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1年起,国家在中小学推行新课程改革已经十年。伴随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中长期规划纲要》,中国教育正处在一个新的改革活跃期,以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为主,追求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借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联合新教育研究院、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等多家机构举办“新课堂、新教育”高峰论坛,聚集教育一线的课改精英和海内外知名教育专家,共同探讨交流课改经验,以期以民间视角探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论坛已经圆满结束,以下为论坛实录。
主持人 杨东平(微博):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已经坚持很长时间,我们现在是今天下午第三单元专题讨论,教学改革能够复制吗?我们这场嘉宾是:
山东省青州市青龙回民小学教师张云萍;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助理刘坚;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宁夏永宁县教育局长王旭忠;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永福。
今天上午我们交流几个典型案例,下午围绕教学改革很多问题做了探讨,我相信大家很多人,尤其场外广大家长和教师,心里边会有非常大的疑问,到底应试环境如何改善,或者我们局部改革以及亮点有多大价值?如何能够在更大范围推进?大家对整体性改善教育现状有没有信心?
郭永福:课程改革已经进行十年,应该说这次课程改革方向是正确的,课程改革理念已经为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和社会认可,而且课程改革搞的好学校自身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但是我觉得课程改革路子还很长,因为我们整个社会大背景还不是很好,为什么应试教育有那么多弊端,还愈演愈烈?素质教育这么好,为什么步履维艰?这些问题表现学校,根子在社会。我们不要过多指责我们校长、老师不改革,这个问题应该综合治理,当然学校首当其冲,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比如解决就业问题、两极分化问题、教育不均衡问题、劳动人事制度改革问题,大的问题不解决,光是学校课程改革困难很多。
主持人 杨东平:但是大的问题很难解决,或者漫长的过程。当下学生怎么办?
郭永福:当然我们也不能等大环境都改善以后,我们才进行改革。我觉得我们学校还是首当其冲,尽可能范围内搞我们改革。
王旭忠:对于刚才问题,我觉得我们很有信心,为什么呢?今天我们有很多学校、很多农村学校已经是在教育改革当中取得了成功,而且走在前边,这就是我们的成果。大家想一想,当武昌起义胜利的时候,我们先行者孙中山都不知道,所以今天有很多地方取得很好的成绩,那么这就是教改取得的效果。
在座诸位老师大家想一想,你在课堂上、你的教学领土实现吗?肯定实现。
主持人 杨东平:你们推广改革需要多大成本?阻力困难是什么?
王旭忠:我们引进北师大跨越式课题,也是来自于我们整个考试低谷期。我们08年引入何教授跨越式课题,当时我们在高考的时候,因为我们是一个县,我们高考英语均分比城市学校低于40分,引发我们思考。所以我们把课题引进之后,并不是我们很有钱,因为08年教师节的时候,县上给我们整个教育发的奖金300块,到今年我们拿出1500万用于普惠教育,所以并不是说先有钱再搞改革。
主持人 杨东平:请张老师讲一下,在青州市是不是推进新的改革?
张云萍:在发言之前我先感谢一下,新教育实验给我启发,得到21世纪教育研究院青睐,作为最基层教师代表,发表自己的感慨我觉得非常感谢。正因为这样也让我有所感触。新的教育事业真的开始从下到上一次重大的改革,我来自最基层农村学校最普通的老师,能够今天来到这么重要的会上作为发言人,我觉得教育春天来了、教师春天来了,我们春天也来了。那么潜伏很久各位老师们,我们是不是该出来做事了。我有这样感触。
主持人 杨东平:你认为教师觉醒和参与是重要的因素?
张云萍:对。
主持人 杨东平:校长不改怎么办?
张云萍:当校长没有意识改革的时候,我们做教师有觉醒的意识,我们能不能把我们需要转化校长需要,当你出来成果的时候,你的校长会以你为荣,他就会自觉进行改革。
主持人 杨东平:教师可以用自己改革行为影响校长、引导校长?
张云萍:我还没有那么大的力量,但是在我们学校,我们校长非常器重我,我也有责任。当初想参与改革,就是因为校长对我的欣赏、器重,因为我们学校非常非常不出名,以至于在我们青州市谈起来,好像没有人知道这所学校在哪里。当时校长说要是我们学校出去跟人家交流的时候,别人能知道我们学校在哪个位置就很满足了。当时我就怀着一种感恩,想对这个学校做一个推广,这是我作为教师的责任。
主持人 杨东平:现在我们都知道你们学校在那里?
