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一下我自己做父母的一些感受。刚才主持人谈到我写给我女儿的一封信,就让我从这封信开始谈吧。这封信是今年我送我女儿去读大学的时候,每天早上起来觉得有一些话要跟她说,但是面对面说这么长好像太多了,所以决定用信的方式写给她。当时应该是三天,每天早上五点到六点多,我修改了几次以后,把这封信交到她手中。
其实我觉得写信是一个很好的模式,很多人问我怎么老爱写信,给学生写了七封信,给家长写了一封信,还有给高校写信,还给自己女儿写信,还把它公开出来。为什么要写信?其实我觉得信是比言语、比电话更好的方式,因为你可以想清楚你要传达的是什么理念,而且你可以让这封信长久地留下来、沉淀下来,让女儿以后还可以阅读它。我父亲以前就常写信给我,现在我书房里面还有最珍贵的五六十封我父亲写给我的信,每几年我都会把它们拿出来阅读一下。虽然今天是电子邮件的时代、电话的时代,用写信的方式来传达你深思熟虑的一些想法,让孩子能够永久珍贵地留下怀念和纪念,是一个很不错的渠道。
也有人问我这封信是写给我女儿的,还是给中国的大学生写的?其实我这封信仅仅是为我女儿写的,但是后来我决定把这封信在博客上发表,我认为中国的学生还有中国的父母读了这封信可以有一些启发和帮助。所以在今天新东方发书的会议里,也有我的一封信,如果有想法的话,也可以到我的博客留言。
我今天想讲的是我认为自己做父亲这十多年的一些感受,还有我自己做孩子、做父母的孩子四十多年的感受,有些是从我父母亲那里学到的,有些是从西方的教育中学到。我总结了四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是对孩子的成长要多称赞、少批评,多鼓励,少惩罚。我给我大女儿的那封信里,从她的出生,一直到大学,一直到她在课外活动的表现,小时候乖巧的表现,初生时父女的感情,我没有保留地描述出来,我觉得这就是感情的交流、正面的回馈,给孩子一种感情、一种认可、一种鼓励的做法,这才是让孩子长大的时候需要的一种父母亲应有的态度。但是我也知道很多父母亲,我自己过去也忍不住用惩罚、批评甚至威胁、恐吓的方式教导孩子。但是我们退一步想想,如果是在一个恐吓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呢?如果一个孩子每天被批评,他长大了可能就潜移默化地认为我们交流不满意就会批评,他可能就会变成很霸道的人,如果他做得不好就要惩罚,或者被威胁,比如说你不可以哭,再哭我就惩罚你了。在这样的恐惧之下的孩子,为了怕失去父母的爱,非常可怜地怕被处罚,他只有压抑掩藏自己的恐惧,自我否定自己的情感,也许这样的管教之下,你可以管出来一个非常听话的孩子,但是很遗憾,他可能也会缺乏自信,他可能也会自觉有罪,他可能也觉得别人无法体谅他的情绪,他也无法体谅他人的情绪,是这样一个非常负面的环境。因为孩子的长大都是潜移默化地受环境所影响,所以这种批评惩罚之下长大的孩子会有很多情感的缺陷和问题。
而且我觉得如果常常惩罚孩子、批评孩子,会压抑他们的好奇心,会让他们失去自信心,会让他们不敢去尝试新的东西。当然我也不是说永远不惩罚孩子,但是惩罚孩子的时候,你可以惩罚他,尤其是小一点的孩子,对道德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责任方面的问题,但是有一点是千万不可以惩罚的,就是失败。因为在人成长的过程中,最多的教训就是失败中所得到的。如果从小你就告诉他失败是不好的,他就会开始不承认自己有失败,或者是隐藏自己的失败,甚至会做出不诚信的行为,而且他不会从失败中检讨、成长,所以最好不要惩罚,尤其不要惩罚失败。
相对来说,我们应该给他更多的鼓励和肯定。我11岁刚到美国的时候,不会讲英文,几乎是没有任何值得夸奖的孩子,但是美国的教育环境就是非常奖励你的优点,而不去批评你的缺点。我非常清晰地记得,我进入学校的时候,校长就牺牲了自己午餐的时间来教我英语(论坛)。我也非常清晰的记得,当有一次老师说1/7是多少的时候,我虽然英文不好,但是我很快地答出这个答案,老师说你数学真好,同学也说你数学真好,你是数学天才。我虽然不是数学天才,但是在这样的鼓励下,我几乎认为自己是数学天才,而且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美国有一个研究告诉我们,针对18个学生的实验,在很多课堂里有18个学生,每个课堂里随机挑一个学生出来,然后有针对性地鼓励这个孩子,告诉他说你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你是最有光明的未来的,常常给他最多正面的评价,然后多年以后,他们再衡量,发现这18个里面那一个最常被夸奖的孩子,最后平均起来,真的比其他的孩子更容易成功。这个孩子是随机挑选出来的,并不见得是真正的优秀。所以这告诉我们人需要有正面的回馈,才会刺激他学习的欲望。所以对孩子来说,我们要鼓励他,无论是像1/7的回答正确,还是这18个孩子随即被调出来的夸奖,我们会看到鼓励的作用。
