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七年,清远屡屡创造发展奇迹。从“寒极”破冰为“热土”,从“承接洼地”发展为“高端新城”,这辉煌的背后离不开众多外来务工群体的贡献。在清远,城市化的进程使举家迁入城市的外来工激增,外来人口比例逐年增加。
然而,与其他城市的外来工一样,户籍这道难以跨过的藩篱,使其子女的读书难问题日益凸显。清远近些年来推出了一些政策,为外来工子女入读公办学校打开了闸门。但对于数目庞大的外来工群体来说,民办学校仍是吸纳其子女上学的“主力军”。
不过公办学校门难进,民办学校费用高。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仍是横亘在清远主政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上完学前班,升不了一年级
今年8月份,家住东城街道长埔九菜村的李先生,和往年一样为孩子置办新书包和新衣服,准备领着小丽前往长埔小学读书。然而等他带着女儿来到小学报名,却被明确告知:学员满额,不再招生了。同时由于小丽不属于本地户口,而且提供的居住证明不符合条件,学校不予接受。
“读了一年学前班,结果被告知没有学位名额,要自行解决!”李先生怎么也想不明白,已经在长埔小学学前班读满一年的女儿,却不能在该校直升一年级。为了让女儿读上书,李先生先后找到了长埔小校、东城街中心学校、清城区教育局。
“今年学校一年级学位只给了165个名额,但却有400多人来报名!因此,肯定有些学生没有机会在该校就读,其中就包括之前在读的学前班学生。”当天长埔小学的负责人这样告诉李先生,“这不单单是我们学校的特殊情况,离长埔小学最近的两家小学目前每个年级也基本满额。三家学校今年共有1000多人报名入读小学一年级,但三家学校只有600多个学位名额,400多名孩子只能‘另谋出路’。别看我们这一片经济发展较慢,但是外来人口多,而且近年来房地产兴起,很多人在这边买了房子,所以适龄读书的小孩也不少,学位非常紧张。”
由于李先生是外籍人口,其提供的房屋租赁合同显示李先生只在长埔租住3年,不够5年,其小孩并不能获得长埔小学就读一年级学位的资格。最后,李先生不得不选择花钱进离家比较远的民办学校培英小学。
公办学校:门槛高 学位紧
李先生孩子遭遇的入学难并不是孤例,门槛高、学位紧让外来户籍子女不能顺利进入公办学校已经成为清远的普遍现象。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清远南部地区凭借其优越的区位与环境优势,房产开发热潮不断高涨,新楼盘争相崛起,吸引了其他镇街甚至周边城市的人到此置业安家,区域人口快速增长。人多了,自然就增加了对学位的需求。家长想尽办法要把孩子挤进好的学校,公办学校基本上已经是人满为患。其中以城区有一定影响力的新北江小学为例,现有教学班55个,在校学生3333人,平均每个班60人左右,其他公办学校人数也不少。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区的清师附小、先锋小学、大观小学、桥北小学等学校几乎每一个班人数都在50人左右,公办学校的学位成为众多家长争抢的香饽饽。“找关系托熟人”,每到开学前,总是有一大批的家长为孩子四处奔走,却大部分人只能接受无奈的结果。
另一方面,虽然清远对外来户籍人员的子女敞开了大门,但是敞开的大门门槛并不低。其中《关于非清远市区户籍适龄儿童就读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规定》,对非清远市区户籍适龄儿童就读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了相关规定:符合下列条件者享受市区户籍学生待遇并由清城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学位:父母在市区连续居住5年以上,且能提供如下其中一种证明材料:儿童父母在市区具有5年以上的《房产证》(或《购房合同》及首期缴款收据);父母持有市区5年以上的社保或营业执照副本等证明;父母及儿童持有在市区连续5年的《暂住证》或《居住证》。
“居住证、社保证明、计划生育等仍是阻碍外来工子女入读公校的绊脚石。缺计划生育证明的尤其多,这是影响外来学童顺利进入公办小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清城区旧城一所小学的校长说,每年很多人咨询,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都不能全部提供,即便能全部提供证明,也要按照学校的学位来进行分配,不一定会被分配到公办学校。而且有些问题是用工制度造成的,比如说企业不给他们买社保,即使学校有学位也帮不到他们。