张云萍:可能还不知道,非常偏僻,我能够为我们学校进行宣传感到自豪。
主持人 杨东平:熊教师,从南到北到处走,自己感觉推广新的教学改革困难、阻力、遭遇到障碍主要是什么?
熊川武:我确实搞基础教育改革从1995年首先在上海育才中学,后来2000年搞理解教育,在上海取得一定成就以后,上海市教委大力在全市推广,慢慢走向其他省市。
无论校长也好、还是老师也好,对这个新的教学改革、教育改革的东西要有感情、要有毅力、要有智慧。没有这三方面东西,再好改革摆在面前都可能搞不好,校长有校长责任,校长想搞,同样如果老师动不起来也搞不起来,老师想搞校长不想搞,更不容易搞好。
我遇到阻力是什么?首先我要搞老师对改革很有感情,怎么会有感情?先让他们知道改革不是随便改变,它是发现规律并运用教育规律,来把教育办的更好,肯定更省力、更有效。为什么坚决不让老师批改作业,是有根据的。让老师有时间琢磨,不觉得你搞一个东西把我累死了。按教育规律显现出来,他认识到改革价值,他觉得你不是胡乱来的,就有感情,就愿意去。愿意搞还不能解决问题,还要有毅力,即便懂得有好处,做起来大大小小问题成堆。
比如我让学生互批作业,老师指导。老师碰到一个问题,学生不做作业,怎么办?我说以前怎么办继续怎么办?你批改作业的时候也有人不作作业,这个问题不是我改革带来的。后来就出现第三句话一定要有智慧。
主持人 杨东平:你对这个标准对校长非常高。
熊川武:我在中小学里边看到非常聪明能干的校长,和我合作深圳南山区教育局长,他是坚决支持。他跟我一块到每个高中去,老师别批改作业,把时间腾出来,好好指导学生。备课备的更认真,他下决心这么搞。因为他确实懂。
主持人 杨东平:多年来做试点学校大部分农村薄弱学校,是不是这些学校校长素质特别高?
熊川武:即便城市学校校长素质也是多种状况,我是选校长一般和我合作,首先考察校长怎么样?我首先问他你必须坚强,而且你班子坚强不坚强,有一个副校长不想搞都很难搞好,他可以讲出教改很多很多问题,还有更重要我们千万别以为周围人都想你搞改革。
我现在在新疆私立学校,同样私立学校谁也不想你改革成功,你改革成功他就关门,公立学校也不希望你改革成功,心态是非常复杂。
主持人 杨东平:怎么有效推广改革模式?上午介绍六种不同模式,你认为哪一种模式值得推广,或者有没有唯一模式特别需要推广?
刘坚:这是很难回答的问题。在我个人看来,上午六个发言是不是叫六个模式,我没有想好,我个人感觉总体上都有贡献的东西更多一些,无论来自青海民族地区学校,尤其学生之间辩论发生很大变化。如果有这样基本判断,几个不同类型实验都在内在不同价值,都有成功之处。
主持人 杨东平:这种模式究竟能不能在其他地方得到有效推广?比如每天有成百上千教师到杜郎口学习,但这个模式能不能得到实现?
刘坚:相当多地方有非常成功的复制,但是也有地方非常不理想的复制,影响因素非常复杂。我们在网络上曾经看到这样的案例,杜郎口中学我认为进步意义,远远大于中间可能存在问题。
主持人 杨东平:枝江推行什么模式?
刘坚:最早几所初中学校学习杜郎口模式,参观者大多数感到心灵震撼,没有想到学校还可以这么办、课还可以这么上,这是给参观者很大的震撼,也有说当地做不了。像老师如此乐观有复杂因素,校长很欣赏他。因为山东整体教育改革环境,使我们老师心态更眼光一点,我愿意谈一个话题,我个人有一次接受采访,课程改革存在教师,败在领导,课程改革成功基于每个课堂,让学生每一天享受课改给孩子成长带来快乐,因此成长一定依赖于教师,但是在中国自上而下相对集权制中间,管理者对于教改制约因素远远大于我们想象。
南山小明局长离开南山有一段时间,有各种各样声音,很多地方都有类似的问题。就是因为某一个管理者的变化,就可能使学校发生变化,所以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我们前边会长谈到外在、社会、人事无法改变,更多是呼吁,但是我们教育内部即使大环境不能改变情况下,我们教育系统是不是尽最大努力,我个人认为就我所掌握无论教育部、无论地方,远远没有把我们本来能做的事情做到位,教育部门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
主持人 杨东平:今天下午讨论和上午讨论揭示教育改革的两种路径,一个是自上而下,另外一种自下而上自发的,包括像杜郎口模式推广,包括新教育实验推广,这两种模式已经给我们很多启示,能看到改革的希望。郭会长对这两种路径有什么评价?
