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择校收费”禁令:难禁“暗流涌动”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16日 15:29   现代教育报

  本报记者 苏金柱

  “只要能上附近那所‘重点’校,花几万都行!”家长王女士如今整天琢磨的就是尽可能寻找各种“门路”,在9月新学年把刚过6岁的儿子送入那所全家人心仪已久的知名小学,而不愿被“按片”划入大概距离同样远近的另一所普通小学。

  刚进4月中旬,各地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新政策尚未“出炉”,而择校大战已悄然拉开大幕。尽管年初国家“重拳”推出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八条措施”,但临近禁令颁行后的首个招生季,一些择校热点城市仍“暗流涌动”,找“条子”、使“票子”、套“关系”,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众多家长依旧像往年一样各显神通,使出浑身解数。

  入学程序尚未开启 已有人“被花费”超5万

  “国家今年不是要‘重拳’治理择校乱收费吗?可我周围的同事和朋友为给孩子找一所好点儿的学校,没有一个不花钱的!” 王女士告诉记者,她们不仅私下里经常交流“找门路”的“经验”,还在社区网上开辟了论坛,专门沟通有关学校的信息。

  据王女士介绍,迄今她的许多同事和朋友的花费均超过5万元,其中既有今年“小升初”的,也有上小学的;既有想跨区“择校”的,也有想在本区范围内选择的。即使现在花了那么多钱,也并非一定能上,所找的“办事人”只说“差不多”。

  “最可气的是,一位朋友前不久刚给所托的‘中间人’交了6万元,就再也联系不上那个‘中间人’了!”王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本来也托人找了个“渠道”,但给“办事儿”的人说要交6万,因担心同样“血本无归”,只好“忍痛”作罢,再重新寻找更保险的“渠道”。

  王女士给记者提供了一个她常上的群,在这里,来自全国择校热点城市的家长们可就为孩子找学校历经的艰辛曲折一吐为快。记者加入了这个群,和他们在线“聊”了起来。

  “有必要花那么大代价去为孩子择校吗?”面对记者的提问,一位来自另一座择校热点城市的张先生立即反驳:“等你家孩子上学时,你能保证不择校吗?”张先生认为,现在人们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之所以反响强烈、意见极大,其实原因主要集中在一些优质公立校身上。“既然是公立校,就不应该成为一小部分人享有的特权!”

  斩断择校收费利益链 须实现“公办不择校”

  各地义务教育学校入学新政策尚未发布、入学程序尚未启动,为何有些家长已早早拿到了某些名校的“入场券”?有关部门严禁收取、事实上仍被收取的高额择校费、借读费、捐资助学费等等,究竟流向了哪里?

  针对这些问题,记者分别致电三位知名公立学校校长。只有一位刘姓校长表示,很反感那些“条子”、“人情关系”,每年招生季,都被搞得“心力交瘁”,电话都不敢接,至于其他的均不愿回答。而另两位校长均不愿作任何评论。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微博)教授熊丙奇(微博)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表示,择校乱收费问题所以成“尾大不掉”之势,根本原因在于政府投入义务教育的行为,在于其没有切实转变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只要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切实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大幅提高薄弱校师资待遇,让优质师资真正流动起来,实现公立校基本均衡,用不了5年,择校乱收费问题就可得到根本解决。”

  “公办不择校,择校到民办。”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外事学院(微博)院长黄藤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对这一观点表示认同,他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政府主责是确保公立学校在软、硬件乃至师资水平等方面实现基本均衡,并不断从整体上提高这种均衡的水平和质量;与此同时,将优质教育资源对民办教育开放,以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多样化需求,而不应像现在这样使公共财政大量投入的优质公立校成为一小部分人享有的特殊资源。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择校 中小学 教育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