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摄影 信息时报(微博)记者 周平浪 见习记者 彭博
四个孩子三个考上北大,“狼爸”萧百佑(微博)的育儿经着实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家长。有关他的新闻铺天盖地,很多家长却越来越看不懂他。
萧百佑是四个孩子的“狼爸”,又是娱乐CEO;他崇尚国学教育……
首次当面接受家乡(广东)媒体的采访,萧百佑不仅首次对媒体说出自己的原名萧锦华,还第一次给外人展示了送给妻子的诗集。所有元素相结合,令“狼爸”的形象逐渐立体起来。他的育儿经,绝对不是只有打这么简单。
家里随处可见四孩子痕迹
11月18日上午9点,在萧百佑北京的家门口,记者便听到了他爽朗的笑声。在巴赫的钢琴协奏曲背景下,他正用粤语给朋友打电话。
招呼记者坐下,萧百佑点燃一枝香烟,随手放在了烟灰缸上。这个圆形的烟灰缸非常别致,由4个扇形的小部分组成,每部分也可单独使用。
在萧百佑家中,由4部分组成的物品随处可见。看到它们,萧百佑就好似看到了萧尧、萧君、萧萧和萧冰四个孩子。
狼爸是家里的绝对权威
萧百佑反复强调,他所说的教育是指家教。“孩子们从小到大都在最好的学校读书,在学校接受的教育不会有任何问题,我要带给孩子的就是良好的家规和习惯。”
萧尧、萧君和萧萧都曾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设外语学校读书。这所私立学校的学费不菲。即使面对公司关闭的经济难关,萧百佑宁愿卖房、卖车,搬入1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也要把孩子们留在好学校。
萧百佑在家中从来是说一不二,拥有足够的权威。客厅中有一组沙发,他永远坐在中间的位置,妻子坐在他右手边沙发的第一个位置,4个孩子按年龄依次分配座次。
“打法”标准超过百项
自从3岁开始,挨打便成了4个孩子的家常便饭。萧百佑在心中总结了100多条细致的标准,孩子犯不同的错打多少下,都按照量化的标准来惩罚。每个错误最多打10下,数错并罚。
所以,他们家里常常会出现萧百佑拿着藤条的身影。他手拿藤条,让犯错的孩子将手伸到面前,他借助自己的腕力,用藤条惩罚孩子。
小女儿萧冰要弹琴,所以不会打手。但一次被打最多的纪录,也是发生在她的身上。
有一天,萧冰的考试成绩不好,老师将成绩写在了与家长联系的留言本上。萧冰担心被父母知道,把这一页撕掉了。萧百佑发现后,萧冰不仅撒谎,还与他顶嘴,结果被打了28下。
“说谎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是品格和道德问题,这是底线。”萧百佑说。
萧氏“打法”
打孩子有七大注意
萧氏“打法”分成七条:
一、12岁以后不再打,因为性格、习惯已定型;
二、只用藤条或鸡毛掸,伤皮肉不伤筋骨;
三、只打手和小腿,身体其他部位不打;
四、打前先训话,讲明错误之处再打;
五、一个孩子犯错,其他孩子必须站在一旁听从教诲,看着兄弟姐妹挨打;
六、打之前告诉孩子这次要打几下,让孩子自己数,不多打不少打,数错一下罚十下;
七、孩子必须主动伸手挨打,不能缩手躲避,不能喊疼,缩手一下多打一下,喊疼打得更重。
“打法”还是“连带制”的。老大犯错,只有老大挨打;老二犯错,老大和老二都挨打,依此类推。萧百佑的理由是,小的犯错大的没管好就是犯错。
萧氏家教
去同学家做客要写申请
萧氏家教严厉,还体现在打之外很多方面。从幼儿时期,就要学《三字经》、《声律启蒙》、《琵琶行》。他们不能在卧室开空调,不能随便开冰箱,不能乱用零花钱,不能自由看电视上网……
大学之前不能交朋友,孩子如果去同学家做客,必须先写一份申请书。内容包括该同学的成绩、在班级的职务、家长的姓名和电话、要去多久、为什么去等。申请书必须班主任签字后才送父母审批。萧尧有一次参加同学生日会,在亲友帮助下,终于说服父亲。可他到同学家5分钟后,就被叫了回去。
狼爸:“我的家教也适合独生子女家庭”
打并不是萧氏家教唯一主题,还包括发掘孩子天分、“鼓励”比“奖励”重要、父亲如何给孩子爱等内容
如今,萧百佑三个孩子都通过“港澳台联考”考上了北大,小女儿成绩稍差,在中央音乐学院附中读书。萧百佑有理由认为“萧氏家教”是成功的。他写出《所以,北大兄妹》,希望与家长们分享经验。
书中,打并不是萧氏家教的唯一主题,还包括发掘孩子天分、“鼓励”比“奖励”重要、塑造最好的学习环境、合理安排学习计划、父亲如何给孩子爱等内容。只是在“棍棒教育”被广泛诟病的今天,萧百佑的“打法”被无限放大了。面对网上近乎一边倒的评论,记者深入对话萧百佑,试图还原更真实的“狼爸”教育理念。
对话“狼爸”
打的前提是家庭温馨
信息时报:你的育儿经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你有没有感到压力?