郭永福:我认为教改应该两个结合。
刘坚:我个人基本感受,因为有很普遍性自下而上,普遍性只有20%,因为有这样广泛普遍性一线教师基层改革,所以对课程改革、教育改革抱着非常乐观的态度。因为我们自上而下,或者管理系统自身问题,我保持非常大的犹豫。
张云萍:我刚才谈话好像给大家一种误导,认为我那么乐观的人,来自于校长的器重。其实我觉得有发言权的,因为在五年前我差一点辞职,因为不满足当今教育。就是因为08年青州教育倡导改革、解放思想,一次讲话之后我忽然有一种意识、有一种觉醒,我意识教师春天来了,从那个时候开始不再抱怨,抱怨没有什么用。很多老师都在抱怨,但是抱怨你解决问题没有?实际改革最大阻力在于我们自己,当你遇到问题了,你只是抱怨,你有没有采取行动,行动力量是非常重要的,我的阳光心态来自于08年自己的改变,因为我的改变所以才引起校长对我的器重,才为我以后诸多方面打下基础。
也给自己提供发展的机会,也为我们学校、为我们学生带来机会。
主持人 杨东平:还是强调个人能动性、主动性。
张云萍:对。
王旭忠:我认为应该从上而下、从下而上两个方面结合,首先从下而上,先基层有积极因素,取得成果,赢得上级领导重视和认可。我们08年和北师大合作搞跨越式的时候,我们首先培训教师,有20位教师到河北丰宁学习,学习之后由二十位教师进行改革,他们在改革过程中取得明显成果,这个时候校长你不是要成绩吗?这些老师成长很快、这些老师成绩提升很快,那么就引起校长注意。同时家长都要把孩子送到实验班去,在社会引起一定反响,从基层。
同时我们实验老师他在成长的时候,对学校的发展提出很多的要求,这样就把我们课程改革很深层的东西揭示出来,教学专业发展向哪个方向发展?需要什么?这个时候校长就犯难要解决,然后我们请主管部门人大、政协来调研,利用这样机会我们就把他们引进我们课堂里边去,让他们观摩、去听课。像我们自治区人大副主任带着政协、自治区人大教育委员会,这里边有大学教授、有教育官员,像教育厅处长、市教育局局长他们要陪同,到现场的时候我们书记、县长也要陪同,去了以后看我们,看了之后很震惊,我们主管教育高厅长,专程抽一上午时间,和我们老师交流、看学生成果、听老师课,听完之后他说听了课我很震撼。
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我们还写文件当中,比如我们县委每年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等等方面,这样就把我们课改变成县委政府的一个行动。写到政府工作报告里边,反过来就促进教育行政部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实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来目标到年底是要进行考核,我们通过两个层面,当然我们中间遇到困难,调动两个积极性,一个教师积极性、一个部门积极性。我们中间校长包括我们教研,管理中间出现脱钩,我们现在重点解决这个问题。
主持人 杨东平:刚才王局长给我们提供很生动的案例,基层教育改革怎么成长起来?我们今天了解信息来看,除了像新教育,跨越式发展,由政府推动另外担心就是山西,准备全县用三到五年全部推进。如果一个省全面推行新模式,对中国影响意义非常重大。比如说这种格局在山东没有出现,杜郎口中学还是一枝独秀,这次刘延东去了以后,对山东有推动作用。的确看到新的教育模式推动出现新的变化和新的形势。
究竟一种教育模式有效推广和复制大家都知道很难,大家都希望崔校长到我们学校就好办,但是崔校长只有一个,你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熊川武:我首先可以肯定回答,我本人实践证明一种教育改革,假如还有一点效果是可以推广做下去的。比如我做了20多个省市,从95年做到今天,假如真的不能推广,我早就去华东师范大学教课,没人找我。以前是地市级单位跟我合作,现在新疆自治区全面推广这个东西。
主持人 杨东平:现在是不是离开华东师大?
