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哪有考试往哪奔:小升初家长占坑有多忙(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16日 17:10   新京报微博
近年,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曾多次发文,严令禁止举办“占坑班”或变相考试等,但小升初的乱象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图/CFP  近年,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曾多次发文,严令禁止举办“占坑班”或变相考试等,但小升初的乱象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图/CFP
参加小升初的学生在看自己的成绩。本报资料图片参加小升初的学生在看自己的成绩。本报资料图片
北京广渠门中学,参加小升初特长生测试的学生在等候入场。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北京广渠门中学,参加小升初特长生测试的学生在等候入场。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现在的小升初啊

  真是比战场/还战场

  最苦的/可不是/老师/家长

  而是我们

  一群快要/枯掉的花朵

  救救我们吧

  我们需要

  快乐的水分/来滋润我们/

  可千万不能/让我们

  一群祖国的花朵

  枯掉

  ——《我真苦!》,引自《北京文学》,作者为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

  ■ 名词解释

  小升初“渠道”名汇

  近年来,小升初措施大同小异,具体方式多达十余种。不过,在民间,大家将小升初的方式归结为以下几种:

  1.“占坑班”和“点招”

  公办重点学校自办或与社会机构合办、面向小学生的学科培训机构,可从中选拔优秀学生升入本校初中。

  2.推优

  也叫“推荐派位”或是“小派位”,是各区县确认的重大入学政策。优质校名额分配类似于保送制度,每个小学会分配到几个至几十个名额,学生按成绩“排队”,入围学生将被推荐到优质学校。

  3.特长生

  这是小升初最“名正言顺”的择校渠道,考生最多可报考2至3所学校,被录取后不能再选择其他入学方式。特长生包括体育特长、艺术特长、科技特长三类。

  4.共建生

  一些国家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与重点学校通过“合作共建”,满足本部门职工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实际操作中,共建单位有时给重点学校额外的投入,有的是职工自负费用,以“共建”名义统一交给学校。

  5.条子生

  也就是后门生,一些家长通过特殊社会关系,使自己的孩子获得重点学校的入学机会。

  6.电脑派位

  即“大派位”,是指通过学区划片、以电脑随机摇号的方法分配学位,是实现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最基本的入学方式。在一些教育资源竞争激烈的区县,通过此种途径入学的学生不足半数。

  (摘自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课题报告《北京市小升初择校热的治理:路在何方》)

  周日晚上,家住北五环某小区的冯女士不时地查看手机是否有未接来电,一有电话响,冯女士就会立刻冲过去接电话,然后匆匆解释,“不好意思,以后再说吧,今晚家里的三部电话都必须空出来,在等学校的电话通知”。

  冯女士的儿子小峰今年小升初,周六刚刚参加了一所重点中学的选拔考试,学校说如果有消息就会在周日或周一电话通知。但直到周一晚上,冯女士都没有接到学校通知,“我们相互认识的十几个家长彼此通了消息,这其中只有一个孩子接到录取通知”。

  虽然这所重点中学录取无望,但冯女士还是鼓励儿子,“妈妈还会去打听哪有学校的考试,咱们再接再厉!”

  “孩子小升初一直没着落,我在煎熬,但我希望孩子能对上学这件事情抱有健康的想法,如果小升初严重打击了孩子的自信,那就更可怕了”,冯女士说,在孩子的小学、报名的占坑班、补习功课的培训机构,成千上百的家长都是这样的,“绝大多数家长都很煎熬”。

  小升初究竟是怎样的,如何帮助孩子找到一所合适的学校?毫不夸张地说,很多经历过小升初的家长,也没弄明白这些问题。国家法律的原则,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学校招生渠道的神秘,家长间流传的种种说法,“太多我看不明白的东西,让我们很崩溃。”一位去年经历了小升初的学生家长苦笑着回忆。

  近年来,对于小升初乱象、乱收费的报道不断见诸报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曾多次发文,严令禁止举办“占坑班”或变相考试等,但小升初的乱象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对此,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在一次小升初政策发布会上就曾表示,目前社会、家庭、学校对教育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有人认为考试是衡量一个孩子素质的方法,“我们禁止了学校选拔性考试后,一些学校又开始采取其他手段来了解学生情况,这就助长了家长报各种培训班的风气”。

  哪有考试往哪奔

  “小升初衡量的尺度是弹性的,而且是不明确的,不像高考(微博),有一个明确的分数线,考得上考不上大家都没有太多可抱怨的。”

  “占坑班其实就是占个位置,真正要提高学习成绩,还得去辅导培训机构,学校里教的东西太浅,对升学帮助不大。”

  冯女士并不痛恨占坑班,因为她觉得儿子小峰所在的某名校占坑班老师水平都比较高,课程内容孩子能接受,对实际学习也有帮助,“题目没那么变态”。此外,小峰还在培训机构上英语和奥数两门课。每到周末,就是冯女士全家最忙碌的时候。

