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主题对话:面向未来的课堂变革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17日 17:38   新浪教育微博

  自2001年起,国家在中小学推行新课程改革已经十年。伴随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中国教育正处在一个新的改革活跃期,以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为主,追求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借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联合新教育研究院、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等多家机构举办“新课堂、新教育”高峰论坛,聚集教育一线的课改精英和海内外知名教育专家,共同探讨交流课改经验,以期以民间视角探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论坛已经圆满结束,以下为论坛实录。

  主持人 梁晓燕:各位来宾、各位校长、老师们今天下午第二场圆桌论坛就开始了。我们今天阵容非常强大,我先给大家做一个介绍。他们是:

  新教育研究院长院长卢志文(微博)南京市溧水县东庐中学校长陈康金;北京师范大学(微博)教育技术学院教授、基础教育跨越式教学实验发起人何克抗;中央教科所副所长田慧生;安徽铜都双语学校副校长汪兴益。

  我们今天下午论坛主题是“面向未来的课堂变革”,这个话题听起来有一种跃跃欲试感觉,先有请几位对话人,第一个问题能不能用简短几句话,把未来课堂教学将会怎样的发展?

  陈康金:我就用一句话,未来课堂我的希望就是学生主动学,老师积极地教,师生在互动中共同成长。

  何克抗:我认为未来的课堂教师仍然有重要作用,他是有意义传递与学生自主相结合的新课堂。

  田慧生:如果用最简短的话说我期待,未来课堂应该是学生学习乐园、创新的家园。

  卢志文:我认为课堂进步和教育进步是同步的,课堂进步应该等于教育内涵提升,加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再加内外技术的进步。内技术有赖于认知科学、学习科学发展,外技术就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未来课堂一定是个性化、一定是自主的、一定是快乐、生动、高效的。

  汪兴益:未来课堂我认为从形态上一定由传统课堂向圈层式课堂转变,现在课堂无论从教学力量还是传授方式都是点对点、线对线,但是点线式课堂是我们现在课堂共有形态,那么未来课堂形态一定是全程课堂,让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当中,让课堂当中每一个环节、每一名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发展状态、生命成长的状态。这是从形态上。

  从内涵上一定要实现知识的建构、素养的形成、生命的成长三者深度共鸣。谢谢!

  主持人 梁晓燕:一会儿我们有时间也会听一下汪老师怎么解释他的圈层结构。现在是当下,走向未来理想的课堂,也想问各位嘉宾,你们觉得面向未来课堂变革,在你的想法中间最重要要素是什么?

  田慧生:我觉得对当前课堂改革形势做一个判断,这个基础上再谈下一步重点在哪里。我觉得经过十年课程改革,应该说中小学课堂教学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课堂的教学理念到我们课堂具体的途径、方法、格式,应该说从不同的方面都已经积累好的经验、也形成有效的方法模式,这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但是我感觉到,到目前为止我们课堂还没有发生整体上根本性变化和转折,十年课改为我们开辟一条前景广阔课堂改革之路,但是到现在为止我觉得改革正在向深水区靠近,应该到了一个需要打攻坚战的时候。

  所以对十年课改经验进行总结,把好的做法能够进一步在课堂当中巩固,同时针对未来得需求,确立我们课堂改革新的发展目标应该是当务之急。如同中国整个教育改革总体形势一样,应该说过去从多方面做了改革,我们经常讲一句话好改、能改都改了,现在剩下都是硬骨头、都是艰巨复杂的问题。我想课堂改革面临同样的问题,如何面向未来来建构我们新的课堂。

  关键一点对于课堂改革当中,确立学生在课堂当中主体地位依然是首要,一个新的课堂能否建立起来?我觉得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能不能激发出来?学生在课堂学习主体定位能不能建立起来?应该是主要的,杜郎口经验之所以引起这么大轰动,其实他们做最大贡献就是让我们看到希望,杜郎口在课堂里,从一开始采取强制手段,到现在形成一种习惯、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就是在根本意义上做到学生可以自主,我觉得这是他最大的进步所在,也是让我们看到未来课堂是有希望的。