熊川武:没有,我们校长对我这样行为特别支持,他两次去新疆都打电话给我,反复跟领导讲,我这种改革精神一定支持他。我觉得困难肯定有的,但是真正有效推广,怎么推广?
第一先做一个课改的学校给大家看看,你理论传播、你思想介绍给别人,我们现在很多东西搞研究为实,你搞一个给我看看。上海首先周校长学校可看,后来到深圳搞文汇中学,青岛搞崂山三中,崂山三中当地最好的初中,校长说这个学校虽然老百姓、政府认为他好,就是我们拼体力的时候拼更多一点,科技含量不高,这是他的真话。做出榜样,不是让人们机械性模仿,让人们知道这个可以干成。
第二就是让广大老百姓、领导、老师、政府部门认可。我们搞基础教育改革,我到任何地方开始的时候,不准当地学校告诉教研员,教研员搞法跟我们搞法不一样,教研员他们尽管搞教学改革也很内行,但是他们那个时候统一考试,风险意识比我们更强。我要向社会、老百姓、领导承诺,搞这个东西照着我的要求搞,包括升学率在内只升不降。
很多大学教授不敢搞高中,你就敢搞,你就不怕把别人升学率搞垮。我参观之后跟校长说,我没有能力搞垮,本身就是很低,低的不能再低了。我每门学科先弄懂、记牢、用活。做懂效果最好,听懂速度最快,但是效果最差。结合起来做,我学生面临高考之前,知识点就这么大,要巧记巧背。考600分提高40%,一本提高20%,我最高兴最后面学生提高8%,我们升学率原来90%左右,现在一下提高99.5%。局长看到当然是好的就全部推广。
主持人 杨东平:你的成就非常令人敬佩。为什么愿意放弃在上海华东师大舒服的生活走南闯北?
熊川武:实话实说,我首先做上海,然后江苏、浙江、深圳都是经济发展的地区,我们大学教授也很穷,也要搞一点科研经费。那时候我为了一点科研经费,这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但更重要我是搞中国能够在世界上叫得起教育理论,老实说我这样教学理论,你们没有时间听我完整介绍,那和国外比一比。为什么跑到新疆那里去?搞经济发达地区,包括海淀我也搞过,这是民办学校,我们康建校长是原来校长,他要退了找一个校长,就找到我,请我请好多次,有一个前提,这是很有经济实力民营企业,昨天我来的时候,许智宏校长还在我们学校,北大也很关心这个学校,搞很多东西诱惑我、激励我。
我确实有这种想法,我把这些东西搞到西北地区,我一去就给新疆自治区教育厅设计多民族教育。他们很欢迎。
主持人 杨东平:看来还是有一点追求的。我觉得从陈教授、熊教授看到陶行知的影子。
郭永福:刚才我们探讨这个课题,涉及怎么看待、怎么对待教改先进经验?我认为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教学优化贵在德法,这没有争议,争议在教无定法。
我们学习的时候首先要学习精神,至于说具体做法要因人、因地、因课制宜,不能生搬硬套,比如现在讲的最多先学后教、还是先教后学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实际出发。还有一节课讲多长时间?是不是一定要硬性规定,精神我可以理解,但是这里边有一个度的问题,讲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是老师讲的越多就等于学生学的越多,也不是说老师讲的越少就越把课堂还给学生,关键看老师讲什么、怎么讲。
有的地方我听说规定,上课铃一响,老师不允许在课堂讲,我觉得有点绝对化。传授知识还是老师很重要的职责,当然这个老师不光传授知识,要教书育人,言教不可忽视,所以我觉得到底老师上课时间讲多少要从实际出发,也就是我们模式不能复制,能学习、能借鉴但不能照办照抄。
(互动环节)
主持人 杨东平:郭会长讲的非常好,可以学习、可以借鉴,但是不能照办照抄。剩下来时间留给在座来宾和朋友。已经有一个老师提了问题,教材重要还是教师重要?专家们希望教材实现统一还是多样化?