萧百佑:现在网上的评论,有百分之六七十持反对意见,甚至更多。很多人认为“萧氏家教”只有打,就连一些专家也这样认为,这就片面了。我的育儿经是一个系统的东西,打只是手段之一,要在很多前提下才能打。
信息时报:什么前提?
萧百佑:良好的家庭氛围,这是必要条件。我和妻子的感情很好,家庭氛围温馨。在我们家,尊老爱幼、长幼尊卑都有很好的规矩。即使严厉要求孩子,他们都能在良好的环境下很好地接受。
信息时报:你小时候挨打会面带笑容,你说是因为母亲打得对。既然你明白对错,为何还会犯错误?
萧百佑:孩子是没有自觉性的,错误会重复犯。家长要帮他纠正,打是一种帮助孩子记住错误的好方法。家教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方法,比如鼓励、引导等等。
信息时报:那为什么你只说如何打孩子,却不介绍如何鼓励、引导孩子?
萧百佑:这些有很多人都在说,大家已经说得很好了。别人质疑我也是因为我打孩子,既然你们只说打,好,我也只说打,要把打说透。打孩子也得打得科学,孩子犯错就应该打。
信息时报:衡量孩子对错的标准是什么?
萧百佑:我就是标准。我的标准不是一拍脑门就想出来的,而是结合自己和他人的成长经验,根据专家的建议,通过科学、系统地思考才总结出来的。
信息时报:你的育儿经也是这么来的?
萧百佑:我的育儿经首先来自中国传统教育,它们能传承下来,肯定有道理。其次是父母对我的教育方式。第三是我自己的摸索。我看书很杂,特别喜欢逻辑、哲学、心理、美学方面的书籍,这些知识让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其他的还包括前辈和身边人的家教方面的教训与经验。
不是所有人都能打进北大
信息时报:萧冰的成绩稍差了一些,如果打得更狠一点,是否也能“打进北大”?
萧百佑:不可能。萧冰身体素质稍差,用广东话说是“肾水不足”,容易身体疲劳、精神不佳、个性散漫等。即使打得再狠,她也不可能考入北大。不过,她在音乐方面有特长,我也是因材施教。
信息时报:也就是说张三被打得再狠,也不可能成为李四?
萧百佑:张三只可能被打成更好的张三,却不可能被打成李四。我主张打孩子,是希望他们把个人的能力发挥到极致,而不是把他们都打进北大。
信息时报:成绩不是你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
萧百佑:当然不是。比如萧尧很喜欢打篮球,因此影响了成绩。我考虑过,以他身体条件,很难成为姚明这个级别的篮球明星,所以我不让他打篮球。如果他真的有这样的身体条件,我肯定会支持他,我把他的名字都改成“萧乔丹”。
信息时报:你有四个孩子,他们即使不能出门,也有伙伴。有人认为你的教育方式,并不适合独生子女家庭。
萧百佑:我不这样认为。我的爱并不是一分为四平均分给了每个孩子,我对每个孩子都是一份完整的爱。孩子在学校有同学,并不缺少玩伴。但他们回了家,家长们有时间陪伴吗?我和妻子很注重陪伴孩子,陪他们学习,陪他们郊游,孩子们不会孤独。所以,只要有个好的家庭环境,我的家教方式也适合独生子女家庭。
信息时报:在大学之前不让孩子交朋友,这种做法似乎并不人性化?