  所以我想在过去三十年改革当中高举一面旗帜,现在越来越鲜明就是以人为本,当然这个话题在十年、二十年前还不能广泛自由讨论,但是现在已经成为我们国家发展大宗方针,在学校教育场合,以人为本就是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围绕这一条我觉得课堂方式、方法是多样化。它的起点是多个方面,杜郎口从时间结构上取得突破,带动整个课堂变革,我想其他学校也可以从其他方面寻找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比如减负,我们现在提到建立高效课堂,减负本身不是简单的事情,一定是联动整个课堂方方面面,最终达到目的就是能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建立一种我们理想中的学习乐园、创新的家园。能够使我们大批创新人才得到切实培养。

  卢志文:既然是面向未来得课堂,我觉得我们应该关注未来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我觉得以下八个趋势是公认的,接下来若干年教育要从这个方向走。

  那就是教育终身化、社会学习化、发展个性化、人才多元化、内容综合化、手段网络化、时空全球化和管理民主化。这个不是我个人观点,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的专家研究得出来结论,面对现代教育这样发展趋势,未来课堂必然要和他相适宜。那么中国的教育每一个城市实际教育的人,其实都面临四个挑战我们绕不过去。

  1、应试教育体制下追求素质教育。

  2、专才交易体制下追求同时教育。

  3、封闭体制下追求开放教育。

  4、阶段教育体制下追求终身教育。

  这些挑战就是困难、就是问题,我们要去化解。过去老师被孩子问住很丢人事情,如果今天这种事情也要跳楼的话,我们很多老师一天跳很多次,因为一个小学生都可以问出老师无法回答的问题,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知识源,也就是说现代教育技术如何在课堂当中被应用,我在想未来的课堂形态一定会因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发展带来革命性变化。

  全国小学一年级老师不下十万人,一半以上普通话不标准,但是小学一年级课文就几篇,我们可以在全国找十个顶级小学,把每一节课都上一遍,这样每节课就有十个老师视频放在网上供我们点击,这是技术可以实现的。今天我们刚上第四课,可能有人上到第八课,个性化的学习会因为技术进步带来变化,因此我认为未来课堂一定在三个方面发生革命性变化,一个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是不断进行的。第二教学组织形态和结构的变革,第三是教育内外技术在课堂当中反映,使着我们教学更加跟时代相切合,甚至能够引领这个时代。

  陈康金:我刚才讲期待就是主动学、积极教,师生在互动过程中共同成长。从现在我们国家教育大环境形势下,提倡素质教育。中央领导还有国家规划纲要,每个学生都有适合的教育,这些都给我们提出一个要求,就是以人为本真正做到。怎么做到这一点?我想在改革中间、从宏观层面,老师已经接受了,问题是下边微观层面学校层面怎么推动?最关键原因就是教师,还不是校长,现在我们教师状况是什么样?温总理很担心,去年教师节到农村,今年又到农村,关心教师生活状态、教师专业发展,所以教师是中央领导很重视。实际要想学生主动学,没有老师积极教是做不到。

  现在老师很辛苦但是得不到认可,很多校长就责怪我老师差,所以我的学生差。老师眼睛盯着学生,但是心中无人,另外我们老师有知识但是没有理想。

  我想第一个事情我们在学生第一前提下,关键善待老师。关爱学生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善待老师,让每个老师获得成功,尤其像农村学校,老师很可怜,我们当校长就让提供服务,服务老师、服务学生,让他获得成功、让老师有归属感、有幸福感。另外要给他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我们改革就是努力减少师生负担,帮助他怎么减少负担按照改革要求去做,提供实实在在帮助。最关键因素我们要抓住老师积极教,我们新课改并不是否定老师教,关键怎么教?我认为不是老师不要讲,问题怎么讲,他能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是最关键。

  汪兴益:很多人描绘了包括刚才专家、领导都描绘了理想的教育,也表达了他们的观点,包括上午专家和领导,理想的教育必须通过理想课堂来实现,那么理想课堂通过什么来进行实现?我们领导也在抱怨、我们校长也在抱怨、我们教师也在抱怨,课改非常难?但是课改难在何处?我认为无论当下变革还是未来课堂发展,当务之急建立一套符合自主学习核心理念、科学化、本土化新课堂操作模式,我要大张旗鼓宣扬模式就是生产力。当我们校长抱怨老师课改不成功的时候,试问你提供老师操作性很强模式吗?我们传统课堂有模式,为什么不能建构起一套对传统课堂具有颠覆意义、并且符合现代国际上非常先进教育教学思想,符合自主学习核心价值观高效课堂模式?