刘坚:我也注意到媒体也有这样的讨论,我想从学术角度支持这个观点,我发言不代表所在单位,代表个人。我对教材多样化,我觉得一个国家进步多样化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高质量前提必然引来多样化,没有多样化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
至于刚才提到教材重要还是教师重要?我很难有明确结论,基本观念教师重要,东方文化似乎教材也很重要。西方国家几乎没有所谓教材,非常个性化。在我们国家广大县城以下学校,对相当一批人群可能一辈子见到最精美书就是教材,一个好的教材能够比较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教材非常重要的事情,正因为如此更需要多样化。
主持人 杨东平:欢迎大家提问,每人提一个问题。
提问:我是来自于师大教育协会博士生,我想请教一下熊川武老师,论坛文集中介绍杜郎口经验文章,里边提到去制度化杜郎口的探索,我就很困惑,既然是去制度化教育改革,还可以推广吗?教育改革一定去自动化吗?你在推广理解教育的时候,是不是将原来制度结构还是确立你理解教育的制度?
熊川武:既然改革就应该去不合理的制度化,而且校长有能力范围的制度化,有些是不合理制度化没有能力去,也不能去。我怎么搞?我力所能及范围该去彻底去掉,我的学生不参加地方统一考试,你要考试成绩,三年以后高考见面。我们是人,一定要看实际情况是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提问:我是来自北京朝阳区社工所,请做一下案例介绍。
熊川武:我们课堂讨论我们叫互帮,我们要优生帮落生,讨论要有效,必须建构讨论过程,这几个人有行政组长、业务组长,我是组长课堂一定活、而不是烂。老师说到底有多少资料骗不过我,一定要是很活跃、但是活的力量在动脑、动口、动手,每个小组有一个小黑板,谁发言把关键字写到这里,他就降低讲话的声音。
第二听的听众可以感受,从关键字感受讲什么,再也不是稍纵即逝,而且谁发言都要做笔记,讨论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搞表面现象很多老师最担心,会说的一个人说,我们在这个方面做细微工作。谢谢。
提问:我是新华社记者,我们注意改革实践还是一个个点,还没有大幅度推广,假如能够大幅度推广,教育部能够做什么?
刘坚:就我个人所知应该讲,教育部还是有所作为,比如去年在浙江宁波,教育部组织了十年新课程教学改革成果评选和报告会,上千个项目,每个省申请有三十项,包括杜郎口成果都在其中,包括有这样的报告会。我想借这个话题多说一两句,我认为政府在这个问题有更多作为,但是我不希望更多直接做。
独立专业化中介机构多举办活动,可能对专业性传播更好,问题是政府如何支持更多专业化机构做这样活动,我们能不能更多包括基金会、研究院、专业化机构多举办这样事情,政府直接走到前台推广某一种模式、某一种经验,有些地区统一规定不能超过十分钟,某个学校在当下环境做这样规定无可厚非,但是有的地区整体推广,不管什么科只讲十分钟,一定有十分大的风险。
所以行政需要有作为,但是必须有限的范围有作为。
提问:我是山西,培养未来科学家和培养未来有素质的劳动者跟现在课堂教学什么关系?
熊川武:跟现在课堂是非常紧密关系,无论培养科学家、还是培养劳动者都离不开。其实这个东西不矛盾的,未来科学家是要有很好的素质,而且基本素质都是共同的,就说我们几家介绍课改,内在东西都很接近。有人说你跟新基础教育改革很相同,但是我们培养目标有不一样。比如现在素质好的,肯定要培养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学生解题要考出高分,培养现在劳动者,我自然科学为什么动口,有什么理论根据。普通劳动者具有在社会生活基本东西,而这些东西再提升,想当科学家的学生,至少在自己人生层次不一样。
提问:在山东教育行政化现象严重吗?王局长如何进行课程改革领导的?
王旭忠:其实在我们管理当中应该有两种,一种就是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教育行政化倾向特别严重,教育行政对学校管理强化是越来越大,那么学校管理往往作用被弱化,对于课改这一块我觉得要让市长来推广、让局长推广、乃至让部长推广,我认为奢求太高。
你说一个市长、一个厅长、一个局长把某一个课改模式进行推广,这种要求太高也做不到。刚刚熊教授讲做不到事情我们不要做,我觉得最有积极应该是我们教师,我们教师因为你们是课堂主体,课堂是根本,老师又在课堂上,在课堂上老师怎么教、你教什么?教师有主动性,市长听不了你的课应该怎么讲?局长也不会说老师课应该怎么讲?最关键应该在教师,为什么现在课改当中有很多问题?有很多困难?
