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晓英
“绿领巾”事件刚刚尘埃落定,“红校服”事件又甚嚣尘上。一则配照片的微博迅速传播。一名穿红色校服的女孩子,走在一群“蓝校服”中间,红校服上印着 “包24中优秀生”、“翔锐房地产”两行字,惹人注目。媒体很快证实,包头24中确实给考试成绩前50名的学生,发放了特殊的红校服,目的是树立榜样。校服由当地一家地产企业赞助。孩子们在学校被贴上了“有色”的标签,这种区别对待到底对孩子是不是一种伤害?学校和家长该如何对待所谓的“差生”?
[家长声音]
没有好不好的学生
只有会不会教的老师
声音一:初衷是好的 但方法错误
徐汇的黄女士认为,“绿领巾事件”学校的初衷是好的,希望可以以此激励学生,但是方法错了而且错得离谱。俗话说:没有好不好的学生,只有会不会教的老师。学校不应只看成绩,这样做不但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也不利于小朋友的团结,会产生很多其他联锁反映。黄女士表示,儿子隆隆就读的学校里老师多多少少会有区别对待,只是不是很明显罢了,老师大都喜欢学习好又听话的学生,比如选班干部,当两人票数一样时,老师就会照顾比较喜欢的那个孩子当选。
声音二:区别对待是对孩子的伤害
张先生认为,学校的区别对待是完全违背教育方针的。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进入学校,这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学校应注意培养和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是通过什么区别对待来伤害孩子。作为家长,如果自己的孩子佩戴了绿领巾也会感到气愤和丢人,也可能迁怒于孩子。小孩子在学校已经受气回家又挨骂,对心灵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会留下心理阴影,有些孩子可能就会破罐子破摔。教育是帮助受教育者成长的过程,成长也包括人格成长,人格成长的核心是自尊的培养。学校区别对待孩子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一种严重的伤害,伤害孩子自尊。张先生说,现在学校的区别对待是有的,只不过老师做得都比较隐蔽,对喜欢的学生就会多给一些展示的机会,在特殊活动中会有优先权等。
声音三:区别对待要看怎么区别
来自英国的艾丽莎小姐在中国已经5年了,她表示,在英国从小学时就有各种各样的课程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音乐、艺术、手工制作这些看似简单的课程不仅仅让孩子只是动手,孩子们也被要求写文章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英国,老师不会简单地以数学、语文的分数来评断孩子的好坏。艾丽莎认为,学校区别对待要看区别在哪里,如果是按照兴趣班或孩子的特长来进行区别对待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学校和老师发现了孩子的特长并积极培养,但是如果是类似“绿领巾事件”就值得商榷了。
[小调查]
后进生普遍遭遇过“冷暴力”
区别对待孩子,教师普遍应用的一种办法就是“冷暴力”。据日前网上的一项调查显示,一些后进生或者在学校表现不好的学生都普遍遭遇过“冷暴力”。当下教育“冷暴力”常见的表现形式有哪些?调查中,获选率最高的前三种形式分别是:“嘲讽挖苦型:对学生冷嘲热讽”(70.4%);“冷漠型:对学生漠不关心”(69.7%);“训斥型:对学生一味批评责骂”(66.1%)。
其他表现形式还有:“孤立型:通过调座位、不让回答问题等方式孤立学生”(61.7%);“区别对待型:在许多方面区别对待学生”(61.6%);“威胁型:以吓唬威胁的语气批评学生”(44.7%)等。
教育“冷暴力”出现的原因有哪些?调查中,受访者认为,首因在于“教育理念中缺乏对学生自尊心的重视与培养”(78.2%)。其他原因依次是:老师只根据学习成绩来评定学生,对差生“贴标签”(66.0%);老师压力大,不愿多花时间对差生耐心教育(45.7%);提倡惩罚的传统教育理念作祟(39.6%);不能体罚学生,老师的“冷暴力”是无奈之举(24.5%)等。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微博)指出,出现教育“冷暴力”的根源在于,我们的教育缺乏对孩子权利的认识与尊重。长久以来,我们的教育强调“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当对孩子的体罚被禁止时,这种惩罚孩子的传统就会演变为“冷暴力”。“‘差生’观念被广泛认同与使用,也是造成教育‘冷暴力’的重要原因。”孙云晓指出,科学研究发现,每个人的智力结构都不一样,因此,没有绝对的“差生”。
[专家建议]
作业分级:不同学生布置不同作业
浦东竹园小学校长田荣俊表示,对于后进生,老师和家长要明白,每个孩子都是有个体差异的,在学习上必定会有前有后,不可能齐头并进,家长和老师需要尊重每一个生命,尊重孩子的人格,培养他们的自信。对于不同学生,学校和家长要因材施教,比如作业分级,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作业的题量就多一些,难度大一些;而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作业就要布置得浅显一些,题量适中,对于孩子在学习上取得的点滴进步,家长都要及时鼓励,用鼓励代替讽刺、挖苦,通过鼓励给他自信。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后进生,建议老师个别约谈而不是当着其他同学的面进行批评教育。此外,家长要对孩子有耐心,要允许孩子在学习上反复,要让他们有尊严地学习。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