如果书读得不好怎么办呢?当时我记得我的数据很好,但是我的美国历史很糟,但是我记得老师当时没有打击我,也没有惩罚我,反而他告诉我,你可以回家去做你的历史考试,我让你翻字典,让你用三个小时、五个小时来做别人用一个小时的考试,因为你英文不好,但是我相信你不会去偷看书。所以这句话对我的鼓励,老师给我一切的机会,没有批评我,打击我,我一定要把这个做好,反而加强了我要读好这门课的愿望,而且也培养了责任感。因为老师这么信任我,知道我不会打开课本,所以我不会辜负他的希望。他同时给我学习的勇气,也让我有责任感,还让我有了荣誉感。所以我觉得这样一种正面的教育才能够真正帮助孩子。
我记得我教我小女儿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在学校有些孩子对她不好,欺负她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她失去了自信。当时我怎么鼓励她的呢?言语的鼓励是不够的,朋友都告诉她,她写得东西都很糟。我说你写点东西吧!7岁的她说要写本自传,她说自传很厚,我不会打字。我说我帮你打。于是她拿来厚厚的纸,一张、两张地编给我,我就当她的打字员。当自传写完了以后,她非常兴奋地给她同学看。“谁说我写得不好,你们谁还能写这么厚啊?”当然还有同学说你7岁写什么自传啊,她说我7岁当然要写自传,我70岁再写哪还记得我7岁做过什么?所以这就是一个例子,从一个被别人说写作不好,一直到要写自传的成长过程。
第二就是多信任、多放权,少严管、少施压,因为在非常严厉的管理之下长大的孩子,他没有办法独立,父母亲告诉他说,你一定要做一二三四,早上起来把你所有的事情都策划好了,你要做好所有的事情才能吃饭睡觉。这样的孩子也许会听话,但是他失去了管理时间、管理自己的能力,他可能没有办法独立。他一旦进了大学,没有人帮他策划,他就迷失了。他无法判断一天的时间应该怎么花,所以这样的严管是适得其反的。而且施压,如果你每天给他很大的压力,孩子在读书、高考(论坛)种种压力之下,如果再施压,他真的可能会爆炸,会受不了,而且他会非常忧虑,“如果我做不到,父母亲不满意怎么办?”这些都是一些值得深思的地方。当然我并不是说从小就要完全放权,随着孩子的长大,我们要逐渐放权。三五岁的时候我们会告诉他们怎么做,七八岁的时候给他们一些授权,读了大学以后,他们就应该完全做自己的主人,这是一个逐渐放权的过程。我知道很多父母亲还在想我为了他好,才要去管他,我知道你会这些说,但是我给你四个理由,不应该太管他而不放权。
第一,你可能不懂这一代,你并不像你的孩子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第二,如果你帮他做了太多的决定,反而让他觉得父母做的决定,这不是我的决定,我弃权了,我不必负责任。
第三,如果你做了太多的管教,可能他自己已经听不到自己的声音,找不到自己的兴趣,不知道自己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常常在大学演讲的时候,学生就举手说,你总告诉我们要追随自己的心,我不知道自己的心是什么,你总告诉我们要追随自己的兴趣,但是我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如果管得太严,可能就把孩子变成这样的机器。
第四,如果施压增加太多的压力,让他们受冷落。今天我们知道孩子心理的问题,甚至有自杀的问题,想不开的问题,抑郁症的问题,这些都是在巨大的压力下面造成的,所以父母亲对孩子一定不要太过分地施压,而且应该有解压的责任,我们不但不要施压,而且要解压。如果你去读我给女儿的一封信就会看到我跟女儿在里面写的,我知道我的女儿对成绩非常敏感,虽然我们做父母的从来没有告诉她你一定要得几分,但是她总是觉得自己要得好的成绩,也许是周围的中国孩子让她培养成的,她有时候也会不经意地跟我们说,大学这么贵,读这个大学我真的要好好读一点成绩。所以我觉得我有必要告诉她,成绩不重要,因为这个孩子已经有责任感了,而且有太深的责任感了,有太大的压力了,所以我在这封信里说了一句话,很多学生说他们很喜欢,这句话就是“成绩只是一个很无聊的分数,它是给那些爱慕虚荣的人拿去炫耀的,或者给那些慵懒的人去畏惧的。”这句话可能不适合每一个学生,有些学生还是要培养责任感的,但是我有必要告诉我女儿,我永远不会刻意地看你的成绩,你只要毕业就可以了。我做到这样的地步,才能尽我父亲的责任,帮她解压,而不是增加她的压力。