  所以我认为课堂有三点。

  1、看模式是否立足学生高效学习的方法论体系。

  2、你这个模式到底能不能诠释当下非常核心学生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3、我们模式是否僵化固守,是不是处于动态变化过程?

  模式太重要了,所以我认为刚才老师们提到了,主持人提到,当下课改最核心关键字就是模式,充分发挥模式的价值,让我们师生享受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就是朱永新教授提出观点,离开模式什么都是“浮云”,如果让丰满课改理念落到一线校长、一线教师,模式建构当务之急。

  所以我说这个时期或者未来时期,教育核心竞争力取决于你这个学校有没有具有核心竞争力课堂,有没有核心竞争力课堂经营模式。

  主持人 梁晓燕:我们在课堂中让大部分、绝大部分老师都能够进入一种改革状态的东西,一定是有抓手、一定是有操作性、一定由大多数老师可把握的东西,这个东西可能是模式,请何教授做一下阐释?

  何克抗:我想对于刚才补充,培养21世纪人才涉及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环境都有关系,而且最重要我认为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很重要,但是模式实际为思想、观念服务,这个模式实际要创新,首先得思想观念理论有创新,没有创新理论不可能有创新的模式。在教育家里头,对模式有很多定义,但是我给模式定义,模式是两种以上方法稳定组合,跟一种方法策略不同,开头怎么引入?怎么巩固?怎么牵引?不同阶段有不同方法,一堂课要有多种方法策略,最终稳定组合达到预期目标,这就是一种模式。

  而要有良好模式,首先得有创新理论、思想,没有创新理论不可能有创新的模式。随着信息化进展,肯定多媒体、网络新的手段用的越来越多,作为学生认知工具、情感工具、协助工具越来越多完善,未来课堂应该提升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观念、新的教育环境。

  主持人 梁晓燕:刚才大家都是从各自角度认为最应该做什么?实际我们都在教学第一线,我现在在做什么?

  何克抗:之所以我们能够取得成效,有一套容易被老师操作的模式,这个模式先进教育思想观念具体的体现,比如语文我们讲211模式,211模式一节课分成两段,前二十分钟老师主导为主,后二十分钟自己学习为主。实际前二十分钟老师主导作用包括把课表基本要求,启发引导贯彻下去。我是绝对反对现在西方有的学者排斥课堂教学,前二十分钟教师主导作用,包括必要的讲授,但不是机械灌输,而是有意义传输。后二十分钟自主学习,有十分钟阅读,跟这节课密切相关语文课十篇甚至更多相关资料,更好贯彻这节课课标要求,另外十分钟学完以后认知目标需要练、组织造句需要写。我们把新课改要求自主合作探究实际贯彻落实课堂教学环节里边去,这种老师很容易接受。

  陈康金:做六个,第一个无辍学,第二没有外流学生,第三不分快慢班、没有加班加点、不补课、不上晚自习、学生没有课外作业,在六个状态下,我们质量一直在南京名列前茅。我们这几年目的帮助老师和学生,给他一个抓手、一个载体,教学有法,按照规定做事,这个模式怎么来?就是靠着我们这么多年,三十几年我一直和老师磨盘滚打,我经常跟他们一起研究,在他们教学方法当中提炼,把传统教学和西方教学怎么组合起来,在我们学校改进有什么困难都没有。这种教学方式集教案、学案、分层次一体师生共同学习的方法,我们建立目标教学基础上方法改变形成师生共同学习的方法,是老师理解课程、学生经验的课程,老师学生都能接受,而且使师生互动过程中获得共同成长。

  主持人 梁晓燕:谢谢,还有三位,都把我们自己正在做什么?现在认为最有冲动和最有价值东西给大家传递一下?