民办学校:费用高 教师流动性大
在现行户籍制度下,公办学校虽然开着门,但是学位紧门槛高,对很多家长来说更像一道玻璃门,外来工子女绝大部分只能就读民办学校。而与此相反,清远的民办学校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热情地敞开双臂,但是温情脉脉的背后却需要大量的金钱支持。民办学校学费像两只无形的大手,夹击着生活并不宽裕的外来工。
“一年三千多元的学费对大部分城里人来说并不多,但是对我们来说,并不容易!”来自湖南永州的家长侯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儿子今年7岁,他本人在清远笔架山附近打工,每个月的收入两千元左右。他曾经想方设法让儿子进旧城的一所公办学校,但是连续一个月找人托关系也无果而终。最后他不得不无奈放弃,让儿子上民办学校——培英学校。
据调查,清远市区范围内的民办学校主要有光明学校、新蕾小学、华清音艺学校、新北江实验学校、博爱学校、盛兴中英文学校、培英学校等。其中明显分为两个级别,盛兴中英文学校、新北江实验学校、博爱学校每个学期收费都在3000元以上,属于典型的贵族学校。这些学校少则一年六千多元,多则一年上万元的学费,让大部分外来工家长望而却步。而其他学校每个学期收费在1200元—1500元之间,属于大众型的学校。这些学校容纳大部分外地户籍的学生,但是这些学校面临师资流动较大、设备更新困难等情况。尽管清远从来没有一家外来工子弟学校倒闭,教师素质、经费投入和教师稳定情况等因素仍成为制约这些学校发展的瓶颈。
“我们学校百分之八十都是外地户口。我们也想办得像公办学校一样,甚至还要比公办学校好,但是现实还有各种客观条件限制,基本不可能。”清远市区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民办学校的负责人向记者述说他的无奈。教师队伍不稳定,工资水平普遍较低,整体素质不高,学校办学经费比较紧张,再扩大办学规模比较困难。“每年都是精打细算地买进设备、引进老师。而且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教好时常会转学的学生也是个挑战。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的家庭背景、教育方式都不一样,对于老师来说就需要很好地整合。”
如今,清远民办学校已渐成规模,“建一所,兴一所,旺一所”。但作为家长,对教学质量的不信任是常态。小瑶小学时在清远新城一所民办小学就读,即便平时考六七十分,也常被老师虚打成八九十分,这一度让家长以为孩子成绩还不错。“但孩子自己清楚自己的水平。”小遥的父亲汪先生说。
-他山之石
上海市:采取购买学位的方式,委托民办小学招收农民工子女,学生免费就学,政府根据实际情况按学生数补贴相应经费。
晋江市:在入队入团、评选评先、社会实践、升学等方面,晋江市要求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去年,晋江开设了川、渝、皖、赣高中教学实验班,帮助在晋江就读初中的外来工子女继续升入当地高中。
杭州市:1999年1月11日,我国第一家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的外来务工者子女学校——杭州天成小学应运而生。杭州天成小学学杂费为800元/学期,这由当地物价部门成本核算而定,但是学校针对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只收取600元―800元/学期。这个价位占农民工家庭收入一成左右,并且学校根据困难学生的具体情况会予以减免和补助。另外,每年学校党支部、团支部认领困难学生,资助学生到小学毕业。并且与交警、当地房产公司、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合作,建立了红绿灯奖学金,资助奖励农民工子弟。
-部门联动
外来工子女激增
清远教育负荷骤重
教育是一项“花钱”的事业。然而作为一个经济基础较差、教育底子较薄的山区市,清远教育却让人惊艳。在短短几年内从“普九”到“普高”的跨越,教育创强数量保持全省山区市领先地位,质量水平稳步提升,为清远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清远教育走上快车道,得益于清远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以办大工业的思路办大教育,以现代教育引领城市化发展。“近期抓工业、长远抓教育”,这种创新思路为清远教育持续快速发展注入蓬勃的动力。