萧百佑:我们先来弄清什么是同学,什么是朋友。同学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由相同教师教授同一本教材的学生之间的关系。朋友可以是革命时期的战友,也可以是狐朋狗友、酒肉朋友。我看过一个资料,一个人做坏事,与朋友因素有关的占总数的80%。朋友有好有坏,既然孩子分不清楚,我就把它们一概挡在门外,宁杀错不放过。孩子们有同学就行了。
信息时报:你在上大学前没有朋友吗?
萧百佑:我有朋友,而且有很多朋友。但是年代不一样了,我们那个年代很单纯,现在还是这样吗?现在还能找到单纯的人吗?
我是孩子心中的百科全书
信息时报:你的教育方式是否遭到孩子的反抗?
萧百佑:从来没有。我是孩子心中的百科全书、护士、皇帝,形象是非常多元的。我说的话就是军令,同时又给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我对孩子同样幽默风趣。还有一点很重要,孩子们良好的家教离不开他们的母亲。
信息时报:您的妻子在家庭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萧百佑:她是所有家规的执行者和监督者。如果我是部队的司令兼政委,她就是总后勤部长和总参谋长,她默默执行、细心观察、准确反馈,使得我的教育不会过,不会让孩子们受委屈。
信息时报:如果可以再生一个孩子,你仍然会用相同的家教方式?
萧百佑:我本来打算生六个孩子,因为公司关闭才没能实现。但不光是我的孩子,就连我孩子的孩子,也会用同样的方式。而且,我相信孩子们会支持。
信息时报:打孩子和考进北大究竟有没有必然联系?
萧百佑:必然联系不好说,但逻辑上还是相关的。孩子有了良好的品行和习惯,才可能尊师重教,全神贯注,成为优秀的学生。平时注重锻炼孩子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在考前、考中和考后都能比较放松。平时成绩优秀,临考心情放松,成绩怎会不好?4个孩子都在最好的学校上学,在家庭中又培养了良好的习惯,考入名校也是水到渠成。
信息时报:有人认为“港澳台联考”的含金量不高。
萧百佑:高考和“港澳台联考”是两种不同的考试体系,无法简单地评价哪种更优秀。后者起码是公平、公正的。他们兄妹三人在广州上学时,每个人的成绩都在年级前5名之内。他们考上北大,是因为他们确实付出了很多。
信息时报:你现在还会打孩子吗?
萧百佑:早就不打了。孩子12岁之后,就不能惩罚和重骂,他们的性格已经定型,再打也没用了。
信息时报:孩子们将来的就业方向和目标,你也不再干预?
萧百佑:孩子们上了大学,就像天宫一号进入了轨道,火箭总是要脱落的。不过,中控台还会对飞行器进行微调。我也一样,我只会监督他们往好的方向发展,在具体的选择上,他们已经独立了。
孩子置业不会给予经济帮助
信息时报:考进北大之后,孩子们可以谈恋爱吗?
萧百佑:他们自从拿到录取通知书,便可以自由恋爱了。而且我非常鼓励他们在大学中谈恋爱。我和妻子就是大学同学,学校中建立的感情,有最坚实的基础。不过我也有一点要求,就是谈恋爱的前提是两人相爱,而且以成为终生伴侣为目的。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条件,我还是会劝导、引导孩子。
信息时报:他们现在每月有多少零花钱?
萧百佑:这个是他们的隐私,我不方便透露。他们考上大学之后,我就把多年来他们收到的压岁钱、红包等全部给了他们,完全由他们支配。我每个月再给他们一些零花钱。我不会过问钱究竟花在了什么地方。据妻子讲,他们多用在买文具、看电影、买书、旅游等方面。
信息时报:你的家庭条件不错,孩子们在学校里,会不会让同学觉得他们是富二代?
萧百佑:我不是富翁,孩子自然也不是富二代。他们在学校的花费应该在同学中属于中等水平。他们从小到大一直很节俭,不会大肆挥霍,这一点我很放心。
信息时报:等到孩子们成家立业之时,你是否会给予经济帮助,比如为孩子购买婚房?
