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热议:别让择校费“拼掉”教育公平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06日 11:09   上海青年报

  □舒爱民

  在走基层采访中,北京的一位家长平淡地告诉记者:把8万元赞助费交出去,儿子挤进了海淀区的一所知名小学。择校费少的6万元,最高达25万元。无怪乎有人形容,想上好学校,得“三拼”:拼爹、拼钱、拼命。

  (据《光明日报》)

  中国教育不知什么时候有了择校费这个新名词。最初是在高中出现,现在则自上而下演进到初中、小学、幼儿园。为让孩子上到一所“好学校”,不输在起跑线上,不少学生家长可谓穷其终身积蓄,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真到了“拼命”的程度。诸如北京市最高25万元的择校费,岂是一般穷家小户的学生可以梦想的?

  择校费的存在和蔓延,有着深刻而复杂的现实原因。首先,这是部分教育部门权力自肥的产物。不少地方公立学校早就远离了公益性质,滑向了近乎私立企业谋利的功利化边缘。虽然国家明文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但所谓“择校费”却乔装打扮而来,免的是几十上百元的学杂费,不免的是成千上万甚至几十万的择校费,产生了哪些既得利益者,恐怕连上级主管部门都难以言清。

  其次是公众对名校盲目崇拜的产物。诚如那位家长所言,孩子四五岁就开始考虑上学问题,处处留心,找渠道,找资源,“谁不是择一个、两个、三个?”在他们看来,这些名校口碑不错、师资很强,只要进了学生成长就有保障,而且感觉脸上有光、心里满足,于是争先恐后择校,就像抢购紧缺物资,否则只能去条件最差的学校,那就会意味着学生的未来渺茫了。

  其三是社会腐败等不正之风的产物。“都是好学校,怎么可能想上就上?”正是因为难上,就出现了“暗箱操作”、就出现了“水涨船高”,就出现了“三拼”:拼爹、拼钱、拼命。一些所谓中间人也应运而生,将运作择校演化成为一种商业经营模式,就无怪乎有人为了子女上好学校,“打点”的择校费用多的竟高达25万元了。一些人关系够硬,门路够广,择校费就会相对减免,而没有关系铺垫你拿着钱也难得找到人。

  由此可以看出,所谓择校费折射出的是教育的严重不公,一面是重点学校因择校费的滋润而茁壮成长、快速膨胀,一面是薄弱学校苦于师资、财力、生源的匮乏而运转乏力、日暮西山。而为了争夺人生的“敲门砖”,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面临的却是一道又一道“经济坎”、“人情关”,那些既无力“拼钱”又无法“拼爹”的学生只能徒呼奈何、望洋兴叹。

  事实上,社会上要求加大对择校费监管力度的呼声一直不断,许多有识之士还开出了不少“灵丹妙药”,而国家有关部门也三令五申,2010年底教育部就发布“禁令”,要求各地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但时至今日,这一势头不但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还行情看涨,花样翻新,愈演愈烈,已严重影响到教育的正常秩序,引发公众的不满情绪,甚至危及社会和谐稳定。如果一任这种“三拼”疯狂肆虐,就可能“拼掉”教育公平,让正常的教育秩序“报废”。果真如此,学生“伤不起”、教育“伤不起”、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伤不起”。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中小学 教育公平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