2002年以前,清远市没有一所高校,只有2所省一级学校,在全省“后无追兵”,但短短几年过后,教育事业的发展如同连续剧般连续上演精彩。2006年,清远市教育局明确提出了《关于创建教育强县(市、区)教育强镇的意见》,教育驶入快车道,同时又把2007年定为“教育年”,清远教育随即迈入了跨越式发展期。2008年,教育增长并未减速,全市中小学优质学位达到18.38万个,占全市中小学生人数的28.88%。两年后,2010年,清远累计中小学优质学位达23.74万个,占全市中小学学位的40.6%,2006年至2009年,全市投入11.8亿元,扩建中小学300所,增学位13万个。
对教育重不重视,肯不肯花钱投入是教育事业是否能够蓬勃发展的根本保证。清远经济实力比不上珠三角地区,但是对教育的投入却不吝啬,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大幅度增加。2005年以来,当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就达15.2亿元;2006年投入21.4亿元,比上一年增加40%;2007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更是达到25亿元。2010年全市教育教经费总投入为34.1亿元,比2009年的27.42亿元增长24.53%,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得到保证。
不过伴随清远经济高速的发展和100万人口城市规划的实施,外来人口激增,城市扩容步伐加快, 2005年,清远外来工为13万多,2006年达到了26万多,比2005年增加了一倍。到了2010年,清远市外来工达294697人,单单去年上半年清远市新增加外省劳动力68909人。伴随着急速扩张的外来人口,清远适龄读书的外来工子女数量不断攀升,成为清远教育亟需解决的一个难题。据统计,仅仅2009-2010一学年,清远市要解决的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工入学子女就有39752人。清远南部地区人口和在校学生人数都大幅增加,而现有的教育条件、设施却未能与之成正比,这使得城区各小学都出现了人满为患的情况。
“清远的任务担子并不轻,如何配置教育资源已然成为横亘在政府面前不可逾越的困境。”一位教育界人士表示。
-声音
●建议充分挖掘现有公办学校潜力,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升级改造,增加班级,接受外来工子女就读,让他们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除给予民办学校接收外来工子女入学经费补助外,还应当依法保障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住房公积金。争取财政资金新建学校或鼓励社会办学。同时发挥社会力量,鼓励支持社会团体、个人开办服务于广大外来工子女的民办学校,并采取民办公助或公办民助等形式,壮大办学实力,提高办学质量。
——清远市委员陈静
●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扶持民办学校。建议政府借鉴浙江省的做法,对民办学校的资金支持按公办学校比例发放。要办好教育就要有高投入,在没有政府财政支持的情况下,民办教育很难有突破。因为民办学校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产生的社会效益和公办学校是相同的,他们所收学生的学费也是相同的,但所有的前期投入却没有花国家的一分钱。现在给予我们民办学校的权限和财政支持太少了,这样不能体现义务教育的公平和公正。
——清远工商技工学校张致中
●目前能够提供的公办资源已达到极限,公办教育资源已经尽力。目前的教育资源仍满足不了民工子女的入学需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一是加大政府投入,从政策和财政上进行帮助。二是积极支持、扶持独立设置的民办学校。三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创办民工子弟学校,只有从政策和投入上加大力度,才能真正解决外来工子女“入学难”和“上好学校难”的问题,这样才能让民工子弟享受公平教育。
——清城区某民办学校负责人
策划/统筹 梁有华 达海军 采写 南方日报记者/周东辉 摄影 南方日报记者/李细华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