萧百佑:我一直反对女孩子置业,置业就是男人的责任。儿子结婚时如果买不起房子,可以租房住。我常给儿子说,结婚和置业是不能捆绑在一起的,为什么非得有房、有车才能结婚?在置业方面,我和妻子都不会给予孩子们经济帮助,我也相信孩子有能力创造自己的未来。当然,摆酒席的钱我们还是会出,这也是家长的责任。
朋友谈“狼爸”孩子:既能当“厨师”也会外出打工
在张晓婉眼中,萧百佑的4个孩子绝不是“书呆子”,在父亲的眼里他们都是多才多艺。张经常吃萧尧煲的汤。这个“小厨师”,能独立做一桌供10多人食用的丰盛大餐。
萧百佑同样觉得孩子们绝不仅仅是成绩优秀。溜冰、琴棋书画,孩子们样样都会。放假时,孩子们还到亲戚的酒店打工。
同学谈“狼爸”孩子:“很牛”、“很nice”
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听到萧箫的名字,几位同学都用“很牛”、“很nice”来评价。他们无法将性格开朗、彬彬有礼的同学,与“狼爸”的棍棒教育联系起来。
萧箫的大二师哥黄同学说,他看到“狼爸”的新闻后很吃惊,他总觉得像萧箫这样的女孩,肯定是从来没有挨过打的。萧箫非常开朗,看来父亲的棍棒教育,没有给她造成任何的心理障碍。
“萧尧?他是个牛人,他在辩论队,辩论队的人都很牛。”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一位大一女生说,她也在辩论队,由于每个年级的学生分别组队,她只熟悉萧尧这个名字,却不熟悉这个人。
课余时间分配:背诵、放松与爱好
萧百佑说,每个周末,孩子们在完成作业后,业余时间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背诵、爱好和放松。背诵是他规定的经典著作,包括古诗、古文等。爱好指孩子们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看新闻、下棋、画画等。放松则是属于孩子们自己的时间。
这三部分,在时间上所占的比例为五分之二、五分之二和五分之一。
狼爸其人
一个童年经常挨打的爸爸
一个用制度管下属的老总
萧百佑在谈话中始终面带笑容,他说是从小养成的习惯,即使面对母亲高高举起的柴火棍,他亦如此。
小时候挨打面带笑容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除了在书香门第和达官显贵之家,打几乎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唯一方法。打是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是对孩子的爱。”萧百佑说,他生于那个年代,挨打自然是家常便饭。
萧百佑有两个姐姐,父亲曾劳动改造。三个孩子的抚养重担全压在母亲身上。
每月24元的工资,要养活4口人,持续了近10年。萧百佑清楚记得三姐弟分鸡蛋时的情景:他们轮流分割鸡蛋,年长者先挑,分割者最后挑。他们只用刀子,便把鸡蛋非常均匀地分成三份。
烧火的柴火棒和晾衣服的叉子,经常狠狠地砸在萧百佑的身上,轻则五六下,重则二十多下,他每次都面带微笑。他知道母亲打他是为了他好。
父亲一生只打过“狼爸”一次
父亲一生只打过萧百佑一次,那一次也是让他印象最深的挨打经历。
上大学时,萧百佑给一名女生写了一封信,模糊地表达了对女生的好感。女生回信希望“好好读书”,此信鬼使神差地寄到了萧百佑家里。父亲看到信,一记耳光朝刚进门的儿子的脸上打去。萧百佑只觉得天旋地转,趴在了地上。
萧百佑说,父亲练过武术,如果尽力打,他的小命可能就没了。从此,他在大学里再也不敢谈恋爱了。
受益于父母的严厉教育,萧百佑的学习成绩很不错,高考时以广东省文科第八名的成绩考入了暨南大学(微博),就读于热门专业国际金融系。他毕业后被分配到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为信贷科科长。后来,由于单位关闭,他又下海经商。
萧百佑的育儿经与自己的成长有很大关系,最初形成时,长子萧尧还在妈妈的肚子里。一年半之后,他请教了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顶级专家,制定了独特的家教方式。
