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卢志文:新教育实验的内涵和推广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17日 16:47   新浪教育微博

  自2001年起,国家在中小学推行新课程改革已经十年。伴随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中国教育正处在一个新的改革活跃期,以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为主,追求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借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联合新教育研究院、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等多家机构举办“新课堂、新教育”高峰论坛,聚集教育一线的课改精英和海内外知名教育专家,共同探讨交流课改经验,以期以民间视角探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论坛已经圆满结束,以下为论坛实录。

  卢志文:谢谢杨老师,现在已经11:55,我特定带一个手表上来,一个不要自己讲长了,更主要防止杨老师提前摇铃。

  我今天带给大家题课变。大家知道新教育实验是朱老师发起中国民间改革的运动,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新教育核心帮助师生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希望通过自己努力,能够实现人的全面和谐成长,新教育目标是四个改变,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学校发展模式、改变科研范式。通过六大行动实现这些改变。

  课堂是根,立根课堂是学校发展根本。应试本位的教学观、知识本位的课堂观、分数本位的评价观是教育的三座大山。沉重的学业负担、过重的心理负担、泛味的校园生活构成灰暗的教学环境。我们老师在课堂上不允许孩子们拒绝,当他们摇着头不愿意接受老师背着那一桶臭水的时候,老师动用权威,强迫孩子张开嘴巴。

  我们认为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是建立全面、和谐、可持续的质量观,应该包含三个质量,新教育认为第一个质量是学习性质量,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第二发展性质量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生命性质量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我们不能为了让孩子们明天不输掉,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而让他们倒在起跑线上。

  理想课堂有三重境界,这是新教育提出来理想课堂基本标准,我们认为理想课堂包含三个层次,理想课堂三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发掘知识的伟大魅力、实现知识、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共鸣。分别对应我们学习质量、发展质量、生命性质量。落实有效框架就是通过结构保底、通过为教而学,去保障学习形式。通过课堂的小组讨论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孩子自学能力,培养孩子合作教育能力,让学生获得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发掘知识伟大魅力,呵护孩子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展示交流,自主发展,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升生命性质量。

  我们用结构保底方式解决素质教育有效,我们认为把课堂质量交给老师其实不可靠,把课堂质量交给教务主任也是不可靠,课堂教学质量应该交给结构。素质教育我们认为至少包含四个能力,学习能力,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个体的素质,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往能力、自主发展能力。今天新教育提出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必须把素质教育放到课堂中,要想课堂中实现课堂教育,也不是提高老师意识就能解决,要落实有效教学框架,课上孩子小组展示,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很好的训练。过去训练孩子语言表达有辩论赛,辩论式语言表达并不是今天社会上希望语言表达。

  让孩子在小组里边演绎抗争与妥协、民主与法制、合作与竞争,他们走向社会无论个人与个人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各种复杂关系无外乎就是这三种关系。自主发展能力就是自主规划、自主反思让孩子真正成为自己主人。

  我们认为课堂教学结果受制于教师的个体因素和学校的教学管理状态太多,应该改变这个状况。通过结构进行适度控制,精采课堂需要师生发挥,稳定的质量需要结构来保障,科学需要模式,艺术不需要,因此课堂仅有模式肯定不够,没有模式肯定不行。

  课堂模式是课堂中稳定的教学模式结合,当我们今天讲模式的时候,很多人会提出因为教学是艺术,所以我们反对模式,只要讲模式一定僵化,只要僵化就不是教学,就不是有活力的课堂,我不太赞同这个观点,因为模式反映教学规律,大家知道没有比数学公式、物理公式更僵化了,反映恰恰就是规律,只有掌握了规律的东西,它最后才变着僵化,但是我们永远不要忘了,任何一个公式都有使用的条件。

  今天教学过程被赋予较多的个人化色彩,现实当中表现对名师的高度崇拜和对教学艺术的极力推崇,我们无论怎样努力,永远有一批处于成长过程中素质不高的老师实施从事教学。怎么办?即便对素质足够高的教师,也无法对其他教学效果获得十分可靠的预期,通过提升教师保证教育质量,仅仅这个努力不够的,新教育在这一块着力,用结构保障基本质量的稳定实行,只要按照这个质量去做,课堂质量80%已经定了,谁教不重要,什么状态教也不重要。但是我们不排斥优秀的老师在课堂的发挥。我们老师可能拔尖,但不能保底。

  少数优秀遮蔽多数的平庸,课有定制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教无定法无止境。听名师上公开课的确是三生有幸、无比激动、一筹莫展。越艺术化的东西,就越个性化,越情景化,就越不容易被学习,越不容易被掌握。激动之后无行动,也就是必然的结果了。少数表演的公开课越来越艺术,另外99%常态课越来越糟糕。由于教学过程的复杂性,人们更容易把教学看成艺术,课堂过程中规律变着虚空难以琢磨,人们对教学理解偏差导致实际教学出现严重问题。

  其实我们可以给科学、技术、技能、技艺、艺术排一个队。我们很快发现技能、技艺可以重复,但是艺术不能,现实中另一个错误才是真正致命。由于教学的复杂性和研究教学的深度不够,人们更容易把教学当成一门艺术,使许多技术成分、科学成分被遮盖。不可否认教学艺术的存在,但是人们对教学艺术过分崇拜,带来一系列问题。教学艺术是教学方法、技术、技能、技艺的升华,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创造性、审美性、表演性等一系列重要特征,并以整合的方式发挥其教育功能也使一教学艺术更难被学习、被传播、被推广。

  所以我们必须回归教学的本质,也就是说探索教学本身的规律,这是一个漫长的道路,可是今天在教育领域当中,人们没有花更大的力气在这个领域当中进行探索。昨天吃晚饭的时候,我说一句话教师其实是社会群体当中最不爱学习群体之一,学校是社会机构当中最排斥技术创新单位之一,的确反映教育领域人们对科学探索的漠视,形容老师人们更多用艺术,但是我们形容医生,一般不用艺术这个词,当我们说这个医生很艺术的时候,一般我们不愿意让他给我们开刀,为什么很多官员到我们教室都能进行非常详细的点评,一般不敢点评医生高难度的手术?那是因为教学的过程科学性、专业性还不够。

  因此翻开各类谈教学的书籍或文章,到处都谈点拨艺术等,实际根本没有艺术。当我们将纳入艺术范畴之后,并没有分解、细化、归纳等,因为艺术不需要这么做,也不能这么做,结果我们永远停留经验层面,许多封闭的因果圈,多少年我们走不出这个圈。

  新教育在理想课堂的探索刚刚起步,二十分钟只能表达我们零星的观点,谢谢大家!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