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通否认“绑架”校车标准
多家车企称照搬美国标准脱离实际;校车新国标征意见结束
本报讯 昨日,记者从工信部获悉,备受社会关注的校车安全四项新国标征集意见结束。但工信部尚未公布此次征集意见的具体内容。
去年12月27日,工信部对外发布公告,正式对《校车安全技术条件》、《校车坐椅系统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幼儿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和《幼儿校车坐椅系统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四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截至今年1月8日。
据媒体报道,征求各方意见后修改的四项新国标将由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并经过一系列程序通过后才能最后实施。
争议焦点
据媒体报道,在征求意见阶段,有关机构曾召开征求意见会,参与的包括工信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等部委,以及国内各大校车生产厂商。但在校车的参照标准、长度等方面,目前各方仍存争议。
焦点1
校车是否参照美国标准?
郑州宇通:应参照美国标准;多家汽企:移植“美国标准”脱离中国实际
据悉,“新校车标准”由郑州宇通集团执笔,这是世界最大的客车生产基地,对于校车的生产、制造经验丰富,堪称行业里的“龙头老大”。
有报道称,来自宇通的周慧慈是“新校车标准”课题组组长,也是执笔人之一。她反复强调了美国标准,认为美国采用的“长鼻子”校车,在发生碰撞时安全性更高。
记者了解到,在对外公布的四项新国标征求意见稿中,车身、车内等多个部分都参照了美国校车标准。例如,新增校车停车信号臂、停车引导臂以及校车前后保险杠、校车轮胎、校车坐椅等设施。
有报道称,一汽、二汽、金龙、五菱、福田等汽车企业的代表则认为,拿“美国标准”到中国来使用,明显脱离实际。如果完全按照“新校车标准”征求意见稿执行,不仅要增加20%-30%的成本,大多数生产中小客车的生产厂家将被排除在外。
昨日,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福田汽车客车事业部副总经理刘国强,他也参与了执笔课题组与客车企业间征求意见活动。刘国强表示,美国有着最成熟的校车应用技术,是可以借鉴。他更赞成标准定得可以更高一些。“主要是产品细节上的争议,比如地板高度多高合适、用哪些材料、多厚的钢板、是否配备防滑垫等附加装备等。由于校车购买力并不强,显然增加了成本。”
刘国强说,根据测算,一辆校车的报价在30万元左右,如果按照美国标准,因为对动力要求不高,主要是安全性的强化,会贵出三四万元,并非是增加20%-30%的成本那么玄乎。
“总的原则是现有校车的安全性要提高,但成本要合理控制,要有利于校车的普及,并通过相应条例保障校车的安全运营。”据悉,工信部代表在会上提出的总体原则,得到了与会厂家的一致认可。
去年年底,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曾表示,中国校车制度不能照搬别国的做法,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不能搞一刀切,以免出现短期内学生无校车可坐的情况。
焦点2
宇通主导校车标准制定?
有校车生产厂商质疑“宇通标准”将成行业标准;宇通否认“绑架”校车标准
此次校车安全新国标由多年制造校车的宇通公司相关人员执笔。有报道称,在会上,有部分其他校车厂商认为,“新国标以主要做中大客车的‘宇通标准’作为行业标准,会将其他校车企业排除在外。”而由于同样的原因,征求意见后,修改稿能否获得普遍认同并最终通过审核,目前仍存变数。
昨日,郑州宇通集团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不存在所谓“宇通标准”,宇通也并未“绑架”校车标准,宇通只是受托作为主要参与者,首先要考虑的是校车“安全第一”,并不是代表企业的利益。
“宇通在校车方面研究时间长,美国校车发展完善,为什么不可以参考和借鉴呢?主要目的是要保证校车的安全。”该负责人说,制定校车标准要符合中国国情,有什么观点都可以提出。
2012年1月6日,发生特大校车交通事故的甘肃庆阳市,迎来了40辆黄色的“大鼻子”校车,这些校车正是由宇通生产的。
据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文兵介绍,去年校车事故发生后,各地购校车明显增多。2011年12月份,各地购校车的签单量达1030辆,而2011年1月-11月校车销售总量为1500辆。这些购买校车的地方包括甘肃庆阳、宁夏中卫、浙江湖州、安徽天长、山东龙口等。
福田汽车客车事业部副总经理刘国强表示,福田生产校车还会根据用户不同的需要,对于车辆的长度、窄度、座位以及农村、城市使用情况等,进行更为灵活的设计。“但今后政府如何补贴?承运单位是谁?营运亏损如何补贴?这都是企业非常关注的。”
他还表示,校车的运营模式、主体一直没有确定,校车作为专用车辆,更偏向于公益事业,不能盈利,一天上下学两趟,然后就放在那,不能用做别的。
昨日,一汽大众“校车”方面人士表示,关于校车问题将进一步“统一口径”后方可接受媒体采访。
焦点3
校车长度应该确定多长?