“狼爸”是“娱乐CEO”
在外人看来,“狼爸”总是一副眼神坚毅、不苟言笑的表情。不过,在熟悉他的人看来,他是一个满脸堆笑、幽默风趣的“娱乐CEO”。
萧百佑的助理张晓婉,是工作中接触萧最多的人。
“萧先生很有娱乐精神,被称为‘娱乐CEO’。我们公司开party,如果他不去,大家都会觉得很没意思。”张晓婉说,萧百佑从来不会训斥员工和孩子,他只是用严格的标准和制度来规范大家。
相关链接
萧氏兄妹入学背景
据公开资料,萧尧和萧君兄妹2009年参加了“港澳台全国联考”。萧尧以591分被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录取,萧君以616分被北大法学院录取,萧君还是港澳台联考的状元。
作为内地高校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学生的考试制度,“联考”的出题范围并不超出大陆高中的学习范围,并且和普通高考比,在整体难度上偏低。针对萧尧和萧君参加的文科考试而言,虽然文科数学会较普通高考的文科数学难,但同时也有“不考政治”等优势。相较而言,“联考”的理科题更难一些。
2009年,香港地区有830人报名参加联考,最终有530人获录取。录取比例接近64%。而同样是2009年,大陆高考的录取率约为61.7%。
2009年,北京大学“港澳台联考”的文科分数线是591分,最终招收了5人。2009年北京大学的普通高考招生分数线,除了西藏等个别省区外,文科591的分数基本上属于最低的要求,再加之考试难度的不同,这两种考试真正的差别又进一步被拉大了。
信息时报记者采访考上北大三兄妹的中学老师和相关教育专家
老师:“狼爸”的孩子不自闭
萧尧、萧君和萧箫三兄妹在“狼爸”的“棍棒教育”下,纷纷考上北大引发热议。那么,在中学老师们的眼中,他们是怎样的学生呢?对于“狼爸”的教育方式,老师们怎么看待?教育专家又是怎么评价?信息时报记者走访三兄妹就读过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设外语学校(简称广外外校),为读者揭开答案。
萧尧:敢和老师辩论的男生
从三个孩子的身上,他们的班主任明显能看到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子,因为他们非常有教养,和人说话时保持肃立,“我们可以想象孩子从小所接触的礼仪教育。”萧君的初中班主任周小凤说。周小凤和陈汉育分别是萧尧和萧君的班主任,对于这两个孩子,她们再熟悉不过,“萧尧给人的感觉是有思想,有性格,还有帅气,高中时,萧尧就具有普通高中生所没有的独立思辨能力”。周小凤经常看见萧尧来到年轻教师的办公室,和老师就文学、时事等进行辩论。
周小凤说,萧尧在性格上比两个妹妹叛逆,在课堂上,他像很多男生一样会有小动作,但是总体还好,他还曾经因为和物理老师发生冲突,回家被父亲收拾了。
萧君:成绩优异的乖乖女
在老师眼里,萧君是一个乖得没法去责怪她的学生,性格内敛、踏实、有上进心,让人看到的是永远在默默无闻的努力学习。当时在广外外校,比萧君还勤奋的学生少之又少,课堂上,萧君一直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那一个,全神贯注地听讲,认真记笔记,周小凤形容她“超有韧劲”。
也正因为勤奋,萧君的成绩一直很好。萧君从没有被老师批评过,“我们更多的是鼓励。”周小凤说,在中学时代,爱学习的萧君也一直担任着班上的学习委员一职。
在萧君的两个班主任看来,萧君的乖,也让她与哥哥萧尧相比,缺少了一些东西,在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中,萧君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至少没有扮演过主角,而且做事胆怯,缺乏创新,对生活的感悟比哥哥要差,“否则她可能会有更好的成就。”
萧箫:热情开朗的领导者
萧箫在广外外校度过了三年的初中学习生涯,她给班主任朱秀丽印象较为深刻的是突出的组织能力。性格开朗的萧箫是英语课代表,语言表达能力很强。
在学习上,萧箫也很努力,初中三年中,萧箫的成绩也一直稳步前进,最后取得中考全校第一的好成绩。
