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祖伟
日前,北京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做客城市服务管理广播时透露,今年将在西城、朝阳、通州开展职称改革试点,将中小学教师层级统一,中小学也将设立正高职称。这意味着全国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可以参评与教授级别一样的正高级职称。
据了解,为了贯通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通道,国务院于去年八月底召开常务会议决定,扩大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并设置正高级职称,新的职称制度适用于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和工读学校等。
据悉,按照人力社保部的规定,北京市西城、朝阳、通州三区已经纳入全国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的试点范围,从年初启动至年底完成,涉及三四万名教师。改革后,中小学将统一职称名称、统一层级,包括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以及高级和正高级五级。这意味着,中小学教师都将有资格申请高级职称,与大学同步,也可出现“教授级”教师。
同时,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国家正在建立新型职称等级评定框架,未来将淡化学历、资历和论文等,把能力和业绩作为人才评价的重要因素。将来职称评审要实行分类管理,市级部门和远郊区县的专业技术人员评价要素将有所区别,并向基层倾斜,让更多人才向基层流动。
西城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教委已经启动了对职称改革具体推行制度的研究工作,具体到评高级职称的参考标准、中小学正高职称的比例以及符合全区教师发展要求的具体实施方案等都在摸索中。但一切都还在“磨合期”,尚未形成既定政策,试点具体政策有望在6月出台。朝阳教委和通州教委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目前教委正在对此事进行研究,积极与市有关部门进行沟通,但尚未有具体的执行政策出台。
据悉,三区试点完成后,职称改革有望明年在北京市推开。制度实行后,中小学中一部分人员的职业发展空间更广,晋升机会更多。
■ 各界声音
教师:评价要向一线教师倾斜
评中小学教授的标准是什么,标准能否服众?这是采访中教师们热议的一话题,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教师吴忆军希望,“政策制定者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真正让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受益。”北京市宣师一附小齐老师认为,新出台的评价要向一线教师倾斜,防止成批出现校长教授。
校长:可有效调动教师积极性
按照现行规定,中学教师职称最高等级为副高级,小学教师职称最高等级仅为中级。“以前,小学教师到中级,中学教师到副高级就遇到了‘天花板’;在试点后,教师发展有了更大的空间,一旦评上正高级就相当于‘教授级’职称,可以有效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欣闻这项措施,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校长陈立华表示很期待。
专家:中小学教师评正高是好事
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微博上表示:“为中小学教师评正高,当然是好事。但是现在的职称评审制度,可能会把好事做歪。”他认为,“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是能够把自己的根扎在教室,把自己的心灵献给孩子。与学生一起成长的老师,首先应该看孩子的精神状态,看孩子的成长情况,而不是看他写了多少论文和著作。”他的这一番话也引起了不少粉丝的共鸣。
网友:担心制度被“行政化”
在新浪微博上,不少网友对“教授”职称有着一些担忧,名为“杏林情怀”的博主就表示:“这样的制度会不会被行政化,到头来,工作在一线的老师永远辛苦工作,而教授这样的头衔可能被校长或他人占有。”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