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师生见面鞠躬:谨防以“情感绑架”教育学生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06日 11:42   红网

  河南省漯河市第15中学每天安排16名师生,用中国传统的鞠躬方式,在大门口欢迎师生,并且师生平时相见要互相鞠躬,老师上课前,要抚摸每名学生以示亲昵。校长王郑生还把校训定格为“忠孝”,并把《弟子规》作为师生每天必须反复诵读的内容。(3月4日《现代快报(微博)》)

  据报道中说,这一措施自实行以来,收到了好的效果:学生中原有的随地吐痰,打架等不文明现象不见了,学生知道感恩孝亲尊重他人,爱护环境,努力学习。第15中学一时成为全市各校典范。

  然而这样的典范是以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诵读和礼仪施教上作为代价的。也就是说把许多本来用来学习的时间用来进行教化,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中学的课业量无疑是很大的,而学生用来学习的时间有限,这一做法带来的后果必定是以多牺牲学生课后休息的时间作为代价的。

  并且师生们是不好对之有异议的,因为学校采取这样的措施是站在道德制高点的,反对这样的规章,很容易被冠以“品德有问题”的帽子。

  另一方面,王郑生校长表示:学生好好学习,就是对家长孝顺;老师好好教书育人就是对国家教育事业的忠诚。这样简单地定义孝顺和忠诚是不是过于“粗暴”?是不是说学生没能取得好的成绩就是不孝,教师绩效成绩不高就是对国家的不忠?在这样一种严肃紧张的氛围中,我相信很少有师生甘愿落后,因为落后便意味着道德品质有问题。这样的教育会不会给师生带来过重的精神负担?

  同时校长无形之中占据了道德的解释权,校长定义了的“忠孝”,学生是不能违抗的。我们知道校长队伍的素质也是良莠不齐的,王郑生校长的出发点是美好的,但是这样一套规章推行到全市各个学校,恐怕不一定带来的是好的效果,或许相反会招来致命性的灾难。

  孩子们的不反抗,不代表就是真心地践行着传统美德,或许是处于一种有苦道不出的境地,对于这种另类的措施带来的看似收效良好的结果,我们应该尤其慎重,要谨防以“情感绑架”的方式来教育学生。

  [稿源:红网]

  [作者:吴学文]

  [编辑:王俞]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师生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