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教辅书涉嫌抄袭事件辣评:责任方怎能不回应?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23日 10:19   现代快报微博

  眼下,教材出错很常见,但明目张胆地抄袭却很少见。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教辅书就存在这个问题。据《新京报(微博)》2月22日报道,儿童阅读推广人阿甲近日发微博称,其女儿发现教辅书中署名“江江”的《树的故事》一文,与美国作家谢尔·希尔弗斯坦的经典作品《爱心树》几乎一模一样。《爱心树》的译者傅惟慈说,编者的做法非常不恰当,至少不应该署名“江江”,版权专家则称“江江”涉嫌剽窃。但人民教育出版社(微博)课程教材研究所工作人员却表示,该书的编写出版方不想就此事公开回应。

  想起了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前不久说过的话:中国文艺作品90%是复制、重复或模仿,创新作品不多。我很担心,这种“复制”的能力会代代相传,担心我们的教育会让下一代觉得“复制”也是一种创作技巧。

  从原著翻译者、版权专家等各方人士发表的意见来看,《树的故事》剽窃痕迹明显。当然,我也分别阅读了这两篇“如有巧合,纯属雷同”的故事,认为情节完全一样,主要区别是后者将“树墩”变成了“树根”,并且加了几句读后感,直截了当地指出“树就是我们的父亲母亲”。这个读后感完全不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大概是担心孩子们看不明白吧。当然,这个读后感绝对是原创的,谢尔·希尔弗斯坦先生应该写不出来。

  由于作者署名是“江江”,而不是谢尔·希尔弗斯坦,所以《树的故事》显然不是一篇改编作品。出现这样的问题,面子自然是挂不住的,出版方“不想就此事公开回应”,心情可以理解,但行为却无法谅解。原因之一是事情已出,拒绝回应,孩子们会怎么想?你得抓紧时间公开解释,该揽责的话就得揽责,回应得越早负面效应就越小。原因之二是,教辅书出版方人民教育出版社也算是教育者,甚至扮演的角色比一般的学校与教师更重要,毕竟教材出错可能连许多教师也会被误导了。作为教育者,身正为师、学高为范,在教育孩子“诚实、礼貌”等这些基本道理时,总不能反过来要孩子教育你什么是“知错就改”吧?又或者,出版方的沉默莫非是想告诉孩子们,逃避问题是最好的办法?

  “同步阅读”是小学生必读教辅书,其编写质量对学生的影响显而易见。不过,从历次被发现的教材错误与出版者的态度来看,似乎教材的发行量更被出版者所看重。对文化产品来说,复制与模仿,当然是快捷生产方式,如果大人们对这种方式乐此不疲,那么很难想象我们的下一代有多少人愿意创新与独立思考。当然,学会诚实做人,可能也将是一种珍稀无比的品质。

  (作者系资深时事评论员)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教辅 中小学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