  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与新浪教育(微博)频道在去年暑期联合举办的关于“小升初”状况的网络民意调查显示,小学阶段参加奥数班培训的累计时间平均2.6年,孩子每周用于占坑班的时间平均4.3小时,其中北京孩子奥数班学习多出0.6年,每周占坑班学习多出0.7小时。

  小峰曾因为课程难度的问题退出了一家名校的占坑班。不过,他目前还在另外一个占坑班等待消息,“小峰的成绩属于中上等,所以我们只能等”,冯女士说的“等”,是指最拔尖的学生都签好协议、尘埃落定之后,轮到小峰这一拨学生。

  在等待的同时,冯女士也没闲着,到处打听哪个学校有考试。一听到消息,就立刻奔过去报名。上周末,冯女士听说某名校有考试,马上带着孩子开车过去,“一共有72个考场,学校门口人山人海,车都堵死了”。

  另外,冯女士还在四处给孩子递简历。上个月递简历的那所学校据说举行了考试,但是冯女士没有得到通知。“报名这个学校的坑班才有机会参加考试,当天共有25个考场,我同事的孩子参加了”。

  冯女士一遍又一遍整理着孩子的简历:四年级以来所有的获奖证书,四、五、六三个年级的评价手册,“有的学校要看家长的身份,考察家长的教育理念”。另外,冯女士还托人找到了一位官员,希望能给一家重点中学递一份简历,但是对方说,“难度很大”。

  一位资深教育界人士表示,目前小升初的择校热,事实上是一种高考压力的前移,这种压力不但体现在小升初上,甚至已经体现到了“幼升小”。

  全面特长杀出重围

  “每一个家长给孩子设计的路都不是单一的,不能只拼英语和奥数,要学会两条腿走路,一是拼学习,二是拼特长。”

  李芳目前在西城一所区级重点中学读初一,去年5月,李芳凭借艺术特长生成功跨区择校,从朝阳来到西城。

  从小学一年级起,母亲张女士就为李芳设计好了一条小升初之路:小学上的是音乐特长班,学习一种生僻的乐器(竞争压力相对小);四年级以后陆续参加了金鹏科技论坛、英语剧比赛、朗诵比赛等,争气的李芳在这些比赛中全都得奖,并且成为科技、音乐、英语三类特长生。

  四年级开始,李芳报名上了一家“与多个重点校联系密切”的占坑班(每学期学费两千元左右),五年级,张女士带着李芳又报名了另一个重点校的占坑班,但没能通过坑班入学考试。不甘心的张女士又把李芳送进了居住地附近的一家占坑班(每学期几百元,算很便宜的),此后,李芳开始了两家坑班轮番上课、同时占坑的生活,这种“占几个坑”的情况在李芳班上很普遍。

  《中国教育蓝皮书(2011)》显示,35个城市关于“小升初”教育网络民意调查则显示,家长平均为小升初择校准备的花费为4.4万元,北京地区家长高达8.7万。比较北京初中学生家长和小学生家长所报告的数额差异,发现,近年北京小升初择校准备费用约递增30%。

  六年级,李芳的三好生评选也遇到了问题,作为连续两年的区级三好生,李芳最后一年体育没有拿到优,没当上区三好,自然也就没资格评市三好,这就基本上失去了推优的机会。

  值得庆幸的是,这一年,李芳所在的乐团在全市比赛中获得了两个一等奖,而且,当年招生偏重集体项目获奖,张女士就准备让李芳主攻“艺术特长生”。

  “要花很多时间,每天练两小时琴,除了学校和培训班的作业,孩子每天掐着时间练琴”。张女士说,即便是在六年级学习、考试最忙碌的时候,李芳也每天练琴不辍。

  李芳在占坑班的考试成绩也不错,老师曾给张女士推荐了几所学校,问她“去不去”,不过还需要通过点招考试才能最终录取。张女士考虑到,这几所学校与“目标学校”在办校风格、特色等方面有一定距离,就拒绝了占坑班的推荐,全力以赴备考三个目标校。

  后来,李芳的考试一波三折:第一目标校已内定了一名市级三好生兼音乐特长生,不再招收其他特长生了;第二目标校虽然考试通过,但却被划入交费行列,需要三万元赞助费;好在李芳HOLD住了第三目标,在眼看就要“败走麦城”的时候进入了较理想的中学。

  不得已参加电脑派位

  “我感觉我的孩子只是个分母,分子早就定好了,我们全家现在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让孩子变成分子。我认为只有20%的孩子不让家长操心,其中10%是尖子,另外10%是完全放弃型的。但我们是那80%中的一个。”

  林琳的占坑班历史在五年级的时候就结束了,结束的原因不是找到了更好的升学办法,而是林琳在占坑班一次重要的考试中名次较差,失去了点招的可能,所以林琳的母亲何女士果断给孩子“松绑”,开始寻求其他升学渠道。

  现在,何女士说起那次失败的考试还是不甘心,因为从报名这家占坑班开始,何女士就费劲了心思。“我从同事的朋友那里听说这家中学的占坑班是在一家书店里报名”,觉得像谍战剧情节,“进了书店之后,看上去这里与其他书店完全一样,不过,在角落里有一个桌子,我去问了一下,原来这就是报名处。如果不问或不知道,就错过了。”

