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家庭教育:孩子不是商品教育不是竞技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06日 11:15   光明网
为下一代的投资 金艳/CFP为下一代的投资 金艳/CFP

  (光明日报记者 姚晓丹)今天,到底该怎样做家长?权威式还是朋友式?

  “我给儿子的目标是超越季羡林,追慕钱钟书。三个女儿的目标很简单,宋氏三姐妹。”这是“狼爸”萧百佑(微博)的回答,他的教育方式是“三天一顿打”,结果“孩子顺利进了北大”。

  今年年初,相似的例子令我们惊叹,“虎妈”蔡美儿(微博)的女儿成功考入哈佛大学,但为了达到目标,“虎妈”定下严酷的十大家规,女儿一旦犯错就被斥为“垃圾”。

  尽管争议巨大,这种以打骂为主的高压教育方式却在不少家长心中获得认同,因为“结果好比什么都重要”。

  夜幕落下的时候,北京市东城区两广大街上随处可见巨大的显示屏广告:“四海学校,签约保提分!”“龙文学校,签约上名校!”显示屏还会滚动播出在这些学校补习过孩子的资料。

  张女士带着念小学的女儿走进龙文学校的大门,记者问:“每天放学还要接着上课,不辛苦吗?”张女士苦笑:“又能有什么办法,上不了好中学,这辈子就完了。”

  “赶超”、“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一个童年,就欠他们一个成年”,每一句口号都理直气壮,压得家长不敢懈怠。尽管深知孩子的苦,但现实,让每一个拉着孩子奋力拼搏的父母迷茫,今天,究竟该如何做一个好家长。

  孩子不是商品 教育不是竞技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是成功的,也许不能一概而论,然而,追求公众认同却是不少家长共同的选择,这也许就是“狼爸”、“虎妈”之所以受到广泛关注的原因之一。

  来自中国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八成以上的家长希望子女是班级的前十五名,一半以上的家长希望孩子能成为博士,而结果全都如意当然是不可能的。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冯秀军对这种“操之过急”的教育方法不认同。作为教育工作者,她认为,“如果教育总是在太心急的情况下进行,永远在赶超,永远‘更高更快更强’地追赶,反而会损失更多。教育如果盲目追赶速度,损失的可能是高度、深度,甚至是温度。孩子不是商品,家长不能一直以竞争、竞技的心态面对孩子,甚至期待他们能以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社会认同。因为,如果家庭教育过程中给孩子带来伤害,影响可能很大,可能最后连失败的原因都无法追溯。”

  作为一位母亲,她认为,孩子各不相同,教育没有定式。孩子处在幼年,没有足够的判断力的时候,让他知道做事应有底线是对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健全的人格和心理,懂得爱与被爱。

  面对各式各样的培训班广告,身边老师、朋友的压力,冯秀军说,她也会选择给孩子报培训班,但会尽量从孩子实际情况出发。

  “以前我对补习班并不了解,听老师说奥数班很好,就给孩子报了奥数班,但是很快我们就停了,因为我希望对孩子的学习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而不是让她感到不舒服,这样会起到反作用。”冯秀军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家长,似乎更应该“慢工细活”地教育孩子,而不是“大火爆炒”。如果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不听取孩子的意见,可能只会把问题隐藏起来。

  但是,在大家都在努力“赶超”的环境下,做一个冷静不焦虑的家长着实不易。

  别让孩子成为未来的“智力苦力”

  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谭巍的女儿今年要参加中考,尽管处于学业的关键时刻,但是作为家长,她同样选择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她平等地讨论问题,引导孩子自己做选择。

  “读书取得特别高的学历是一条稳妥的道路,但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孩子。我在大学教书,见到过这样的情况:即使是一个班的同学,差异也很大,有的孩子学起来很轻松,但有的孩子的潜力早在中学小学都已经被挖干净了,他的专业可能还是在老师、家长的影响下选的,他很盲目很失落,不会自我管理。所以,如果孩子并不具备这方面的素质或兴趣的话,硬要选择一个重点中学或硬要努力熬上一个好大学未必是件好事。”谭巍说。

  “而且,”谭巍说,“大学毕业就意味着要走上与专业相应的工作岗位,如果这个专业并不是自己喜欢的,只是令大家羡慕的,工作伴随半生,孩子也少了人生乐趣的一多半。”

  但是,这是不是意味着合格的家长应让一切都停下来,让孩子自由发展?

  “不是,”谭巍沉思,“我认为兴趣、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并不对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孩子需要有多方面的知识结构,从这个角度说,当然可以上培训班。如果孩子对一门功课感兴趣,一个有才华的教师可以带给她很多启发,可以点燃她的兴趣。”

  对于“签约保分”的培训班,谭巍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不少培训班利用家长掌握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吹嘘自己有“内部关系”、“名师”等,让家长如坠五里雾中。

  “还是那句话,如果孩子并不适合某个学校,硬努着劲上学,效果未必好。关键是找到发挥孩子才华的机会。”谭巍说。

  同时,她认为:“非让孩子努力地获得社会功利化的认可并不能称为成功,身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而且,真正成为某些领域创新拔尖人才的,一定是在轻松的工作状态中的灵感闪现,如果非挖光他们的潜力,他们可能有很好的工作,但只能成为卖‘智力苦力’的人,永远绷着,不能享受到在极放松的情况下的灵感迸发。我相信,对于家庭,对于国家,我们需要的都不是‘智力苦力’。”

  家长是观察孩子起舞的人

  对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微博)副教授王立志来说,家长的作用就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孩子,因为“家长是观察孩子起舞的人”,而家庭教育应该是“生态化农业而非现代化工业”。

  在王立志看来,家庭教育最困难,因为我们没有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最细微的变化;家庭教育又最容易,因为孩子按照自己内在的节律起舞。

  和孩子相处,王立志会尊重他的天性,在点滴生活细节间,告诉孩子生活、学习的种种道理。

  “作为家长,我反对大量机械式的训练,因为孩子是有知即行的。军训式的训练不能给孩子带来自由和智慧,智慧源自于平和、安静。死板的训练只能使他们变得机械,我相信,孩子的聪明智慧不是因为成人教给他的多,而是他天生的慧根被腐化得少。”王立志肯定地说。

  如果家庭教育也是打好孩子成长的地基,那么每个孩子内心世界的“成长大楼”一定各式各样。王立志认为,一些孩子的“大楼”一定死板坚固,像火柴盒;而一些孩子的“大楼”却关照四方,有深度广度高度,像天坛、像科隆教堂;有的孩子的“大楼”甚至可能摇摇欲坠。

  王立志也十分反对“提分才是硬道理”等教育口号,他认为这是一种“暴力”,“如果他从小生活在这种竞争环境中,你觉得他的未来会充满爱与宽容吗?”

  “宁静的心田是孩子成长的沃土,所以,每一位家长,请让孩子安静成长,做他们自己星云世界的水手吧。”王立志真诚地说。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家庭 教育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