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狼爸”称打也是一种爱 呼吁家教大讨论(图)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0日 10:13   扬子晚报
微笑的“狼爸”微笑的“狼爸”

  “每天挨顿骂,孩子进北大”。这句“中国狼爸(微博)”的教子宣言,让萧百佑红遍大江南北,也使他备受争议。昨天,“狼爸”带着他的新书《所以,北大兄妹》来到南京凤凰书城,与关注他的读者面对面。记者发现,现场来了不少“取经”的孩子爹。有的忙着笔录,有的手拿摄像机,全程拍摄。问到孩子究竟是打还是不打好,“狼爸”坦承,打只是种象征,是一种文化,用鸡毛掸子是帮助孩子“掸心”,家规建立好了,孩子优秀是水到渠成的事。

  从未自称是“狼爸”

  在一个半小时的交谈中,“狼爸”始终面带微笑,看不出还有几分“狼性”。但是说到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则语气坚定,毫不犹豫。

  萧百佑透露,“狼爸”的名字是北京文化名人江小鱼取的,自己从没自称“狼爸”。他告诉读者,《所以,北大兄妹》的书名原先叫《打进北大》,“我认为不合适,写这本书不是要推广进名校的经验,而是四个孩子的父亲,在家教中的一点心经,与大家分享。”

  问他作为一个父亲,四个孩子中三个都考进了北大,成功当中是否也有失误?“狼爸”的回答十分极端,“我是零失误。”他认为,当下中国为什么会出现“超女”现象,就是因为家教中,父亲的缺失。“现在中国的家庭,女性为中心,妈妈是权威。爸爸不像爸爸,妈妈代替爸爸应该做的事情,爸爸或许因工作忙,或许见妈妈冲在一线,只好退居二线。对孩子来说,就会出现错觉,女孩子变得霸道,男孩子显得懦弱。为何剩女现象很普遍?因为女生看不起男生,没有‘范儿’,只好去追李宇春了。这不能怪孩子,是父亲的缺失,让男孩子没有了阳刚气。”

  鸡毛掸子其实是“掸心”

  很多人认为“狼爸”的方式不近人情,但在他看来,却是最基本的家规。从孩子学会走路开始,他就自定了一套“萧氏教育理论”。“从孩子们3岁起,我就会和他们沟通好家规,一旦孩子犯规,他们就清楚地知道,爸爸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用什么方式打哪个部位、打多少下、打的力量有多重。”他说,3岁到12岁是教育的最佳时期,“我用的都是中国传统方式,比如:站如松、坐如钟、走如风、卧如弓。让孩子从小养成好习惯,出去才不会失礼。”

  不过,“狼爸”也解释,打也很有讲究,“我从来不用手打孩子,因为手是用来爱抚的,我会选择鸡毛掸子。手的用力平均,没有鸡毛掸子打的疼。一般一周受罚的次数会超过3次,而且我打之前会先讲道理,让孩子听训。打完后,还要有个舒缓程序,让他们体会打的目的。”他提醒家长,小惩纠大错,大错绝对不能靠打。

  虽然萧百佑不喜欢“狼爸”称呼,但他认为,狼性,是一种带有野性的拼搏和竞争精神,这应该是如今社会需要的。“打”只是一种象征,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洗礼。“用鸡毛掸子是帮助孩子‘掸心’,只有孩子心里的尘埃得到了清扫,行为才会健康。”

  “打文化”也有“爱文化”

  记者问他所倡导的“打文化”和现在的教育大环境是否抵触,比如西方文化中父子可以互相称兄道弟,家庭崇尚民主。“狼爸”认为,那是西方的东西,不适合中国。“打只是爱的传导和调节。如果在国外,我也会让孩子们快乐的成长。在如今30斤的书包之下,他们怎么可能轻松?在这场高精尖的分数大战中,他们怎么快乐?社会的神经刀也在‘打’孩子,为了保护他们,我只是先打了而已。”“狼爸”说他不反对素质教育,反对的是巧立名目、黔驴技穷的与现实完全错轨的自欺欺人的“当代素质教育”。

  “狼爸”透露,他就是被母亲打进了高校。“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体罚一直都有,只是现在随着经济大潮的来临,被遗忘了。在我家,孩子们必须无条件服从和遵守家规。但我从不插手学校的事,学校管不了的我管,这就是社会分工。”

  有些人不理解他的家规,比如不许孩子随便喝可乐、不能随便开冰箱门、不许有点热就吹空调等。“狼爸”说,这些只是他最基本的家规。“我相信这些家规是别人家的孩子无法做到的,孩子们虽然没有了自由,却有了吃苦的精神和勤俭的品质。”他强调,眼下大人们都很浮躁,不能让孩子们也变得浮躁。

  走“捷径”不代表水平低

  网上有人质疑“狼爸”的3个孩子走的是另类“高考移民”之路,考北大只需参加港澳台联考,和他们的同学走的不是同一条高考路。对此,“狼爸”解释,他妻子黄天淑为香港籍,他们家中的一儿三女,长子萧尧与长女萧君都生于香港,老三萧箫、老四萧冰出生在美国,但全部都是在内地接受的教育。他表示,尽管有些人质疑他3个孩子进北大的路径,但他认为,他孩子在所就读的学校,都是很出挑的。比如曾就读过的广州外语外贸大学附属学校,有的同学成绩不如他孩子,但有机会保送北大。他孩子不是不想参加高考,只是因为身份原因,不能参加,只能参加港澳台联考。“但这一点并不能证明他们不优秀,更不能就此指责港澳台联考水平低下”。

  在“狼爸”眼里,他的孩子都是平均智商。“孩子能考取北大,并不是因为孩子智商的优异,而是投入了大量精力。”就小女儿萧冰来说,她的学习成绩没有哥哥姐姐优秀,“狼爸”觉得萧冰考北大无望。在与孩子充分沟通,并且找专家咨询后,他决定让孩子从初二开始学习古筝,目标是中央音乐学院。

  呼吁来场“家教大讨论”

  考进北大是否意味着成功,是否是典型的实用主义?面对记者提问,“狼爸”承认,他给孩子的目标是德、智、体、忠、孝、义,希望他们上最好的小学,最好的中学,最好的大学。“但不是说,考进北大就代表成功,这只是成功的一个阶段。就如火箭上天之后还要看如何在轨道内运行,而目前只是冲上天空而已。进北大是第一阶段,在北大里努力求学是第二阶段,我要求是成绩只要及格,但要把图书馆里的书都看完。成功的第三阶段是对社会有贡献、对家庭有承担、为家族留下光彩,这才是我眼中的成功。”他说,有他这样的家规,即使没进北大,孩子优秀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狼爸”,如今还不会使用电脑,甚至对西方提倡的幸福与快乐成功学,也不屑一顾,认为脱离现实。在家教中,他有自己的价值观,他认为中国的孩子就要在中国成长,学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打好了基础,再出国深造才能更好地做出成绩。

  萧百佑昨天还希望通过媒体呼吁,在全国来一场“家教大讨论”。他还有一个梦想,就是办一所小小学堂,用自己的教育方法,教出一批新时代最优秀的人才来。

  本报记者 蔡 震 文/摄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狼爸 家庭教育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