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少儿历史读物少佳作 普及读本严肃有余趣味不足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25日 10:06   东方网-文汇报

  “想带孩子去旅行,哪里可以找到关于当地人文历史的儿童读物?”……暑假,越来越多的家长尝试带孩子出门,意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他们发现,“带孩子出游前,找到一本讲解当地文化和历史的少儿普及书还真难”。

  想给孩子找一本解说文化和历史的书,翻遍书店或大小购书网站,除了著名学者林汉达著的《上下五千年》,以及一套美国引进的少儿版历史书,好像就没了。

  畅销的只有“高龄图书”

  查阅书店或者购书网站的排名,受到好评的少儿历史文化类书籍,似乎都是“高龄图书”。

  排在少儿畅销历史书第一名的是《希利尔讲历史》,作者希利尔出生于1874年;经典的《上下五千年》,作者林汉达也早在1972年就已去世。

  令人尴尬的是,不少国产少儿历史文化读本后面,读者的评论基本都是“失望”:“故事都是割裂的,没有历史观。而且写法太小儿科,好像加上‘呢、啊、唉、啦’之类词就是童书了”。艺术史方面的少儿读本不仅更少,而且更糟糕:图片加寥寥数语作品介绍,读起来就像作品年鉴。

  反观引进版的少儿历史书,读者却常常能得到惊喜。“如果1700年要办一个国际画展,威尼斯寄来的是提香的画,罗马会寄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西班牙会寄委拉斯开兹的作品,荷兰寄来的是伦勃朗的作品……可是英国只能寄一封信——说它非常抱歉,没有一位有名的画家。那时候,英国第一位有名的画家贺拉斯还只有3岁……”短短一段话,引出了英国的艺术史。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说,“一本好的历史书讲述的不仅仅是历史,还必须讲述和历史相关的种种知识”。一些引进版的少儿历史书,正是解决了这个问题。比如谈到古埃及的壁画,会告诉你它们的共同特点:人物的上半身是正面的,下半身却都是侧面的。古埃及壁画中人脸画的即便是侧面,眼睛也是正面的形状。

  少说教才会受欢迎

  “我们也策划过一些少儿历史读本和文化读本,却都不成功”。在出版社专门从事童书出版的编辑潘小姐告诉记者。

  潘小姐的部门曾经策划了一套少儿历史读本,邀请大学教授担任作者,但是最终的文章“编辑都不想看下去”。有作者在历史读本的开篇就大谈历史责任;有些作者写远古历史时讲了很多神话故事,结尾却说这些都是因为生产力低下而编造出来的,顿时让人乐趣全无。

  在复旦大学(微博)历史系教授、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顾云深教授看来,历史被当作一个教化工具,而不是孩子们必须了解的知识,这是为什么很多历史普及读本都不好看的原因。“其实,教育总是寓于无声之中。”比如在希利尔讲历史中,就有不少设问:“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认为什么是‘善’呢?”“你嫉妒过别人吗?那看看嫉妒会带来什么样的大事件”……孩子读着故事,价值观传递已然进行。

  普及读本期盼大学者

  “学者们都忙于写论文、搞研究,没空参与少儿历史文化知识普及工作,因为做了对他们个人来说也没意义”,顾云深教授说,只有非常爱好历史知识的人才会去做普及工作。

  业内人士说,写历史普及读本,最重要的是能够深入浅出。就像老师讲课一样,既要有灵动的语言,还必须有很深的积累,在历史浩瀚的资料中能够信手挑出一个小朋友爱听的故事或史实。遗憾的是,很多人进入专业领域后语言就死了。

  曾经一版再版的《外国历史小丛书》作者是著名学者吴晗,严肃的历史知识在他的笔下成为有趣耐读的小故事;至今还热卖的《上下五千年》作者林汉达也是著名学者。

  顾云深教授说,如果到时候孩子们想要了解自己国家和历史的文化知识,也只能被引进版本的图书所吸引,我们的专家学者怎么交待。  本报记者  姜澎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中小学 教育 读物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