交通运输部代表:控制在5-10米;目前我国校车大多长6米以上
有报道称,宇通公司代表认为,我国可以采用长度为13.7米的双层大巴车作为校车。该长度与美国最大的D型校车长度相同,这种可以乘坐90名小学生或者60名高中生。
交通运输部代表则认为,校车的标准长度应该控制在5米到10米。这主要由于中国农村的道路建设相对落后,长度过长的校车不便于掉头。另外,农村学校周边也没有大停车场停放大校车。
不过,郑州宇通集团相关负责人昨日表示,宇通并未提到建议采用“13.7米高的双层客车”作为校车的说法。
我国目前一共有198个校车公司,其中绝大部分的校车长度都是6米以上。据悉,我国客车企业大都采用的是卡车底盘,而卡车底盘最短是6米,这也导致我国客车大都在6米以上。
早在2010年2月份,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了我国首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和校车标志强制性国标。其中,“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国标明确规定,双层客车和铰接客车不得作为校车。
学校声音
希望校车小而窄能钻胡同
昨日,记者采访了北京市东城、朝阳区多所名校的校车负责人。“我觉得美国路况、车况和中国不同。”东城一位名校老师说,学校位于胡同内,校车太大不易拐入,需要小而窄的车,19个座位比较合适。
据一所名校统计,该校共有100辆校车,每天约有1200名学生乘坐,该校校车由两家汽车租赁公司提供的金杯车为主,与普通金杯车差别不大。
海淀、东城、丰台等不少拥有校车的区县教委会对校车进行备案,但校车车型等差异很大,未有统一标准。
东城一所名校负责人表示,校车的乘坐费用由家长埋单,每个月费用三四百元,学校与车辆提供单位签订合同,只负责提醒和监督车辆租赁公司注意学生安全。
据了解,北京最早的校车是由公交集团运营的,但因车型大、收费高,后来退出。2008年左右,北京市惟一一家有政府背景的阳光彩虹校车公司一度停运。
专家观点
应制定不同类型校车标准
一直关注校车新国标制定的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原首席分析师贾新光表示,目前国内校车普遍以金杯等面包车为主,在一些偏僻地区还会有“面的”、甚至马车当校车,真正有专用校车的学校并不多。
贾新光认为,校车安全性和成本在新国标制定时应该统筹兼顾。一方面,保证在出现交通事故时,校车可以有效地减少伤亡;另一方面,应该保证校车的成本不至于过高,影响新校车推广和普及。
贾新光认为,在设置校车标准时,一定要考虑城市和农村的差异、经济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差异。“美国校车标准分为四种,不是一刀切,考虑了各个地区的需要。”贾新光说,国家有关部门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类型的校车标准,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的校车。
贾新光预测,根据目前的状况,中国城市、农村全部配置新国标的校车,至少需要5年以上的时间。(本报记者 仲玉维 邢世伟)
社论
校车安全与“国情”不存在两难选择
可以在不降低校车安全标准的前提下,调整校车国标,但绝不能以“国家没钱”为由牺牲校车安全。实质上,如果校车安全标准“缩水”,在公众看来,也就意味着政府责任“缩水”。
昨天是《校车安全技术条件》等四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的截止日期。据报道,这一征求意见稿引起了一些争议,焦点在于,一些汽车企业认为标准过高,有可能将一些中小客车企业排除在外,也会导致贫困地区买不起校车。
校车标准如不符合中国国情,恐怕将事与愿违。校车标准引起争议,很正常。校车标准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就是要听取来自各方的意见,当然也包括客车制造企业的意见。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争议有意无意地将校车安全和投入问题,搅在了一起。确实,参照美国标准的校车国标会导致校车成本大幅上升。一些人士担心,贫困地区能否买得起这样的“豪华”校车,也并非没有道理。
然而,这些意见的背后,还是先入为主地假定了一个前提——政府投入有限。这其实是个伪问题。甘肃庆阳属贫困地区,但当地政府在正宁校车事故后,从公车开支中拿出700万元,再通过其他渠道筹集300万元,很快就为当地学校购买了40辆大鼻子校车,可见地方政府并非没有为高标准校车买单的能力。而且,前段时间公布的校车条例草案,明确提出“发展校车服务所需的财政支持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担”。这就是说,如果有的地方确实无力为校车买单,中央财政责无旁贷。
解决校车问题,最重要的其实就是要让校车投入有保障。只要这个问题能够解决,那么,也就不存在什么安全与国情之间的“两难选择”。
另外,有些企业在提出质疑的同时,实际上也面临这样的质疑——如何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又能保障校车的安全?是否存在这样的技术可能?如果有的话,也应该形成系统的方案提交给有关部门。如果不能的话,那么因为安全标准较低而出了校车事故,谁来承担责任?
而不能不说的是,争议当中还有很多误解的成分。校车是否一刀切采用双层大型巴士,只是有关企业的建议。校车允许采用怎样的车型,校车国标草案中并未涉及。这也说明,校车国标强调的只是校车安全标准,而不是校车大小的标准。将来一些地方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购买大、中、小型的校车。
事实上,有些人士拿“国情论”作为降低校车安全标准的理由,恰恰忘记了建立全国性的校车制度,就是要改变这样一种“没钱办教育”的“国情”——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一谈到教育问题、孩子们的问题,第一反应就是缺钱,办不了事,而到了“三公”和形象工程上,则是大方得很。
现在,中央力推农村学生营养餐计划、校车工程,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定期晒“三公”经费,其实也正是要改变目前一些地方政府“三公”支出财大气粗,教育投入挤牙膏的“国情”。
当然,各级财政即便用于校车,也不能铺张浪费。毕竟很多民生领域也需要财政投入。有关方面,可以根据这个“国情”,在不降低校车安全标准的前提下,制定能够降低制造成本的校车国标,但绝不能以“国家没钱”为由牺牲校车安全。实质上,如果校车安全标准“缩水”,在公众看来,也就意味着政府责任“缩水”。
去年,全国财政超收30%左右,央企盈利近万亿。在公众看来,推行校车制度安全与国情兼顾,或许不难。
(新京报(微博))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