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钱江晚报:19岁的麻省博士差点高一“辍学”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9日 10:36   钱江晚报

  中外个性化教育专家聚北京,探讨学生成才新模式

  昨天,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主办,专注于个性化课外辅导的教育机构——学大教育集团承办的2011年个性化教育国际会议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内教育界的权威柳斌、顾明远、陶西平及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800多位专家、代表一起探讨如何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探索学生成才新模式。这次会议也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原教育部部长、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也出席了本次会议。

  19岁学生,拿到麻省博士学位

  会上,香港大学教育学院讲座教授程介明讲到的一个故事,正越来越多地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次聚餐,一位老人家说儿子马上要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毕业了,他要去参加儿子的毕业典礼。程教授就问:“是本科毕业吗?”老先生说,是博士毕业,今年19岁。大家都很吃惊,19岁的博士毕业生,很聪明的一个孩子啊!老先生说,儿子原来在香港一所名校读书,读到中四(相当于内地的高一)就念不下去了,成绩不行。后来一位麻省的教授跟孩子聊了一会儿,马上对这位父亲说,你孩子脑子里有东西啊。教授建议小孩去美国读书,并请了麻省另外几位教授跟小孩聊,大家都觉得这个孩子有创意,而且能把想法马上转变成行动。

  15岁时,小孩去了美国麻省,教授们说,本科好像没必要念了,直接念硕士吧,读了没多少时间,又觉得没必要在课堂上学习了,直接把孩子送到与麻省有合作项目的机构搞项目,于是小孩的硕士提前毕业,19岁拿到了博士学位。

  程教授说:“这是理念问题,国外大学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的个体发展上,学生有什么样的个性、长处,教授们会进行深入了解,并给予成长的机会和平台。”

  高中填志愿,不知道喜欢什么

  乌克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孩子到了十二三岁还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做老师的就要为他担忧,担心其将来成为一个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平平庸庸的人。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认为,当前我国缺乏这种教育思想,学生高中毕业报考大学时,往往没有自己的志愿,只凭分数报志愿。

  日本上智大学教授Koji Kato说,其实日本也曾面临过这样的困惑,当时他们做过一项研究,发现日本小学生,近七成能跟上老师的进度,可到了初中50%的学生,学习变得缓慢,到了高中有70%的学生跟不上进度。Koji Kato说,这个报告引发了日本人对教育的讨论,“从1984年起,日本的个性化教育得到开展,教育必须尊重学生个性。”

  杭州已有学校尝试个性化教育

  顾明远认为,全国一套教学计划、一套教学大纲、一套教科书,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没有选择的余地。要实施个性化教育,就要把选择权交给学生,首要的是进行课程改革,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

  北京十一学校在育人模式上一直在探索,校长李希贵说,为了让学生的想法得到鼓励,学校几乎所有的重大活动全部由学生策划、主持、当主角。学校有156个社团,在校务委员会上,学生可以参与决策。

  杭州育才中学校长郜晏中说,每个孩子之间是有千差万别的,老师要找到每个孩子不同的特点,然后依据这些特点来展开教学。育才中学有位语文老师,去年开始实施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依照学生的成绩、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结合暑假测试,给学生分为“童生、秀才、举人、进士、状元”。其中,“童生”以巩固基础为主,重预习与复习;“秀才”在基础过关的前提下,着重于语言的理解与运用,适当增加课外对比阅读。“举人”一档的同学重在对文本的解读、质疑,以文本阅读和课外阅读为主。“进士”类可以自由选择作业,“状元”类则免做作业。如果各类测试中,连续3次进步,则可以上升一个层次,如果连续两次下跌,则要退后一个层次。实施分层作业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极大提高,学习主动性也进一步加强。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