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孩子何以执著于课外补习班?
最近发布的2011年《中国家庭教育消费报告》显示,被调查家庭每月用于教育消费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44%;小学生成为参加培训班最主要的人员,超过80%的家长希望孩子在小学阶段参加各类培训班。
1月11日晚,北京海淀区某示范中学初二学生张思雨和不少同学一起,走进了一家培训学校,开始了他们的寒假班课程;而就在前一天下午,他们刚刚参加完学校的期末考试。北京市的中小学是从1月14日起放寒假,显然。培训班抢先一步开课了。
孩子自主报班
尽管来自教育部门的假期“禁补令”一再出台,但民办机构的课外班却不在被禁之列,继而已经成为孩子们的第二课堂。记者在北京市的一些示范中学采访发现,这个寒假,超过9成的孩子都参加课外班学习,其中报两三个班的学生最多,也有少数学生选报了五门课程。
张思雨告诉记者:“平时周末我仅报了数学、物理、英语三个班,一个学期下来都很紧张,爸妈本来想让我利用假期调整一下,多看些课外书,所以最初就只报了一个数学班。后听说有讲电学的物理班,这是我的弱项,我正担心开学后怎么跟上呢,所以最后还是报了名。虽然我也希望期末考试结束后应该痛痛快快地玩几天,但我的体会是,学了效果确实好,所以只好忍到春节再放松吧。”
这是个对自己未来有着细致规划的女孩,她的课外班计划都是自己安排的。张思雨透露,她所在的学校,有不少同学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规划课外学习内容,全是主动行为,而非被父母牵着走。因为他们知道,要想保持现有的成绩、保证中考能考上更好的学校,只有努力;否则,就会被淘汰。
据了解,寒假课外班的报名在去年11月中下旬就启动了,多数培训机构在每个年级都设有基础班、提高班、尖子班、竞赛班。在小学六年级还设有人大附中目标班、北京四中目标班,在初三年级设有中考承诺班,在高三年级设有状元班等等名目繁多的班次,年级越高授课教师越资深。需要说明的是,尖子班、竞赛班需要通过考试才能加入。
家住丰台区的初一学生苏晓,为了跟随一个好老师,不得不选择这位老师在海淀区某教学点开的班。虽然放寒假了,每天却依然要在往返中奔波。采访中记者发现,在北京,一些大的培训机构,名师班次全部满员甚至超员;有的班原本是25人的一个班,因为是名师最后能增加到近40人,再加上家长旁听,教室里通常被挤得满满当当。
“每年的秋季和寒假,即升学最后的冲刺阶段是培训班生意最好做的时候,很多学生和家长连节假日也不放过,都想利用这段时间冲刺一下。” 一家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说。
父母“攒班”渐热
“我在攒初二年级寒假物理班,讲力学,请的是北京四中的老师,5个孩子便可以开课,小班授课,具体学费按学生人数均摊,有意可以联系我。” 记者在一些网上的家长社区看到不少类似的帖子。
海淀区的一位家长吴女士也热衷于攒班,她告诉记者,家长们攒班,请的都是名校的顶尖老师,很有经验,当然价格也高,但孩子能学到真东西,比在外面上课外班好多了,她女儿的数学成绩原来在班里处于中游,在攒的班上学了一个学期,期末成绩位居全班第二。吴女士感慨地说:“真是一分钱一分货,攒班性价比就是高。”
尽管攒班的规模大小不一,有的三五人,有的二十人左右;相比之下,人少的班学生水平差别不大,老师授课也更有针对性;而人多的班学生水平难免参差不齐,老师要顾及不同层次的学生,每个学生的收获也不同。但是,家长们依然坚信,业务水平过硬的老师,一定能帮自己的孩子提升成绩。
减负愿望不敌升学压力
“我们并不想让孩子上课外班,孩子累,家长也累,耗时又费钱。可是不学,孩子的小升初就更没把握了。”家长钟先生如是说。记者发现,大多数父母都处于这样的“囚徒困境”。身为北京市某区教委的一位官员,李先生的本意是主张给学生“减负”,抵制课外班;但是作为一个高二学生的家长,他又很难下决心让女儿放弃课外班。“据说高考中总有几道拔高题,没学过的孩子就吃亏,而参加课外班就有可能拿到那关键的几分甚至十分,考虑再三还是让孩子学吧。”所以,但凡家里有小学五六年级、初三或高三的学生,家长对假期补习班所表现出来的“痴情”,真的是绝不亚于孩子们追星。
一些成绩已经中等偏上的学生家长,为了保住孩子的优势,也为孩子报名参加课外班,一位家长说:“进了好学校,不是进了保险箱,竞争更激烈了。提早学习,就是让孩子在班级甚至年级排名中保持前列。补不补是我的责任,补得好不好是孩子的事情,我们总得尽到做家长的责任,不能对不起孩子。”家长们这样的心态,很难使寒假补习降温。
最近,《2011中国教育行业白皮书》这项针对8万人的网络调查显示,约60%的孩子参加过英语或者奥数培训;家长挑选培训班的高峰时期在周末和寒暑假,平均每个月有52%的家长花费5000~10000元在孩子的培训上。少儿英语培训需求十分旺盛,以出国留学为目的的托福、雅思等应试考试紧随其后。
新浪网最近发布的2011年《中国家庭教育消费报告》也显示,被调查家庭每月用于教育消费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44%;小学生成为参加培训班最主要的人员,超过80%的家长希望孩子在小学阶段参加培训班。
减负政策与招生考试不匹配
虽然教育主管部门纷纷出台措施,减少作业量,以减轻学生的负担。然而,在“小升初”取消统一的升学考试后,各初中名校仍然借助“杯赛”成绩、等级证书和“坑班”成绩等选拔尖子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家长和学生才会对课外班趋之若鹜——许多父母自然会觉得与其托关系、找门路、缴赞助,倒不如拿上几个证书、多占几个“坑”来得保险和经济。
因此说,课外培训之所以火爆,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眼下的所谓课外培训早已与学校教育“接轨”,即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家长让孩子升入好学校的愿望,也为中学输送了重点校所需的高分学生。
显然,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的大部分地区展开,新教材的知识难度有所降低,但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而这样的教改思路,与现行的中考、高考还没能很好地衔接,在一些考试中,有些题目尽管没有超出教学大纲,但这些由基础知识派生出来的难题,绝大多数学生们在课堂上从来没有见过,只有少数实验班的老师会给学生“加餐”;另外,有少量的拔高题、拉分题,其所涉及的知识在课本中并未出现,如果不额外补习,学生在考场根本不知从何下手。这个缺憾,学生也只有到课外班去弥补。
还有,不少考试除了有难度,还有一个不容回避的现象就是题量大,大到学生几乎没有时间思考、一看题目就应该能做出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那些上过课外班、见过多种题型,甚至能“背诵、记熟”某些难题的孩子,在考试中就平添了优势。各种课外培训正是抓住这些可以弥补学校教育不足的机会,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难怪光北京“有名有姓”的大小机构就有几十家。
不可否认,眼下的许多教育改革政策设计很好,但如果目前的考试和招生制度不做相应的调整,教材与考试重点不匹配,社会上的课外班依然会火爆,学生的负担也会越减越重。(记者 陈若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