  学习的过程中,占坑班经常举行考试,但考试名次并不公布。五年级快结束时,占坑班又举行了一次考试,那时候正巧林琳生病,结果可想而知,林琳考试发挥失常。而那时候何女士才知道,这次考试是占坑班关联校的一次选拔性考试,将依据这次考试成绩决定点招考试人选。

  “花了上万元,最后却在不知不觉中,被淘汰了。”

  与此同时,林琳在另外一家知名坑班的成绩一如既往的不理想。“我们在小学的班上,成绩是拔尖的,但在这家占坑班,老师讲的内容孩子大多都听不懂”, 上了一年后,本来自信的林琳变得越来越不自信。“怪题、难题太多,家长和孩子一起,要死要活也做不出来,甚至有时候我们还向中科院搞物理的一个博导请教才行”,心疼孩子的何女士只好让林琳退出了。

  何女士分析,这家知名占坑班的内容是专门讲给那些最拔尖的孩子听的,林琳在这家坑班的入学成绩属于中上水平,但课程内容还是一直跟不上。

  这几天,何女士正忙着发动所有社会关系,“没啥路可走了,哪怕有一线希望当个条子生多花点钱也行啊”。何女士说,如果最后不得已参加了电脑派位,就只能被派到片内的三所较差的学校,“办学质量差别太大了,那孩子就不用考大学了”。

  ■ 链接

  主管部门多次严整占坑班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教委及各区县教委近年来多次严厉整治占坑班,组织专项检查,制止违规行为,并且进行了内部通报。但一些学校的占坑班通过转移阵地或更换招牌等,继续执行着“占坑”的功能。

  教育部有关人士表示,占坑班是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热”问题的一个集中反映,解决择校问题的具体措施包括,加快薄弱校的建设,实现教师和校长的合理流动;完善教师聘用制度和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及时补充合格教师;建立和完善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制度,建立一定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使区域内所有义务教育学校都配有优秀教师。此外,教育部还提出完善招生政策。

  2011年3月,北京市发布了《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公平、优质、创新、开放的首都教育和先进的学习型城市”的目标。同时,教育部与北京市政府签订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承诺到2015年明显缓解义务教育择校现象,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专家声音

  “六管齐下”治理小升初乱象

  ●杨东平(微博),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长兼院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转型、精英主义和名校情结的价值观、北京市特殊的社会结构等,形成公众对优质教育和名校的强大需求。名校竞争导致的不断提前掐尖、校外培训市场推波助澜,造成社会性恐慌情绪和秩序混乱。政府失去监管,规则不公,开放以权择校、以钱择校、以优择校和默许“小升初”入学考试,未能有效地维持义务教育正常秩序,加剧了小升初乱象。

  在“小升初”择校过程中,尽管存在家长的盲目性、从众心理和虚荣心,但在教育市场中,家长是信息严重不对称、受制于重点学校的被动者和弱者。因而,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当承担主要责任。

  在世界范围内,政府用纳税人的钱办公办教育,必须向公众提供均等服务,以教育公平为基本价值;“公办不择校,择校找民办”是世界各国教育的常态。

  为此,我们提出“六管齐下”的政策建议:一是规范办学行为;二是调整和改革“小升初”政策;三是取消重点学校,缩小学校差距;四是改革办学体制,促进学校的多样化和特色发展;五是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六是建立教育问责制。建议北京市以2015年实现均衡发展为目标,确立和分解各项措施,确立路线图和时间表,实施“三年行动计划”,解决北京市“小升初”择校热问题。

  小学即便放开,中考(微博)仍有压力

  ●张政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特别观察员,中国传媒大学(微博)文学院副教授

  我认为,中国家庭式的教育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缺失。首先是理念落后,尤其是学习方面的教育,很多应该在小学阶段完成的教育内容,由于教师素质不够而导致教育内容不能完成。

  在教学过程中,常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所谓好的小学就是应试教育做得比较好的,但大家都找不到如何进行素质教育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减轻压力就会造成某种程度的放羊;同时,中学在招生时,不可能完全以所谓素质教育为标准,比如评价手册,很多学校都认为这个不靠谱。

  所以,小学即便放开了,但中学还是有中考压力,后者肯定要选择学生,即抢夺好生源,这就必然会对小学生及其家长产生压力。现在,小升初没有公开考试招生,学校就只能与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形成利益链条,看似不考试是进步了,实际上却造成很多资源浪费。家长把大量的钱交给各种教育机构和占坑班及辅导机构,并付出很多金钱和时间成本。

  一些重点学校还会自己招各种各样的关系生,比如共建,每人共建费3万元,共建单位本身有钱有权有资源,这就造成一种新的不公平。

  可以说,小升初取消公开考试录取,貌似比较进步的管理方式,恰恰导致了更多的不公平。

  新京报记者 王荟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小升初 高考 教育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