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到2011年,广东各级法院判处的未成年罪犯数量达5万多人,占全国比例约为10%。研究显示,这些犯罪中超过半数是团伙犯罪,其中很多与少年“帮派”有关。而在广州城区,记者调查的一所普通中学周边就有多个“帮派”组织。不少受访学生反映,校园里的帮派组织,学校、老师、学生大都知道,只是家长多不知情。(4月2日《西安日报》)
校园在人们眼里,一直是纯净美好的地方,像象牙一样晶莹,故有“象牙塔”的别称。但这条新闻中披露的现实情境,不说让人惊出一身冷汗,也会让人心中发怵。你想,当你知道一个14岁的花季少年梁某,被同学龙某带着马仔叫去“讲数”(粤语,谈判的意思)结果被同岁的龙某持刀刺伤颈动脉,最后在ICU昏迷多日不治而亡;或者看到某个中学门口,一些中学生身边总有一位保镖,而家长所以花钱雇请保镖护送,就是为了避免“帮派”骚扰自己的孩子。这些事,总是让人感到无奈、彷徨,还有丝丝地恐惧和不安,你能置之不理,甚至安之若素吗?显然不能!
还有,在广州城区,记者调查的一所普通中学周边就有多个“帮派”,如“狗堂帮”、“新兴帮”、“千龙帮”、“少坊帮”等,有的“帮派”成员上百人,还专门设了“帮规”。而学生们对校园“帮派”的态度,既有好奇、害怕、排斥,也有崇拜、追随、投靠,乃至对其“江湖”行径津津乐道。加上上述的统计数字,以及校园“帮派”成员低龄化、组织严密化、分工精细化的趋势,足见问题的严重程度了。
对于校园“帮派”现象,绝不能掉以轻心。首先,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一旦这个场所混杂着乌七八糟的东西,而老师和校方不闻不管,任其存在发展,将来就难以收拾。所谓“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就是这个道理。其次,孩子正处在接受教育的年龄,自身的免疫力十分有限,他们难免分不清是非曲直,如果无人引导,就可能由津津乐道于江湖行径,发展到崇拜追随帮派组织,成为其中的一个成员,开始参与“摆场”(粤语,打群架)、偷盗、销赃等犯罪活动。第三也是最为重要的,孩子总要长大成人,当他们幼时打上了帮派的烙印,尝到了帮派的甜头,比如分到钱财、可以K歌┅┅你能保障他们长大后不会变本加厉,不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若那样,危害就十分可怕了。
分析孩子加入帮派的原因,有的是出于好奇,有的是出于无奈,有的是寻求保护。例如16岁的陈平(化名)上初中时,他也不知道有什么“帮派”之类的东西,每天上学放学都很正常。后来在上学路上,有人围住向他要钱,可陈平家并不富裕。因为没钱,陈平经常挨打,但又不敢告诉父母。最后陈平选择妥协,他开始留意“帮派”,并最终选定一个加入其中。这就不难看出,我们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各个环节当中,存在着多么大的疏漏啊!
是到了拔除这个毒瘤的时候了!作为家长,要关心自己的孩子,看看他们身上有没有不明原因的伤疤,或者异常的情绪波动;作为学校,不光是上课了事,还要关注学生,从过去单一的“备课”,向“备学生”方向转变,也就是以人(学生)为本,掌握他们的喜怒哀乐、兴趣爱好、生活状态,实施差别化教育。作为社会,要加大对于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力度,打击帮派组织,保障学校安全。只有这样综合给力,才能挽救误入帮派的学生,才能摧毁帮派组织,为社会的整体和谐,打下坚实的基础。
[稿源:红网]
[作者:雷钟哲]
[编辑:司马清]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