今天父母亲往往给孩子非常大的压力。最近我也跟大概三四十位青年人沟通,因为在创新工厂,我们给了三四十个offer。非常惊讶的是,有些说我的父亲说应该怎么样,我的母亲说应该怎么样,有的人说我父母亲觉得我应该跟李开复,有的说我父母亲觉得我应该在上海工作。我说:“这是你父母亲的决定还是你自己的决定?”后来我就很无奈了,我说:“我来跟你的父母亲沟通一下好了。”他说对不起,我的父母亲不会用Email。我就奇怪了,不会用Email的父母亲,居然告诉孩子应该去哪一个互联网公司工作,这不是很奇怪的事吗?但是我还是写了两页的信,给这几位父母亲,也希望他们能够支持他们的孩子做他们想做的事情。
今天的父母亲为孩子好是对的,而且告诉孩子要做什么,而你对他们做什么还不如他们懂得多,那告诉他们做什么就是害了他们。这封信里我告诉女儿要追随自己的心,选择自己要做的事情。追随自己的兴趣,去尝试很多事情,每一件事情都是一个点,在你人生未来的某一天,你会有机会把这些点连在一起,画成一条优美的曲线,不要想得太周密,我选这门课有没有用,我爱什么就学什么。
几个月前女儿问我是学日文还是韩文,我跟她说日文韩文都没有用。但是后来我很后悔,后来我告诉她虽然你的父亲说日文韩文都没有用,但是你都可以去选。对我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最重大的一件事情就是我四岁多的时候,我告诉父母亲我不要读幼儿园我要读小学。我的父母亲说好,你只要考得上,我就让你学。最后考上了,早读了一年书,这个没有太大意义,但是有意义的是,我不是一个机器,我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我是一个自己有决策权力的人,我觉得自己是一个人了,是一个自己能做决定的人了,是一个能让别人信任的人了。所以在信赖中长大的孩子会相信自己,以后也会相信别人。在放权的环境中长大,他会深具责任感,因为他会感谢,你们信任我,让我做这个决策,我一定会负责任把这个事情做好。你决定让孩子做什么事情,反而适得其反。
第三个给父母的建议是多授渔、少授鱼,多做、少说。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在中国的环境,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往往会犯一个比较大的错误,就是会说教,会告诉孩子这个是真理,这个事情是这样的,你给我背下来。这非常符合中国传统的两三千年前的形式,圣贤讲的话就是要背出来,但是其实21世纪已经不是这样的世纪了,21世纪不是一个黑白的世纪,什么事情都没有绝对的。所以当你教孩子的时候,不要用传道的方法。很小的孩子可以,但是大一点的孩子不可以。这样的学习之下,孩子不懂,而且这件事也不见得是这么黑白分明的,学了反而不见得是对的,而且孩子也失去了判断,因为没有教他为什么,因为是你叫他学了,不是他想学的。所以传道已经是一个过时的事情。
那解惑呢?孩子想知道什么,父母亲要知道,但是仅仅解惑的孩子仅仅记得父母亲帮助他一件事情,但是并没有真正地懂得。如果要真正地懂得,我给大家的建议是,一定要试着经过互动的学习,让孩子知道没有事情是绝对的,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可以来看一个问题。说教又会适得其反,你说教之后,孩子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他不认可你,你说的他不同意,他就叛逆了;第二种可能就是,你告诉我,我记得了,我背会了,他就失去了判断力,因为他以后什么都认为你知道真理,但是其实你知道你是不知道的。这样就造成了他失去判断力,又是适得其反。
要教孩子有思想的能力,就是授渔,教他如何钓鱼,教他如何解决问题。在大学中的学习,我总是告诉我的青年同学们,大学中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当你把所有学科的知识全部忘光的时候,那些剩下来沉淀在你心中的,那才是教育的本质,因为那代表一种学习的能力、思考的能力、从不同观点看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我说的互动的学习。