  卢志文:现在我觉得最急、最需要做的启动改革,这是最难的事。年年都在讲,我花很长时间做这个事。因为我集团是小学、初中、高中都有,过去在远离高考地方搞课改,事实上这条路是失败的。我现在正好调过来,从高考最近的地方开始课堂改革,高三先改,然后任何年级没有理由改,我认为是比较成功的做法。

  第二不争论,不要给大家先讨论要不要改,也不给大家选择可不可以不改?但是我认为是推进改革比较务实的策略。要改大家一起改,不可以有人不改,因为会带来价值判断失误。高一年级让一部分老师改,有一个学生坚决不改,他考下来成绩比别的年级平均分高20分,我采取措施不表扬你成绩好,而批评你不改。还有人不服气,我把他老本翻来,你这位老师过去教高三是什么成绩,这位老师平时考试不错,可是教过高三孩子高考从来没有达到平均分,说明他抢时间很有经验,可是我们教学最坏就是这类老师,引进推进改革离高考最近的改革。

  第三在改革过程中要有评价制度跟上,我们打破了过去的结果评价,改为过程评价,我们打破了过去直接评价改为先期评价,打破过去定量评价改为定型评价,效果非常好。

  你好不好?有多少本事看孩子喜欢不喜欢?看领导信不信任?而不看你是否认真,认真不具有积极影响,在应试教育里边最认真老师对孩子摧残最多的。

  还有做结构,找出一种结构被所有老师都认同太难,初中以上这个结构,很简单不复杂,课间老师编制学案,你把全部能量编孩子如何学的东西,就是孩子自学的地图,学生之前自学,我相信80%孩子通过自学掌握80%内容。课上目标重温,组内互查互助,把剩下没有解决问题在课堂当中当场解决,每个小组基本差不多,男女学生比例、好和差学生比例差不多,然后分工群学探究,你要临时分工而不是提前分工,这样才能激发孩子课堂群学公关。然后就是充分展示、有效互动,最后小结。

  我认为结构决定80%,老师不重要,后边20%就看老师的水平。谢谢大家!

  汪兴益:我来自安徽铜都一所民办学校,铜都教育触及最内涵部分应该我们学校把军垦教育引向课堂。

  我们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年级全面推进课堂改革。作为民办学校用自己课改验证民办教育存在价值和意义,也验证符合现代理念的价值。

  我们核心就是成果五环大课堂,一开始思考是课堂的流程、结构、方法,也就是模式,到我们思考成熟的时候,我们课堂教学改革已经从课堂走向教育全部,教学改革要想成功,一定从文化层面上升到你学校思考。我们五环大课堂涉及德育课程、涉及学科课程、特色课程等,我们双语学校有五种形式,有运作机制,我们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同学经过三模五环六度运作机制,活而不乱,既有课堂之约,同时心灵将三大主要学习方式落实课堂学习当中,涉及我们课堂评价,还涉及我们双语学校全新教育教学管理。

  高效课堂存在非常重要的载体,就是导学好,一定有别学案学习,是完全不同学习载体,我希望能够引进当今高效课堂或者新课堂研究者高度关注,现在草根学案会将我们课堂引向误区。

  主持人 梁晓燕:刚才都是实践者,在第一线有很多创造,请田教授讲一下感受。

  田慧生:刚才几位校长在实践中总结自己模式。第一我们课改到了今天确实进入深度探索总结模式时期,没有可以操作有效支撑新课改理念一系列模式,我们改革成果得而复失,到了这个时候。所以我赞同,加大总结提升模式的力度。

  第二点我觉得模式不是万能的,我们探索建构模式,但是又不能被模式束缚,我想模式是方法的集合,但是它里边很核心有两个元素,第一思想或者理论,第二是方式方法,任何方式方法有长处就有短处,即使我们探索所谓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是一定背景和具体情景产生,能解决一定问题,但是我们要想把一种模式看成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万能药,能够包打天下,我想这样模式肯定永远找不到,所以对我们学校来说,最好办法不管自己探索建构还是学习借鉴,一定从实际出发,立足实际。

  在模式使用方面我们从实际出发,灵活多样。谢谢!

