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式校规:不要磨灭了学生们的个性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12日 10:56   红网

  “这种变味的教育,学了能有什么用呢?就是考上大学能如何?找到工作又如何……”“我们不是机器,即使是机器,学校也不该把我们当成追求升学率的工具!”这样内容犀利的言辞,不是出现在辩论赛上,而是启东市汇龙中学高二学生江成博在国旗下的演讲。他将之前老师“把关”过的演讲稿,悄悄换成另外一篇抨击教育制度的文章。他的“慷慨陈词”,对现行升学和教育制度的不满,抨击父母强加给自己所谓理想,引起一片哗然。(4月11日《扬子晚报》)

  江成博这种“出格”的举动,体现的是一种个性,但这种个性需要一种勇气,需要一种担当。这是思想被束缚,心灵被禁锢中绽放的一朵美丽、却又带剌的玖瑰,却让人感到了欣慰和希望

  很欣赏汇龙中学的态度,一是没有处分该学生。江成博自作主张换了学校“把关”演讲稿,并在国旗下抨击教育制度,如果换成其他学校,很可能当场就要受到严厉批评,这是违反纪律,再上升到高度作为“事件”处理,该生受处分就无疑。二是虽然知道江成博换了演讲稿,在“讨伐”教育制度,且是“雷语”不断抨击,学校并没有及时地关掉麦克风,还是坚持让江成博演讲完,这是一种宽容,更是一种对学生的尊重。“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是唐代大散文家韩愈《师说》里的一句话。即使学生错了,也不能以错纠错。在我看来,江成博讲的言论没有什么不当,也并不偏激,是当下的现实。该校领导说要对该同学批评教育,在我看来,该受批评的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是我们这种应试教育,唯分数论的教育体制。有老师说他“是想出风头,成为别人瞩目的焦点。”而现场听了江成博演讲后的同学却是热烈鼓掌,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又说明了什么呢?

  如今我们的学生,多得是听老师话的羔羊,多得是学习机器,多得是学校升学率的工具,少了富有个性、独创精神,敢于出风头的学生。江成博只是个例,但这种个例,还让我看到了曙光,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仍然还有这样有思想、有棱有角的学生。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育部门能倾听一下江成博的呐喊:“这难道就是我们接受16年教育的结果吗?我们不能只为父母的理想而努力,应该有自己的理想。”“现在的生活根本不是我们想要的,这种变味的教育,我们学了有什么用?就是考上大学又能如何?”如雷贯耳,他喊出的不是一个人的心声,而是千千万万的学子的心声。他们太累了,他们太苦了,但他们在这种无奈的教育体制胁迫下,只有艰难地向前爬。不由想起去年我女儿在《当你跨进了毕业班的门槛》写的一段话:“带着五年级的松散与愉悦的心情,不知不觉就踏进了毕业班的门槛。每天的压力让从未失眠过的我竟然夜夜失眠,妈妈告诉我,不要有压力。可那一本本练习题,那一本本练习册,那一个个补习班,和妈妈的期望,和学校的排名进尖子班,不正是压力的源头吗?……我们不得不背着越来越重的书包,越来越重的压力,迈着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地被推着向前。”

  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可以说,学校教育在很多方面仍无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使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被压抑,一切以老师和书本说了算。只有让学生从这种桎梏之下解放出来,成为一个自由的人,学生的个性魅力才会释放出来。一个有个性的人,往往十分“叛逆”,他们有着强大的自尊心和果敢的判断力,他们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目标,他们敢于冒险,好表现自己。但正是在这些人中,出现了牛顿,出现了瓦特,出现了爱迪生……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富有个性和创新精神的人,前提便是要尊重和保护孩子个性的完整性,只有让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平等的、自由的、受尊重的人,只有保护孩子可贵的个性,激发他们的灵感,他们心中创新的幼苗才会茁壮成长。所以,对学生所做的事、所说的话,哪怕再出乎意料,也不可盲目地否定,应用宽容来照亮学生的人生。

  国旗下的演讲,江成博却把之前送审过的演讲稿换成了《做美好的自我》,江成博这种张扬个性,抨击时弊的演讲,难道不是最美好的自我展现吗?

  [稿源:红网]

  [作者:洪巧俊]

  [编辑:王俞]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校规 教育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