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3月21日获悉,上海酝酿筹建第一所“男子中学”,上海市第八中学已就“办男子中学”提交申请方案。发起人称办男子中学旨在应对“男孩危机”,挽救男生劣势。(3月22日《劳动报》)
其实,自从有了“男女同校”以来,所谓的“男孩危机”就不曾消失过。最早的“男孩危机”,是认为“男女同校”的做法“伤风败俗”,破坏“男女之大妨”,会对以男性为主的学校和社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这种说法在今天看来当然是荒唐的,但与今天对“男孩女性化”和男孩因发育较晚而在某些方面易处劣势的担忧,却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它们都认为其中的一方会对另一方在某些方面产生不良影响。
但是,从严谨的科学的角度来看,目前尚没有一项科学研究能够提供权威的数据,以证明现在的男孩比若干年前的男孩更加女性化或中性化,也没有数据表明发育上的差异所导致的学习上的差异会给男孩带来多么严重的影响。人们在谈及“男孩危机”的时候,更多的是从感性认识的基础出发来看待这一问题,由于这样的感性认识因人而异,并且即使形成一定的共识,能否用来作为判断事物性质和采取行动的依据,仍然存在疑问。
男孩与女孩在交往频繁的情况下,必然会对对方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因为各种生理特点的独特性,这种影响绝不可能是根本性的。当然,这并不是说要否认目前的男孩教育存在问题,而是说这些问题并不是建设一座针对单一性别的学校就可以解决的——把“男孩女性化”、“女孩男性化”的个别现象归罪于男女同校,是很不负责任的,也会掩盖对真正原因的探求。
在专门的“男子中学”出现之前,实际上一直有“女子中学”存在,近些年还陆续出现了新的“女子中学”,而且,大学和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以培养“淑女”为目标的“淑女班”。但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不是“男女分校”,而目前这种“男女同校”的方式显然会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继续作为主流方式坚持下去。所以,要应对“男孩危机”或“女孩危机”,就必须在这样的前提下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而且,即使“男子中学”、“女子中学”、“淑女班”的教育被证明是成功的,也只能说明,目前“男女同校”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对男女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做到“因材施教”——这才是导致“男孩危机”或“女孩危机”的根本原因。所以,“男子中学”在总结经验、寻求解决之道上或许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教育在人性化、差异化、素质化等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
[稿源:红网]
[作者:张楠之]
[编辑:王俞]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