  主持人 梁晓燕:接下来还有二十分钟时间留给现场问答,也是有一个原则,希望每个人只提一个问题。

  (互动环节)

  提问:我是来自深圳的,我们碰到一个问题,这次介绍经验学校我们发现普遍现象,基本是农村学校,我所在深圳第二高级学校是最新的学校,老师学历是非常高的,第一届高考我们升学率达到86%,第二届高考升学率达到92%,但是我们发现一个问题,我们学校派好几批到杜郎口学校参观,半年发现全面回潮,现在我们长非常苦恼,像城市条件非常好的学校,往往发现改革动力最小,而且升学率特别高的学校改革动力更小,这种情况下能否给一些指导意见,而这种现象在全国非常普遍。

  卢志文:我在学校在县里边也是非常现代化条件比较好的学校,同时学校质量也很好,这样的学校为什么还要变?因为我们只关注日子能过下来,可是高考不考还有很多东西,真的我们比较欠缺的。比如说你看我们高三的孩子,今天去看他跟前几年看他完全不一样,因为高三那种高考一下来,孩子眼里光芒已经磨着差不多,我觉得不能这样搞教育。基于这样思考我们觉得应该课改。

  05、06年我们巡视课堂的时候,每天早晨第一节课,高三睡觉的孩子每个教室都有七八个,这样课堂孩子是空耗生命,升学达到一定地步之后,我们要的不是那个东西。今天课堂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特别强,最重要孩子在学校打架少了,因为他们合作、共同、交流甚至抗争、妥协、竞争、合作,在小组不断演绎和发生,那么他学会和同学相处。应该有理想催着我们变革。

  陈康金:我们东庐中学三面都是农田,一出门就是农田,刚才说农村包围城市,好像有这么一说,但是我觉得造成原因是什么?一个原因是社会问题教育质量观、政绩观、价值观的问题,名校校长不敢动的。第二一般当校长任职制没有几年,不敢动,而我们这些校长很长时间,从工作开始我和老师逐步摸索探索形成的。

  为什么一个模式到那边不能生存?一种模式毕竟有他生存的土壤,像我们这种学校,在江苏从来不加班加点,每天就是七个半小时,而数学只有一节课,你说有些模式就不能用,根据现在情况进行改进。

  田慧生:深圳第二高中,城市中学你们是代表日子过的很舒服,我觉得不是不能改,可能有综合因素,我觉得还要看看我们学校领导、校长,到底有没有这样意愿、有没有这样想法?

  实在改不了把崔校长调过去,校长作为带头人有没有这样思路,在局部很重要。如果整体教师没有到这一步,校长作为领头人应该先行一步,否则这个学校没有太大希望。在深圳不光你们学校,很多学校生活过于安乐,课改做不到,我们先找一个好的带头人,有理想、有责任感的带头人可能局部会做。

  提问:改革从最接近应试教育的地方开始,我了解大部分北方情况,一般高三已经把所有课程学完,然后高三一年或者半年多时间都会进行复习,在主要复习前提下,有高考时间限制前提下,一下复习六科前提下、老师和学生心理压力非常大的前提下,课改如何进行?因为有一定风险,这个风险怎么应对的?