2008年,萧箫进入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读高中。作为萧箫高二时的班主任,吴玉婷早已知道,萧箫的目标就是考入北大,而且肯定能够实现。这种对学生的信任,来源于萧箫优秀的学习能力。“高二的时候她被分到了文科班,全级三个班里面,她的成绩一直是排在前列,所以我们知道她考取北大是没有问题的。”吴玉婷说,萧箫在学习上非常自觉,而且难得的是,她对学习时间管理做得十分到位,“以前班上每个同学都要做学习规划表,她是交得最齐全的一个,就算到了现在,我还把她的学习规划表保留下来做样板,给学生们作为榜样。”
性格方面,热情、开朗、乐观、外向、自信,这些形容词多次在吴玉婷老师口中被提及。“好像都没有看到她有过不开心的时候。而且她非常友善,人缘很好,和每个同学关系都不错。”
朱秀丽对萧箫进行了客观评价,性格开朗的萧箫,也有10多岁孩子所拥有的小毛病,情感冲动、处理问题不恰当,好在她善于沟通,敢于主动承认错误。
班主任: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起互补作用
在广外外校的宣传板上,办学宗旨中写道:“锻炼强健体魄,塑造健全人格,提高综合素质,突出外语特色。”学生处副主任姚小平说,其实学习还是排在最后的。
家长限制孩子参加课外活动,萧尧却在学校很积极;家长不允许孩子担任班干部,结果萧君是学习委员,萧箫是英语课代表;家长认为同学就是同学,没有朋友一说,结果萧君也有关系很好的同学,萧箫更是和同学打成一片。上述种种,似乎与萧百佑的家庭教育有所背离,但朱秀丽认为,其实这与家长不完全清楚孩子的情感需求有关系。
“萧氏教育哲学”是否成为了一种神话呢?采访中,孩子们曾经的班主任也只是部分认同。不过,采访中,广外外校的四名老师都很赞同严格控制孩子的零花钱这一教育方式。
萧尧兄妹三人都是通过港澳台联考上了北大,难度上比内地高考要小,但是他们的班主任表示,如果他们在内地参加高考,“上中山大学(微博)不成问题。”
至于对“萧氏教育哲学”的反对意见,周小凤指出一点,她看到《所以 北大兄妹》一书中讲到萧尧曾经很喜欢生物,在家摆弄花花草草,结果因为成绩下降,这些东西全部被父亲丢掉。周小凤觉得有些惋惜:“如果不是这样,可能他以后在生物上的成就比现在更大。”几名老师认为,家庭教育应当严格规范孩子的行为举止,但在思想领域,还是应当宽松。“或许正因为严格的家教让孩子感到压抑,在学校反而得到舒缓,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起到了互补作用。”周小凤说。
教育专家:“萧氏教育”只可借鉴,不可模仿
“教育没有灵丹妙药。”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早教专家袁爱玲说。
萧百佑教育孩子的可喜之处在于,他的孩子目前都发展得比较好,就所实行的传统教育而言,目的是对孩子的行为举止各方面严格规范,符合伦理道德,是值得提倡的,但是考上北大是不是就意味着成功?袁爱玲并不认同,因为社会上也有没上过北大的成功人士,而多数人读书也并不是为了上北大。
同时,袁爱玲认为,萧百佑的“棍棒教育”也不能适用于所有的少年儿童,有的孩子适合“棍棒教育”,而有的孩子则需要采取激励的方式教育,萧百佑教育孩子的方法可以作为一种经验进行分享,但是不能一味地模仿。
广东家庭文明与亲子教育学会会长、广州大学国民教育研究所所长骆风也认为,家庭教育的内容远比学校教育要丰富,比如孩子的品德、业余生活、情操等,但是由于家长素质参差不齐,结果是学校教育比家庭教育丰富,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上同样只看重孩子的考学。
骆风说,有的家庭也奉行中国传统教育,如萧百佑。中国的传统教育流传了几千年,有优点,也有糟粕,而“棍棒教育”就是糟粕,将其放在教育的主导层面是错误的。“认为传统教育就是‘棍棒教育’其实是污蔑了中国的传统教育。”骆风说,中国传统教育中,惩罚只是教育的辅助手段,指导和引导才是主要手段,适当的惩罚对教育孩子有所帮助,若滥用,则适得其反。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