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课改十年的历程: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17日 16:18   新浪教育微博

  自2001年起,国家在中小学推行新课程改革已经十年。伴随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中国教育正处在一个新的改革活跃期,以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为主,追求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借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联合新教育研究院、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等多家机构举办“新课堂、新教育”高峰论坛,聚集教育一线的课改精英和海内外知名教育专家,共同探讨交流课改经验,以期以民间视角探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论坛已经圆满结束,以下为论坛实录。

  刘坚: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非常有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向主办方、协办方表示诚挚的敬意。

  一、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个题目“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想起孙中山一句话“革命尚为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是最近看到几篇文章,文章标题叫“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向迷失之旅”,这篇文章大概两万字,在文章当中有两段话,有一段话“十年过去了,我们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变成了满堂问、满堂动、满堂放、满堂夸,充斥着虚假地自主、虚假地合作、虚假地探究、虚假地渗透”。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成为一个方向迷失的危险之旅,纬有迷途知返,放能欲火重生。

  我不知道我们主持人讲的哪一本历史教材,刚才谈到十年课程改革,连《鲁迅漂流记》已经成为国际名著,刚才讲一系列现象归结于什么?实在是值得我们讨论的事情,所以这样的论坛非常及时,是很必要的事情。

  作者在今年第十期继续发表一篇长篇文章,“再论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向迷失的危险之旅”。他讲“断言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成为一个方向迷失之旅,盖因为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关键十字路口误入歧途—以学生自主探究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摒弃教师传授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而依照基础教育的基本规律,教师理应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教学理应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理应以接受学习为主。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这个最为关键的问题上迷失方向之后,任何理念、理论、创新、转型的装璜与修饰都于事无补,都不能挽狂澜于既倒”。

  二、8月11号《南方周末(微博)》发表一篇文章“美国高中生中南海访问记”,我们国家领导到美国看过佩德中学访问,《南方周末》记录访问过程,回去孩子写的博客记录有两段。“美国芝加哥佩顿中学访问中南海,到101中学和人大附中听课”。一个学生写到,中国的教学课虽然有老师的演讲和学生的自主解题,不过绝大多数自主解题并不自主,学生只是按照老师刚刚灌输的方法练习:他们只是在练习教学,而非探索或发现。未满18岁美国高中生听了中国两节课之后,不是证明美国高中生多高明,而是我们真的做的太高,最好学校学习数学,他们一眼发现不是做探究,只是仅仅是练习。

  三、2011年10月13日上午在北师大实验中学有一个研讨,这样一所学校非常著名学校之一,和人大附中、101一样驰名的学校,他的校长描述通用技术课程,他的通用技术课程几年成为最受孩子欢迎的三名之一,这是一个学生讲的,“一个暑假的制作看似简单、设计、布局、动手制作;耐心与细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学期通用技术课程难道不值得期待吗?”孩子把自己作品带回家,自习课不想自习,要跑到通用技术课程做自己的产品。

  三个引子,我的主话题继续十年前的追问。我们往往关注门类、课时、内容、教材,这不是全部,甚至很有限,老师们在认可、学术界仍然批评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管理方式,我想这些可能比门类、教材、课时变化来的更加重要。比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管理方式更加重要可能是期待的新的课程文化,我们建国六十年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一线教师、校长关注我们课程问题,没有像今天关注课堂问题、关注教研问题、关注文化问题,通过课程改革影响学校、通过学校向全社会传达文化的追求,我愿意用这样词汇描述,就是民主、开放、科学、平等、对话、协商,这些文化的诉求可能是新课程更加重要的历史使命,或者之所以凝聚更多人共同追求,这是它一个历史使命。

  十年前曾经有这样一句话,教育方式变成可能五到八年,但是文化改变需要二十年甚至更长。这是《南方周末》9月22日一篇文章,关于苹果公司上新项目会,总部要搬迁、方案在一个地方落户,按照当地法律规定要进行环境评估,涉及当地居民代表、与会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表观点,环境评估收集意见反馈当地政府、以及苹果公司。这样过程给我们带来,一个社会问题不是市长说了算,而是公民说了算,而且过程中间大家进一步意识到,现代意识公民需要民主、科学、开放、平等、对话、协商等一系列重要元素。

  这是《南方周末》09年4月2号报道,是安徽一个村子南塘实验,南塘十三条,其中会议主持人,专门负责宣布开会制度,分配发言权,提请表决、维持秩序,执行程序,但主持人在主持期不得发表意见。刚才谈到无论苹果新址、南塘做的实验,都已经看到作为现代公民应该有的新素养。课程改革集动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文明于一体,这样课程改革需要假以时日。

  没有困惑、苦恼、甚至彷徨,说明改革还未真正启航,没有争论、甚至反对声,说明改革还没有触及问题的要害。真正意义上的改革一定伴随制度重建、一定冲击文化传统、一定触及人的心灵。我们有勇气摒弃错误的言论并走出误区,而且有能力辨别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谢谢大家!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