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起,国家在中小学推行新课程改革已经十年。伴随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中国教育正处在一个新的改革活跃期,以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为主,追求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借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联合新教育研究院、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等多家机构举办“新课堂、新教育”高峰论坛,聚集教育一线的课改精英和海内外知名教育专家,共同探讨交流课改经验,以期以民间视角探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论坛已经圆满结束,以下为论坛实录。
张卓玉:谢谢主持人!非常感谢这次论坛的主办单位,给我们来自全国各地关注课改的校长、专家、老师们提供交流的机会,我特别感谢杨东平老师,杨老师今年前半年带着六位专家还有媒体记者,到山西考察,指导山西课堂教育改革,考察完了以后和我有一个交流,对山西课改给予肯定,同时也指出我们许多存在的问题,在那次交流过程中杨老师要求我,在这个论坛上就山西课改实践和思考做一个交流。所以我今天尽我的力量,完成杨老师给的任务。
因为时间关系我可能只讲我们思考的结论,不可能展开讨论一些问题。标题大家看到,新教育模式发展展望。十年课改,全国各地新的教学模式非常多,我们这次论坛可能就有不同的研究单位或者课题组在讨论这个话题,我接下来讲新教学模式侧重一会儿进行交流初中以杜郎口为代表、高中以山西新绛中学为代表这种模式的改革。接着我重点讲一下对这样现象怎么样评价、怎么样看他们发展?
一、我首先简单说一下基本判断。
1、全新的教学模式正在形成,这种模式是课程改革十年最重要的成果。我更多看到我们所取得的成果,这样新的模式应该十年课改重要成果。
2、新模式自下而上、遍及各地的特点,有星火燎原之势。我所了解情况,几乎各省都有这种模式,从山西情况看有星火燎原之势,我们大体上有初中600多所、高中50多所都在推进新模式,与此同时有二十个县教育局整体推进这个模式,总的发展趋势比较好,我个人预测这种模式在山西有五年左右时间可能成为主流的媒体。
3、新模式体现最先进的价值追求,是一次不可逆转的进步。我坚信我判断是有理由的,它不是一种学习方式选择或者教学方式的选择,它代表一次社会进步。
4、新模式将从教学领域拓展到教育领域,引发一系列的教育变革。现在这种模式是以课堂为主,从课堂必然走向学校,从教学走向教育,引发一系列教育变革。
二、新模式的基本框架。
这种模式从学习程序上讲,大体上分三个阶段,首先是学习小组自主学习,这块给的时间大体上40%,甚至还要多,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和最后成绩、教学质量的关系我个人给45%左右的比重分析。课堂展示所占的时间差不多40%,它对于最后学生成绩、学生成长质量比重35%,低于学生自主学习,这个很关键。最后学生在前两个环节基础上有自主反思的时间,差不多在20%。
三、新旧模式对比。我用两句话对比,新模式核心概念三个学生自主、问题解决、中心是学习,这样模式力图建立学生学习方式或者模式,基于两个前提第一是学习自主、第二是在解决问题。比较地讲传统的模式同样也有三个核心词,基于教师讲授和知识习得的教学,以教为主的学习。山西有一所学校已经把教师改成学士。这个校长认为这个空间真正学生学习的地方,而不是老师教的地方,他把教务处改成学务处,可以看出我们改革重点完全从教走向学,这种模式我个人看好。我认为是一次社会进步,原因是什么?有三大基石。
1、哲学基石,就是以人为本,我用人本主义价值追求代替以人为本,自主、合作、权利享有、责任担当、生活生存的意义。
2、科学基石,就是最近二三十年包括我们在内,西方发达国家为主的学习科学的主要成果,学习科学的主要成果很多,我用几个关键词来说明学习科学的主要成果,探究、体验、构建、展示,如果大家了解学习科学最新成果的话,这四个词是最主要的,和传统的教育理论距离很大的。
3、技术基石,信息技术,几个关键词个性化、无视无处不在、共建共享学习。
哲学、科学、技术分别提供这场变革的必然性、必要性、可能性,这样变革是有坚实的基础,是体现哲学必然性、科学必要性、技术可能性,所以我们有理由对它的发展充满希望。这场变革将是现代学校出现以来,一次全球性别的最为深刻的教育变革。教育革命和其他领域变革有区别,是静悄悄的革命,但是这场革命已经开始了。
这样一场变革最核心是四个方面?
