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教育孩子用“棍棒”还是“冷处理”?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23日 12:06   新京报网
活动正式启动。活动正式启动。

  观点PK

  市第四届“育儿讲堂”首场沙龙引激辩

  本报讯 (记者周伟良)“赏识教育”还是“棍棒教育”?在21日举行的市第四届“育儿讲堂”的首场沙龙上,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副主任陆克俭直言,有些孩子生下来攻击性较强,不打不成器。家长在教育方法上要灵活变通,不能一面的“赏识教育”,但也要打得有技巧,不能对孩子“严打”、“猛打”。而深投幼教深圳市第二幼儿园的教师徐采庾则对打骂孩子持保留态度,他向家长支招说,孩子不听话,家长应让孩子一边“凉快”去,孩子急了再跟孩子讲道理。

  深大教授:

  “野”孩子“不打不成器”

  在主题为“父亲,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陪伴者”的沙龙上,因一位家长纠结究竟要不要打孩子,引发了学前教育一线的老师与教育专家的激烈争辩。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副主任陆克俭说,现在“正面教育,不能打骂”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教育观,学校、书本都讲“要顺从孩子的天性”、“孩子长大了就懂了”。但陆克俭表示,从现代遗传学来说,孩子生来有差异,有些孩子生下来攻击性就强一些,家长在孩子的教养上也应该因人而异,不能都按照国外的“赏识孩子”的教育观,任由孩子发展。

  陆克俭说,有些孩子“不打不成器”,特别是一些太“野”的孩子,家长要给他一个教训,让孩子自省。“有些孩子被打了,会躬身自省,以后就不会由着性子。” 不过陆克俭表示,并不提倡对每个孩子都实施“棍棒教育”。

  陆克俭说,现在的孩子一些没有很好成才,反而过去艰苦条件下的一些孩子不断地向上努力,成了社会的中坚力量。陆克俭认为,现在的家长太娇惯孩子,因此他主张严厉的教育方式。陆克俭支招说,打骂孩子也要有方法。陆克俭说,首先不能成为损害孩子身心发展的“严打”、“猛打”,要打得有技巧,比如什么时候打,打的重度是多少,都要考虑清楚。

  陆克俭说,严厉教育也要事先研究几套方法,当孩子需要教训的时候,要考虑好哪套方法合适。“惩罚是要有技巧的,不能随意一顿暴打,那是没有效果的。”陆克俭建议,打过以后要找孩子谈心,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打他,让他明白这个道理,不能打完了孩子就不闻不问。

  幼儿教师:

  冷处理好过用武力

  陆克俭的“不打不成器”使不少现场的父亲产生了共鸣,发出了阵阵会意的笑声,现场的一位家长抢麦克风发言说,“多表扬,少批评”、“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是目前育儿的主流教育理念,但有的时候,有的孩子特别顽皮,该严厉的时候还是该严厉。

  深投幼教市第二幼儿园的教师徐采庾对此并不认同,他主张对孩子采取“冷处理”。徐采庾说,当孩子顽皮的时候,如果家长控制不住怒火,最好走到一边“凉快去”,冷却了情绪再考虑如何惩罚孩子。

  徐采庾以亲身经验介绍说,自己遇到儿子不听话的时候,就会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徐采庾说,平时与儿子的相处时候,自己和儿子已经形成了亲密的关系,如果突然不理他,儿子就会着急。“他会屁颠屁颠地跟在我后面叫‘爸爸’、‘爸爸’,这个时候跟他去沟通,给他讲为什么不理他。”徐采庾说,不管用武力还是用智慧的方式处罚孩子,核心的观点就是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

  相关新闻:

  第四届“育儿讲堂”公益活动启动

  10场课堂教你培育智慧宝宝

  本报讯 (记者周伟良 通讯员谢璧联摄影报道)深受市民喜爱的家庭育儿公益讲座——第四届“育儿讲堂”活动,4月21日在深圳中心书城南大台阶正式启动。

  本届“育儿讲堂”由市教育局等九个单位主办,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幼教管理中心等单位承办,举办10场讲座、5场沙龙,向家长介绍培育智慧宝宝的技巧。

  据主办单位介绍,本次活动在传统讲堂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形式创新,推出10+5+N的活动框架。从4月21日~6月22日期间,每周六的10时,在深圳书城中心城南大台阶连续举办10场系列讲座,并于启动仪式当天、母亲节、父亲节、暑假前后分别举办5场专家沙龙以及一场以上的会员专场。其中的5场沙龙将针对时下较热的学习型家庭建设、亲子共处等话题展开讨论,另一个创新形式“会员专场”将面向育龄人口集中的社区、网络会员群体、企业开放。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中小学 教育 亲子关系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