  卢志文:我们先从高中开始,很多学校避开高三,但是我们高一、高二、高三同时启动。最大难题是干部,干部工作必须出头,然后做的过程当中,当时教育局给我打电话要告状,第一是我们对这场改革有信心,因为改革设计是经过科学论证,不是向未知领域探索,而是有成功案例,只要按照这样方式稳妥运作结果是可以知道的。

  过程当中要做细,家长动员、孩子动员、老师动员,之前第一个是干部动员一定要到位。

  道理要说透,很多人不把道理讲透是不能接受的,最基本道理一定说透。比如说为什么我们现在要改?干嘛高校动吗?请问家长教孩子走路怎么走?有一个家长今天还抱着孩子吗?一定知道让孩子走下来走才行。高三从第一门复习改变课堂,高三一年也是有收获,这是我的体会。

  哪怕从高三年级开始改起,今天改今天就有收获,所有爸爸妈妈特别会做家务的孩子都不会做家务,当我们孩子自主学习的时候,那个学到东西才是自己。

  提问:我来自山西师范大学,我们也是在一线跟老师探讨课程改革的问题,现在我们有一点基本认识,如果一线老师学习方式变了,学生学习方式难以变化,对一些基础比较差,学习方式转变非常头疼的事情。

  陈康金:我们东庐中学改革从善待老师开始,我们改革目的形成学习共同体,整个过程中间让老师研制好,学习教育里边钻研,要过两关,吃透学生、吃透教材。问题我们平时教学没有到位,很多问题要控制作业,作业量怎么控制?我问老师,你布置作业就算有时间作做得完,有时间讲解吗?经过讨论之后,我们学校课后就不布置作业,你布置作业可以,必须做到后边几个事情,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批、有批必辅。

  第二精讲,什么时候点播做好准备,提高自己课堂导演艺术、公关艺术。自然而然老师水平也就提高,我们让老师教学过程中提升自己,我们学校是教学教研培训做到三维一体。

  当然还有学校老师的课程,我们讲听说读写,对老师也是听说读写,我们每个月花一天时间搞研讨会,这一天就是老师诉说、提问、对话。

  提问:我并不是学基础教育改革专业的,但是我有一个感触,我从大学开始,培养创新教育人才口号年年不断,而且我们理论包装非常精致,改革过程中素质喊的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比任何时候都扎实。我们理论需要创新、实践同样需要创新,创新最基本要求人的自由有没有,在改革过程中很多老师苦于理论说的那么好听,但是操作起来老师也很困惑,这个时候老师自由有没有获得。我念高中的时候有一位地理老师,大家面临高考压力的时候,这位老师告诉我们,不要迫于高考的压力,能够自己享受知识、享受求知的快乐。课改在于教师,教师在于自由。谢谢!

  何克抗:改革但是好像很难进行下去,我觉得这里边有多方面原因,首先一个对老师来说要有创新理论、思想、方法促进他专业发展,进行一系列培训,另外我觉得作为教研部门,县区教育级也要为老师发展创造条件。但是我感觉有些地方做的比较好、但有一些基层教研部门或者教育局领导,恰恰起了反作用。为什么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搞着扎扎实实?原因很多地方教育改革不是真正深入基层促进、帮助老师专业发展,而是在办公室每个月进行学科考试,根据考试结果对学校进行排名,完全根据学科考试成绩,不看生源、不看办学条件,只看考试排名,排名结果对校长多大压力、老师多大压力、学生多大压力。

  过去月月考,有的地方发展周周考,这样考下去,老师怎么考虑专业发展。不仅教研部门失职,而在于是犯罪,教育本质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而这样应试教育结果既摧残青少年身体健康,也使青少年综合素质,包括思想品德、人际关系等都没有得到提高。很明显事例,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率在升高,就前两个礼拜报道,北大新入学学生两个星期就自杀。去年北京名牌大学女生宿舍吵架出了性命。完全忽略教育本质是培养人,促进青少年身心两方面健康发展。你的考分上去、你的学生综合素质、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心理素质是不是达到八九十分。

  我们教育者有很大成绩,但也存在很多弊病,最严重弊病就是应试教育这个问题没有解决。

  主持人 梁晓燕:那我们这个环节就到这里。课堂教育改革也好、还是整体改革也好,一个来自现实压力,最根本来自于内心对美好教育的追求,对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关切,如果没有后一个东西,也许我们升学率很高,我们就没有改革的动力。但是升学率很高,是不是恰恰意味着我们后边一个关切正在缺失呢?所以这个问题也值得我们现场人有更多思考,这个环节到此结束。谢谢!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