1+1》、《中华阅读》、《小学生规范写字课》、《亮点激活大试卷》,还有《口算》、《快乐数学1+1》、《亮点激活大试卷》、《期末冲刺18天》……”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铁路坝小学五年级学生任正(化名),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细数自己的教辅读物,这些还只是语文、数学两科教师要求购买的,再加上家长购买的,任正语、数、外3门课程的教辅读物有20多本。
学生减负,书包越重。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像任正一样被教辅所困的中小学生在全国非常多。
“宁愿错买10本,也不漏掉1本”
“快考试了,孩子的学习压力太大。这不,前几周老师又要求孩子购买一套练习题。”晚上10点多,看着读小学五年级的李玉(化名)还在埋头做卷子,李玉的妈妈心疼地说,“每天放学回家,吃完饭从5点半开始做题,一直写到晚上10点左右。”
李玉所在的陕西渭南南塘小学每学期都会为学生统一配发相应的辅导,包括语文数学练习册2本、《资源与学案》2本、字帖1本,课时达标1本、激活课堂1本。此外,李玉的代课教师还让学生再购买其他教辅。
“老师只是建议,并没有强迫,但是作业就是辅导书上的习题,上课讲的也都是这些题。不买怎么办?”李玉的妈妈说,为了让孩子能跟上班级的进度,老师建议购买的教辅一本也不能少。
“目前,小学生每门课都配套1至2本教辅,家长还会为孩子再购买其他教辅材料。这样一来,一个小学生每门课的教辅就是3至4本,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完成家长附加的,减负很难实现。”对教辅读物给学生带来课业负担加重的现实,江苏某实验小学的许校长无奈地说,虽然学校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减少学生在校时间,但学生放学后的隐性学习负担学校很难控制,教辅读物的热销无疑加重了这种负担。
“宁愿错买10本,也不漏掉1本”是不少家长面对教辅书籍的普遍心态。2009年的《闵行区小学生课业负担情况调查报告》显示,家长自主购买教辅材料为学生“加餐”相当普遍,占被调查家长总数的六成以上。有的家长为一年级的孩子准备的教辅材料达6本之多,还有家长为五年级的孩子配了9本教辅读物。
“老师有时会对学生购买教辅读物进行指导,因为家长购买教辅的热情挡也挡不住,与其任其盲目购买,还不如提供专业性的建议。”许校长说,现在的教辅材料种类繁多,对应的版本多样,家长对课程不够了解,往往会错买、误买,学生既浪费了时间,又得不到提高。
“教师应对学生购买教辅进行指导”
“学校配发的教辅书,题目太简单,老师不讲,我们也从来没做过,最终都成为废纸。”江西鹰潭高中学生汪晓(化名)说,老师和同学都觉得统一购买的教辅对知识的应用没有提高,与平时考试和高考题目难度相差太远。为了迎合考试,取得高分,各科教师又建议学生再另外购买“适合”的教辅书。
同样,为了能让学生考上示范高中,广东东莞某初中甚至部分承担了教辅读物的费用。该校学生小宇告诉记者,当地教育局每学期都会为学生配发练习册和复习题,但老师还会额外要求同学再购买一些教辅读物,如英语的《1+1》,政治的《中考宝典》和数学的《天利三十八套》。
“教辅是教材的解读本,是教师的拐棍。”中央教科所研究员程方平说,“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来探究适合他们的教学和辅导方法。但是,现在很多教师都是借教辅来应付教学。很多教辅内容太受教材本身局限。如果教师受到教辅的局限,学生也会随之受到局限。”
此外,一些从各版本教辅上东拼西凑编辑而成的低劣产品,不仅师生在使用上痛苦不堪,而且会给课程改革带来混乱。据了解,我国目前实行“一个课程标准、多个版本并行”的教科书发行制度,允许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在教学中使用,而配套的教辅读物如同步训练册,彼此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教师应该对学生购买教辅读物进行专业指导,但一定要排除利益驱动。”清华附中语文特级教师杨建宇说。
“学生需要的是系统精良的教辅”
“学校、教师的教育质量考核都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准。中小学教科书上的知识和课后题根本不足以让学生应付考试。为保证教育质量和学习成绩,从学生、家长到教师、学校,都在想方设法通过教辅材料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一位业内人士分析。
新闻出版总署原报刊司副司长金毅泉表示,我国各地学校教师和硬件设施都不均衡,只有教辅材料能最大程度地弥补师资和教育质量上的不足。
“学生需要的是那些系统、精良的教辅读物。”杨建宇提醒,“好的教辅对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点的掌握是一种系统化和延伸,通过对重点、难点的梳理,也能进行实战演练,但每科有一两本足够了,太多太滥都不好。如果选择的是漏洞百出的教辅,反而会给课堂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购买教辅材料是一种被动消费,对教辅书籍的内容和质量没有明确的判别性。因此,学生在选用教辅书籍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和教育部门的引导。对此,地方教育部门应及时向社会公示质量较高的教辅书籍和出版社目录,以及相关评价。”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中心总编辑陈晨说。(记者 张东 柴葳)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