我给女儿的这封信里曾经提到,当你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要从不同的观点来想它,我鼓励她参加辩论会,参加模拟联合国的游戏,我鼓励她去辩论她不相信的那一方。比如辩论美国应不应该入侵伊拉克,女儿认为当然不应该了,我说等一等,我希望你考虑一下,去参加辩论的时候,去辩论另外一方,说美国为什么应该入侵伊拉克,我不是做道德和真理的判断,我只是说任何一个决定都有两面性,有道理去支持它,也有道理去反对它。我希望我女儿多想她不自然地想出来的那一面,这样才能理解事情是有两面的,不见得任何一面是对或者是错。当你面对两面的时候,一方面你会更深刻的思考问题,一方面你会知道事情是没有绝对的,另外你知道对方怎么想,你也会辩论得比较好。也会培养你的同理心,去理解别人怎么想。所以要多想不同的观点,不要告诉孩子每一个事情一定是错的,一定是对的。
除了这种所谓的批判式思维之外,我觉得同样重要的是以身作则。很多父母亲跟孩子说,“你今天怎么了,跟朋友打架了?你再打架,我把你打死。”但是你有没有想到,你这样不是很可笑吗,你叫他不要再暴力,你自己又暴力地对待他?所以父母亲对孩子的教育,真正凝聚、沉淀在孩子的心中、脑中的是你是怎么做的,而不是你是怎么说的。那些让孩子守时的自己不守时,那些让孩子讲礼貌的自己不讲礼貌,那些让孩子讲诚信自己不讲诚信,让孩子负责自己不负责,那就是没有做到教育。所以在你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一个人,首先你要做什么样的一个人,要言行一致,要以身作则,因为你的孩子是很聪明的,他随时都在看着你,都在从你的身上学习,如果你只说不练,他会注意到这一点,他会不相信你真的是要他学习你说的那些话。
在我给女儿的信中我谈到了以诚待人,我谈到多交点朋友,不要要求朋友跟你一样。我也跟他举了自己的例子,我说你看爸爸的几个好朋友,哪一个是跟我一样的人呢,所以不要强求你的朋友是跟你一样嗜好、一样个性的人,只要你真心对他,他真心对你就足够了。但是如果我自己没有做到,我说这句话就没有说服力。
最后一点,可能更多的是中国长幼有序,父母亲要有一定的威严。我的父亲虽然是很好的父亲,他是很爱国的,他是极端诚信的,他是非常负责任的,他从每一个角度都是一个模范父亲,但是他从来不跟孩子打成一片,他还是觉得我是长辈,你是孩子,你开了玩笑我也不要笑,我要让你知道长幼有序,对我要尊敬。其实尊敬还是需要的,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孩子的朋友。因为在这个时代成长,孩子的心中可能会有很多各种不同的压力,我想你也知道当你孩子面临的问题、面临的困惑、面临的挑战,你不希望他只去咨询他的同学,我相信你还是想要他跟你探讨怎么去解决他的种种困惑。如果你要达到这一点,你一定要得到他的信任,如果他只是觉得我的父亲、母亲是高高在上的长辈,我绝对不能跟他说我爱上了某一个男生,我绝对不能跟他说我跟某一个朋友吵架了。他什么话都不跟你说,慢慢就有了代沟和隔阂,这时候你会说90后我搞不懂他们,其实是你没有放下自己的架子,定了很多规矩,只是认为孩子是你的附属品。这个做法在21世纪已经过时了。
我认为在太多的规矩和框架之下,成长的孩子会很胆小、害怕、保守,希望什么事情都得到你的批准,如果他认为是你的附属品,就不会认为自己是有主权的、有选择权力的孩子,21世纪这样的人很难达到他的潜力,很难在优秀的企业或者学校里脱颖而出,所以我相信你并不希望你的孩子成为保守、胆小、被动、听话的孩子。这种孩子也许在三五十年前是很受企业欢迎的,但是今天已经过时了,今天我们希望培养的孩子是快乐、乐观的,是能看到一杯水半满而不是半空的,是能够对父母亲有信任,能彼此倾诉的,能够爱自己也能爱别人的孩子。所以我跟孩子在一起,我总告诉自己不要有架子,我的孩子常常觉得我的爸爸比较疯狂没有架子,跟我开玩笑,像一个朋友一样,让我有很多话都跟他说,这是我想做的方向和目的。
我也知道今天的90后很多的习惯跟我们已经不一样了,让他们来学我们时代的规矩是很困难的,所以他们不能学我们怎么办呢,我们要学他们的。以前我都是用电子邮件的,自从要跟我女儿沟通之后,尤其她上大学之后,我就老用IM,在IM上,我发现她讲的很多话都是奇奇怪怪的,我知道中国也有一些奇奇怪怪的,美国也有那么一套,因为她在美国读书,总是讲那种像90后的网络语言,中国也有类似的这种网络语言。我也学着在IM上跟她这样讲,刚开始跟她讲,她觉得好奇怪啊,这么老的人用这种语言跟她讲。但是我前天跟她讲的时候,她说,你还是一个很可爱的爸爸。这就告诉我们,孩子不但愿意,而且非常渴望做我们的朋友,我们也非常需要他们做我们的朋友,因为我们希望得到他们的信任,希望他们心里有问题能够来咨询我们的。
这是我的四个建议,我希望今天的演讲对大家有一些帮助和启发,中国的未来在中国的青年中,而中国的青年都是我们的骨肉、我们的最爱,所以让我们以后能够彼此勉励,把他们培养成他们最好的自己。 谢谢!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