1、教育重心的变化从如何教到如何学。
2、学习重心的变化,从知识习得到问题解决,传统教育我们关注学生获取知识多少,新的模式切入点要求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考察学生掌握多少知识。
3、课堂功能的变化,由学习的起点变为学习的中间环节,学生学习起点不是老师开始讲课,是学生自主学习,而且那个起点决定后边整个学习环节,包括最后中考、高考质量。课堂由听讲的场所变为交流、探究、共享的场所。现在的课堂更像今天我们的研讨会,学生进入教室带着两样东西,一个我知道准备跟同学分享,第二还有我不清楚,希望通过讨论我能知道。如果不带这两样东西,没有资格进教室。
4、课程性质的变化,从某学科的知识体系到某学科的学习轨程,指示体系当然还存在,但是从老师、学生层面讲更看重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学习程序,课程重心由记些什么转变为做些什么。
这是我简单对于这种模式它的基本框架和最核心改革的方面做一个说明。
四、新模式可行性分析。
1、人口大国、大班额条件下,推进先进教育理念的可选之路,学习小组化。许多发达国家先进理念到中国行不通,发达国家20人一个班,我们是60、70个人一个班,寻求适合中国国情、又是先进的教育理念,找我们的出口。现在这些学校、这些校长找到一个出口小组化,小组是这些学校学习的基本单位,几乎不是某个学生而是某个小组,小组不仅解决了现在我们讲大国人口众多的现象,而且小组化学习实际上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
2、人们一场改革首先经得起中考、高考检验,在中国这是国情,那这场模式可以稳固提高应试成绩。这种改革许多方面体现非常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此同时满足现在家长、社会、政府关注,中国青年报李欣玲记者有两篇文章,都是从家长、社会关注的角度关注教改,第一篇文章《教改等于成绩下降的怪圈正在被打破》,山西许多学校,从初中到高中只要使用这种模式的学校,中考成绩、高考成绩稳步提升。第二篇文章《只上半天课,高考录取率不降反升》,这所学校就是我们新绛中学。所有学校都讲一个问题课时不够,尤其新课程改革,新绛中学只上半天课,我在新绛中学做过几次调研,下午完全学生自主学习,上午是上课,是学生展示研讨。
3、有框架性别、程序性的操作模式,可普遍推广。我借用雨果一句话“科学、我们的。艺术,我的”。基于整体模式的改革是我们的可推广,基于个人才能的改革是我的,可赞赏。有模式、有框架、有程序才可能被更多学校推广,现在讲的这种模式恰恰具有这样特点。
五、新模式将会引发教育变革
这次改革非常奇怪、非常奇妙是从课堂教学改革开始,完全要寻找全新的课堂介入。
1、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影响将成为可能。革命性影响是规划纲要的原话,这个革命影响到目前为止总的来讲没有体现,信息技术还没有对中国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什么原因呢?信息技术现在服务于老师教,而没有服务学生学。计算机、多媒体每个教室都有,是帮助老师灌输更生动,没有真正走向学生。学生学习过程不需要信息技术,或者老师不主张、不鼓励、不引导,这样一种模式可能对信息技术走向学生带来一种机遇。
(1)信息技术从服务于教走向服务于学变化。山西准备做拿出一批学校,给每个学习小组配一套电脑,我们叫组组通,让学生学习过程中就像使用字典、使用钢笔一样,离不开网络、离不开计算机。
(2)从班班通到组组通、人人通的配置。
(3)信息资源开发从过去服务老师备课,走向现在服务学生学习。
2、学习空间的变化,我们当年上学也好、现实也好学习主要场所就是课堂,新的教学模式改革对于学习空间做了大量的拓展,从课堂到一切可能发生学习的地方都可能有教育、都可能有学习。这个变化现在在山西的学校开始有,但是刚刚起步,如果这个变化逐步逐步往前走,走向一种常态,会发现有关教育观的变化。比如校长不仅仅组织校内教育资源,应该对于学区资源组织整合,比如这个学区有哪些满足学生资源,我这里有什么厂子让学生看一下等。社会部门要有教育责任,我们国家目前所有的教育都在校长、都在老师,这是不正常的,完成教育任务是社会任何部门都应该有的,我们在西方发达国家看过,学区任何单位都有协助学校完成某项教学活动的任务,随着这样一场改革进行,社会部门必须承担教育责任。然后就是学习小组的导师制。
3、从自主学习到自主管理:学生社会的出现。刚才刘坚主任这方面讲了很多,我非常赞同。从灌输的德育到践行的德育,学生担当责任的时间前移,现在我们观点学生就是学生,你的任务就是学习,等到工作以后才担当责任,这是错误的观点。一个人享有权利的时候同时应该承担责任,享有人类文明给他好处的时候,就应该回报人类,从学生开始就应当担当责任,所以担当时间肯定前移。学校将、会、该成为公民社会摇篮。
4、刚才我所讲最后都要体现从政府到学校评价体系的变革,学校评价标准、教师评价标准、学生评价标准、还有对政府部门评价标准等等都会发生一系列变革。
我相信这个改革还会引发其他一些变革,时间关系我就讲到这里,非常感谢论坛主办单位,谢谢各位!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