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广州番禺为打工子女提供的入学名额近九成空置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31日 10:53   人民网-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日前,广州番禺为外来工子女提供的3500个公办学校名额遭受“冷遇”,空置率高达近九成。从去年开始试行的“外来工子女积分入读公校”政策,连续两年都遭遇相同的尴尬。

  公办学校名额一直是外来务工人员眼中的“香饽饽”,如今咋就送不出去?是外来工不领情,还是门槛的设定不合理?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新学期马上就要开学了,广州番禺却发生咄咄怪事:该区为外来工子女提供的3500个公办学校名额,却有近九成放空。

  根据日前出炉的番禺区2011年度外来工子女积分入读公办学校的第一批名单,在1000多名申请者中,只有不到500人通过,仅占所提供名额数一成多。

  是外来工不领情?据悉,此举吸引了6000多人咨询,1000多人最终提出申请。还是数量注了水?番禺教育部门称,准备了充足的名额。

  有观点认为,问题的症结出在设定的门槛上。有外来工就戏谑地说:“价格太高,没多少人买得起;又不肯降价出售,就只能压仓库了。”

  遇冷

  只有不到500人通过,入学要求有点“高”

  积分换公办学校名额遇冷,已经不是头一次出现。去年7月,番禺区首次试行“外来工子女可入读公校”政策,吸引了近万名外来务工家长前来咨询。不过,到去年9月份,当地所提供的3500多个公办校名额,最终只送出去不到1000个。番禺分为市桥、东片、西片、北片、南村、新造等12个片区,以石基片区为例,预计可提供600多个名额,最终仅不到百人审核通过。番禺真正获批的外来工子女人数不到申请报名人数的两成。

  公办学校教学质量高,管理规范,又可免交学杂费,相比昂贵的民办学校,优势明显。长期以来,由于珠三角一带公办学校资源相对紧缺,外来工数量又非常多,占全区人口的半壁江山,入学需求十分庞大。僧多粥少之下,让自己的孩子入读公办学校,一直是广大外来工难以实现的梦想。番禺此项政策,自然受到外来务工家庭的追捧。

  然而,一番好意为何遭遇尴尬?对此,番禺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也感到无奈。按照规定,外来工子女申请入读番禺区公办学校,需要达到三大基本条件:在番禺区连续居住满3年及以上,持有居住证;在广州地区合法就业、参加社会保险累计满3年及以上;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无政策外生育的外来务工人员。而这三大要求对于外来工而言有点“高”。

  “仅‘符合计划生育政策、无计划外生育’一条,就令众多‘超生游击队’却步。暂住证也是,咨询人数多达6200人次,但办理暂住证者不足680人。”这位负责人表示。

  “从今年第一批申请报名的情况来看,超生、未办社保的问题仍十分严重,成为外来工适龄儿童失去入读公校机会的主要原因。”他表示,并非番禺给的机会太少,而是很多外来工忽视了“硬件”。

  思索

  没有考虑农民工现实,应降低“分数线”

  “根据我们的研究,番禺定出的条件明显太高了,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对于番禺教育部门的观点,中山大学(微博)劳工研究与服务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刘林平并不赞同。

  刘林平曾经对珠三角外来工问题有过深入调查研究。他说,未办社保,与我国社保体制和外来工群体的特点有关。“目前,社保缴费比例偏高,这笔费用对农民工而言不是小数目;此外,还有很多农民工干个体,做杂工,没有企业替他交,他自己也缺乏意识。我们调查过,珠三角这一带社保参保比例很低,大概只有20%—30%;比例最高的是工伤,也才刚过一半。”

  “至于计划生育,更不应该拿来作为读公办学校的门槛。”刘林平说,超生的确不对,但多子多孙是中国农民延续几千年的传统观念,必须慢慢改变。“孩子已生出来了,受教育是他基本的权利。”

  在刘林平看来,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时,显然没有对当地农民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调研,没有顾及农民工的现实状况,政策流空也就顺理成章。

  要解决目前的尴尬,刘林平认为,应当提高政策的灵活性。“条件应该是相对的,既然不合适,就应该结合实际及时调整,而不是把那么多名额空在那里浪费。比如,交社保3年以上的没多少人,能不能放宽到一两年;超生了,但不太严重的,能不能也给一个机会。”

  不少外来工家长也提议,既然还剩余那么多名额,政府能否考虑适当放宽条件,让更多孩子享受与本地居民同等待遇。来自广州市敏嘉制造技术有限公司、曾担任广州市人大代表的赵虎说,既然提供了这么多的公办学校名额,最好还是物尽其用,“要像高考录取一样,如果没录满,就降低点分数线。”

  探索

  企业获得部分公办校名额分配权,可作“人性化”调整

  来番禺已经4年的林杰涛,今年顺利为孩子争取到了一个公办学校名额。谈起这个话题,他说,能进入公办学校,不仅一年能省1万多元,最主要是能保证教学质量,家长也能陪在孩子身边。

  林杰涛的孩子能进入公校,得益于番禺区东涌镇的探索。该镇今年率先出台《关于东涌镇企业员工子女入读义务教育公办学校优惠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把部分名额分配权下放给了企业。

  根据《办法》,企业年产值和税收分别达到一定数额时,可以为相关企业员工提供相应学位数量,由企业自行分配,作为对员工的激励。其中,除了“要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办暂住证”是刚性条件之外,其他都可以由企业“人性化”调整。

  据介绍,今年东涌镇辖区内,按照番禺区政策申请的80多名申报者中,有约40人符合条件,最终获得入读资格。而按照东涌镇《办法》申报的80多名镇内企业员工中,有近60名员工获得了资格。东涌镇教育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镇里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企业员工子女读书问题,从而可以让外来人员更安心地在当地扎根。

  “政府投入的教育经费很大程度上都是来自于企业,理应拿出部分公办学校入读名额交给企业来分配。况且,一个工人是否作出贡献,企业是最了解的,企业在分配这些名额的时候,会从更公平、实用的角度来考虑,毕竟如何留住人才关系着企业未来,每一个企业都会认真对待。”赵虎认为,从解决更多外来工子女入读公校机会的角度来看,东涌镇的做法为番禺甚至珠三角地区解决外来人员“后顾之忧”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打工子女 入学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