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信息技术促教育模式改变 中美教育专家展开探讨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29日 10:49   东方网-文汇报

  学生的手机、MP4等“新式武器”能不能带进校园?学生上网,是鼓励还是限制?昨天在上海市市北中学举行的首届中美卓越校长市北论坛上,这些话题成为中美教育专家共同关注的焦点——面对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等带来的影响,教育是视而不见刻意回避,还是顺应潮流积极应对?

  “围追堵截”滋生逆反心理

  上海市彭浦中学学生处几经考虑,在开学初做了个决定,不允许学生带手机、MP4等电子产品进入学校。原因很直接,有学生利用这些“先进武器”上课发短信、看小说,下课找答案、抄作业,甚至考试时用来作弊,老师们担忧学生如此依赖技术,势必导致学习能力的退化。

  学生处老师带领全体班主任上上下下“围追堵截”,斗争了一个多月,虽然学生有所收敛,但校长曹治安却难掩担忧,“这样简单粗暴的围堵未必能真正解决问题,相反还可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感到人格不被尊重。”

  曹校长就此问题在学生中做了些了解,发现确实有部分学生用手机上网找答案,有想省事偷懒的念头,但大部分学生使用手机则因为对新的电子产品和通讯方式充满好奇,忍不住想尝试操练一番。还有一些学生反映,老师把作业做成PPT,他们根本来不及手抄笔录,就想到先用手机拍摄下来。

  “教师要用理解乃至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并加以正确引导。”曹治安把自己了解到的这些情况与老师们交流,建议他们在作业设计时既要让学生有一定量的学习训练,又要尽量避免学生简单拷贝就能应付的情况,要着重培养学生讨论学习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品质。“与时偕行,不是学生中流行什么,学校教育就提倡什么,而是要关注和尊重学生的感受,不断研究新的教育现象,促进和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曹治安说。

  顺应“数字原生代”学习需求

  来自美国的特级教学技术专家大卫·麦葛与曹治安有着类似的观点。大卫·麦葛介绍说,我们的学生生长在一个科技和信息触手可得的年代,在美国,12-15岁之间的孩子中79%拥有自己的手机,12-17岁之间的孩子中95%会熟练使用网络,他们被称为“数字原生代”。

  为了满足和适应这些新型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习惯,最近,大卫·麦葛所在的学区为每间教室安装了互动式电子白板,便于师生课堂上的交流互动。老师还把课本中的内容传到网上,这样学生回家后就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复习回顾。有几所学校甚至还投资了一些网络项目,为学生提供延伸阅读材料,拓展他们的知识储备。“我们希望这些新的学习渠道能够吸引‘数字原生代’,并能够加强他们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对各个学科自我探索的能力。”大卫·麦葛说,“这些学生精通科技,学习能力强。作为教育者,我们的责任是帮助这些‘数字原生代’开发他们的最大潜能,我们必须改变。” 本报记者 王柏玲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信息技术 教育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