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于2009年在全国率先推出朗诵水平等级考试,迄今已经有3000多人报考。虽然面向全社会招考,但是超过八成为中小幼学生。在日前举行的本市朗诵等级考试研讨会上,专家指出,“拿腔拿调”成为绝大部分考生的通病,也影响其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
市语言文字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孙晓先介绍,这一考试每年举行两次,目前已举行8次,每次报名人数从起初的百余人骤升至如今的800余人。虽然这张证书在招生升学中含金量或许无法和奥数、英语考星等证书相比,但家长们表现出的热情让孙晓先感动。“一些家长开始意识到,通过这种没有功利性的考试,让孩子变得大方和开朗,对他的一生有帮助。”孙晓先说。参与考前培训的闸北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艺术语言班辅导教师周俭记得这样一个小女孩。抱着“让孩子练练胆量”的想法,妈妈给孩子报了名。女孩幼儿园中班初来培训时,上课从来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单独辅导时,声音轻得像蚊子叫。从鼓励孩子抬头大声说话开始,周俭一点点看到孩子的改变。前不久,她主动给老师打来电话,兴奋地汇报自己的成长——因为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一进小学,学校升旗仪式等各项活动的主持人,都是她。
孙晓先也直言,历次考试也暴露出不少学生在语言表达上的误区。绝大部分孩子在朗诵一段文章时,几乎每一句就要硬生生加上一个手势,而并非随情而动;很多孩子把优美的诵读变成了哇啦哇啦喊话;也有的孩子从头至尾语气语调缺乏变化,显示出对文本理解不够。孩子身上的这些误区,和教师重视程度不够和缺乏指导能力不无关系。据悉,市语协也将继续组织专家,对各区县教师开展专业辅导。
本报记者 陆梓华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