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听课和批作业。”新教师陆晨威的见习教师培训第一课,让他仿佛回到了大学实习期。“实习期安排的基本就是这两项内容,都已经腻了。”可恰恰是上完这堂“腻了”的第一课,才让陆晨威明白“自己还没迈过教师这道门槛”。
从今年起,上海所有的中小学、幼儿园新教师在上岗前都将接受为期一年的规范化培训,新的培训制度打破了以往“由聘任单位辅导”的惯例,改由各区县教育机构负责。上海基础教育新进教师中,非师范专业人员约占三成,他们亟需入职的规划化培训,以尽可能达到合格且相对统一的水准。
这个办法去年在徐汇、长宁、普陀和奉贤四个区先行试点。
听课老手还是“门外汉”
陆晨威就是参与试点的新教师,他的培训基地在徐汇中学。
根据规范化培训的要求,在见习期的一年内,新教师将由市、区两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组成的“培训学校”、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的“培训基地”和见习教师“聘任学校”三方组成。其中,在“培训学校”、“培训基地”应完成50%的入职培训量,确保新教师入职培训高起点、宽视野。
目前,上海共有44所培训基地学校。培训学校都是人们口中的“好学校”,或者是某些学校里很有特色学科。让新教师在较高水平的地方接受培训,就是为了让他们入门就有较高的起点。
陆晨威的第一堂课听的是徐汇中学带教陶老师上的“关于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新课。课后,陶老师看完他的听课笔记,问:“小陆,你觉得听课要听什么?”陆晨威被问得有点莫名,因为之前,他从未想过听课还有什么门道,只觉得听课就是把过程详细记录下来。
陶老师像看透他似的,说:“听课不能只是简单地记录过程,要听这节课的精华,多想想为什么要这么讲。以后,听课一定要问讲课老师重点在哪里?细节怎么处理?光记录过程是不行的。”小陆恍然大悟,原以为已是听课老手了,却根本连门槛还没摸到。
以后的听课,陆晨威都会问重点和细节,自然总结出一些方法技巧,也能自己独立判断一节课的精华,有时还能提出一些意见。陆晨威说:“如果没参加培训,我可能要花一两年时间才能总结出听课方法。培训大大缩短了这个过程。”
新人跟师不用“撞运气”
在试点期,接受见习教师培训的首批学员共有570位,朱晨愿是其中的另一位。“我第一次踏进逸夫小学的教室,就认识了当班主任经验丰富的何丹老师。最让我受教的是何老师对于细节的专注。”
朱晨愿观察得很仔细:学生中午用餐时,没有任何的声响;吃完的孩子会让何老师检查餐盘,确保不浪费粮食,还会礼貌地说一声:“老师我吃完了,请您慢用!”在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方面,她指导得井井有条,在黑板左上角上写上学生自律要求,她的管理还真有一点“军事化”——从扫地的姿势、方法,一直到扫帚的摆放,都有“规矩”;放学时,每个学生要清空桌肚,摆放整齐课桌椅,甚至她还在课桌脚下划线规定位置。
何丹老师对细节的注重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好习惯。“我这个新上任的小老师十分惭愧,这些都是我忽视的细节啊!要培养出一个高素质的孩子,不正需要点点滴滴关怀备至的指导吗?”朱晨愿说,“看师傅要看细节,学师傅要学态度!””见习老师刘烨炜跟着高安路一小张萍老师,学到的是与学生沟通的方法。他的见习作业是“策划并主持一次主题班会”。班会的主题是“劳动最光荣”,可他确定的切入点“世博会”被张萍视为“离学生生活实际太远”。她建议从表彰身边劳动小能手入手,并把学生贪玩不劳动的细节编成小品,让同学演一演。策划班会的方法,让刘烨炜受益匪浅。
老师的教育,决定着学生的质量。以往,新进教师跟师总有点撞运气,进入受聘学校后,由于学校不同,老教师经验不同,导致新教师成长有快有慢,胜任教学的能力也存在显著差异。如今的规范化培训,让更多的新老师有机会与优秀教师交流。
据了解,上海已开始组织专家大量提取、筛选、整合、优化了一大批优秀教师的成长经验,研制出“上海市中小学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课程包”。 本报记者 苏军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