新课堂、新教育乃至学生自主学习,这是我们国家甚至很多教育专家、我们教师追求我们教育理想,也就是我们今后培养什么人,现在培养人将来要支撑我们什么样国家问题。但是我们升学率又是老百姓切身利益,如何把两方面利益结合起来最重要。
提问: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天津创造协会秘书长贾红。刚才我听了一下我们会,会组织非常好、气氛非常活跃,我有一个疑问,好像我们还是偏重教育目的为了升学,但是现在大学怎么情况?我想怎么改革?大学老师告诉我,这个问题责任在中小学,因为中小学提供生源没有创造性?我想大家肯定不同意他这个说法,但是我觉得刚才我们探讨问题偏重方式方法,忽略一些教学内容,我们内容是不是很合适?而且从大学反馈过来情况,我们给他们教大部分死的知识、是没有用的知识、是忘掉的知识,不是活的知识是要用的知识、而且是发挥得知识。谢谢!
主持人 杨东平:我回答这个问题,的确今天上午介绍案例或者现在介绍教学改革案例主要从教学出发,无可厚非,下一步发展应该深入超越教学本身,进入教育内容、进入人的全面发展。我觉得在上午介绍当中,只有吉美坚赞讲到人格、道德,因为现在教育改革还处在初级阶段,很多解决基本问题,我相信今后发展进入全面发展,也就是从课堂教学真正进入素质教育。
熊川武:尽管我们没有介绍怎么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或者介绍升学率怎么样?是因为在任何地方讲你的改革,你不把升学率升讲明白,官员也好、老师也好不感兴趣,他最担心就是这一点。
我搞自然性教学,语文怎么写作文,我怎么想新的名堂,创新关键是什么?意识怎么增强?策略怎么完善?都要念,不然作文也写不好。
刘坚:刚才我们代表提到谈到教学,希望谈过内容。杜郎口教学改革仅仅是教学改革吗?真正了解杜郎口,绝不仅仅教学改革,除了成绩之外留下东西,可能对民族、对孩子一生更重要,孩子自信、表达、交流能力、创新意识,在这样教学改革背后都能够感受到。这是我想说的第一。
第二熊教授这点观点我不同意,我认为不能回避成绩,一定不能用升学成绩说事情,基于标准成绩是谈的,好的教学改革使更多人达到课程基本要求,这是义务法规定。如果你是因为这样一个改革,我改革很成功,为什么?我进这个学校之后,进入清华75%,所有学校参加你改革,都能达到75%。好的改革学生学业成绩自然有提高,这是自然副产品。
提问:我是搞教育策划,今天在这里我想请教各位专家、老师一个问题,我们今天一直在探讨新教育改革的问题,我想请教一下校园文化建设在新教育改革里作用、以及与新教育改革的关系?
王旭忠:其实关于校园文化里边有很多因素,有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我们新课改对隐性文化促进比较大。
首先一个制度文化,我们搞课题试验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对我们制度提出要求,有一个常规化的管理,这就是一项制度,你的教案写多少篇等等,实际已经推动我们制度文化。那些不适宜制度就可以说剔除掉,建立起新的适应制度。
另外一项教师专业发展这一块,这一块推动特别快,特别我们基础教育跨越课程,尤其对教师专业成长发展很快,我们老师因为有需求,最后推动学校向前发展,这是我们校园文化的核心,因为校园文化核心就是价值的趋向。
因为我们是农村,今年我们有三位教师调到首府城市重点学校,其中两位是四十多岁教师,如果没有参与课改,那么他很难调到重点学校去。对我们县确实是一个损失,但是我觉得我们要有胸怀,前边很好的例子,我们当毕福剑,不当易中天。我们培养更多的人才,当很多老师都成为能够走到前台很快成长的话,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主持人 杨东平:谢谢王局长,我们经过非常丰富的讨论,刚才还收到山西,本次课题讨论新教育,我认为新在人们眼睛发生变化,转为关注学生。请各位谈谈学生关于学的问题。这个问题太大,而且上午做了很多交流,关于“新课堂 新教育”领域,将来发展是非常广泛的话题,一个下午难以穷尽,好在明天上午还有继续交流的机会。再次感谢大家,希望明天大家继续保持我们的热情,谢谢大家!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