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恢复男校女校是否真能化解男孩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24日 08:33   京华时报

  近日,上海八中获批成立男子高中班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因性施教”的观点在教育界再度升温。是否应该恢复男校女校?过于强调性别差异教育是否会影响学生们将来融入社会?

  >>专家观点

  男女分班并非唯一解决方式

  男生、女生分开教育到底是利是弊?似乎有些“机械”的性别标准是否会桎梏学生的个性发展?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男孩危机”的出现是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与考试制度下,尤其是中小学阶段,女生比男生更细心,自控力强,擅长记忆,更容易考出好成绩、进入好学校。而男生粗心好动,在学习和生活等规范方面不如女生,致使男生长期处于劣势,长处难以得到施展。但是,单纯的恢复男中和女中并非解决教育中“阴盛阳衰”问题的唯一方式,男生女生隔离教育需要谨慎对待。

  储朝晖解释,早期的男中、女中的确出了不少大家,但那与当时传统的男女有别的社会环境有关,如今这样的社会背景已经不存在了。在如今的社会背景下,男女分开教育有利有弊。有利的一面可能主要体现在近期的考试分数和学业水平方面,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对于男孩健全人格的养成可能会有一定的伤害。

  如今正在尝试的男子班和女子班,多数选择开设一些体现性别特点的课程。对此,储朝晖称,如果学校想尝试性别教育,可以尝试通过开设一些选修课的方式来解决男生和女生不同的课程需求,大可不必走隔离教育。

  储朝晖称,一直以来,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培养男生具备男子汉特质是学校和社会应有的责任,一定的改革探索应得到鼓励。值得警惕的是,如何在坚持因材施教原则的基础上,充分发掘所有学生的潜能,促进他们的共同成长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专门创办男子中学,实行男女生隔离教育,政府应慎作决策,教育工作者更应周密调研和考虑其是否有违教育规律。

  男校

  开设男子班化解男孩危机

  >>起因

  男生缺乏“阳刚之气”的“男生危机”、“伪娘现象”正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近日,上海市教委批准上海市第八中学开设“上海市男子高中基地实验班”,期望培养“浩然正气、乐学善思”的男生,面向全市招收60名学生。上海市第八中学校长卢起升表示,“男子中学”旨在应对“男孩危机”,以解决学校“阴盛阳衰”、“男孩女性化”等问题。

  4月18日,上海八中的官网上挂出了“自荐生招生登记表”,“男子高中基地实验班”已经进入正式招生阶段。符合条件的男生提交材料后,将有机会进入到5月的面试大名单中。

  >>尝试目标

  卢起升表示,八中的尝试主要是希望通过“扬长避短”的方式,让男生的特长和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卢起升表示,男生实验班是应对男孩学业危机的一次教改尝试,“我们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一切还在起步阶段,希望能积累一些办学经验,为男生班、男子中学,乃至更多普通班和普通中学的男生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他认为,“扬长避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男子中学”的课程设置将建立在大型调研的基础上,对男生擅长的学习内容提高深度,发掘男生潜能,对男生薄弱的学习内容强化基础,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人格养成,学校将基于男生逻辑思维、动手能力等方面优势,意志力、计划性、耐挫力等方面的劣势,调整和优化办学思路。

  据介绍,男生班还将首次尝试开设一些与众不同的课程,如生存体验课,从常用电工工具使用、家电简单维修等最基本生活技能教起,包括野外生存、定向越野、城市生存体验等实践活动。拳术、象棋、电声乐等男孩喜欢的项目都列入课表。实验班师资也将重新配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将由优秀班主任和骨干教师组成,特色课程将聘请清华大学(微博)、复旦(微博)大学、上海交大(微博)等名校的博导和教授参与。

  据了解,上海市第八中学其实很早就开始探索“男女同校实行男女分班”的办学模式,在高一年级选择4个班级进行分班教学。实施分班后,女生班和男生班的许多课程得分都不同程度超过了混合班。

  >>观点PK

  正方:男子中学是有益尝试

  上海八中获批开设“男子高中基地实验班”后,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声音对“用性别隔离的方式圈养弱势群体”的做法表示质疑,但也有人对改革的尝试给予肯定。

  上海社科院原院长、上海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认为,解决“男孩危机”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需要有多重举措,除了讨论更要有实践。建立“男子中学”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为受教育者提供了多元的教育选择。当然,作为多样化教学的一个改革试点,“男子中学”能否取得预期的成效,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

  王荣华认为,教育均衡除了考虑城乡、地区、校际等因素,也需考虑性别差异。“男生危机”说明教育制度、考试制度、评价标准在发挥男孩的积极性和优势方面出了问题。

  “我们并不是要压制女性的优势,而是说男孩一直在学习中受挫,对自身发展和国家未来发展都不利。我们的理念是调动每个孩子的积极性。”王荣华说。

  不少上海的中学生尤其男生和许多家长也认为“男子中学”对男生的思维、性格、处事等方面会有积极帮助,还能帮助孩子“不因感情问题而分心”。

  反方:“纯男校”能否培养男子汉

  有了“男子中学”就能缓解“男生危机”,培养真正的男子汉了?不少网民觉得“有点悬”。如“午夜战神”说:“进‘男子中学’的青春期男孩周围都是同性,会不会适得其反呢?会不会培养出更多‘伪娘’和同性恋呢?固定的环境或许反而是一种束缚。”

  不少家长担心,在单一性别校园环境中成长,会影响孩子与异性的交往能力。对此,卢起升解释说,青少年的成长环境除了校园,还包括家庭、社会和同伴环境,再加上如今学校间交往频繁,不会造成完全单一的性别环境。学校还将通过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增加学生与社会各类人群的接触交往机会,不让学校成为封闭的“男儿国”。

  >>校方解释

  卢起升强调,“男子中学”招生本着完全自愿的态度,并非专家教授们的“突发奇想”或鲁莽行事。“男子中学”的方案是建立在对高三男生及其家长的大型调研基础上,有一定的社会需求和设计依据。

  卢起升介绍,调查问卷反映出不少问题,比如在男女混班教学中,很多男生的情绪和需求被忽略,优势没有更好地发挥。因此,“男子中学”会尽可能利用专家资源科学架构整体的男性化教育模式,特别是男生的人格养成与心理健康。

  另一方面,卢起升说,到了高中阶段,男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同伴关系都比较稳定,3年的学校环境变化不会在异性相处方面产生显著影响。而且,异性交往不足的情况,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和校外交流加以弥补。更重要的是,不能为了让男生女生“交往”而放弃更重要的教育改革探索。

  女校

  女子中学成学生新选择

  >>现状

  全国仅5所

  从1981年第一所公立的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率先恢复,到1996年北京市华夏女子中学创建,改革开放后,我国先后有多个省市恢复了女子中学。经历一段时期的发展、变化后,目前全国仅存的女中还有5所,分别是:北京华夏女中、上海第三女子中学、无锡第一女中、珠海女子中学(微博)、郑州女子高级中学。

  “最近,我们频频在接待外省市的考察团,很多地方都有复建女中的打算,如天津第十一中学都已经尝试开设女子班,准备恢复女子中学。”北京华夏女中校长、特级教师宋立琴介绍,随着教育多元化发展,女子中学作为一种教育形式越来越得到社会认可。

  女孩在女校读书有4点别处不具备的优势:一是所受的教育是针对女孩生理、心理特点定制的,有很强的针对性;二是学校的教育教学相比男女合校的学校,给女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三是培养女孩独立处理问题的学校氛围,让女生更自信、自我控制能力更强,对自己和家人有责任感;四是在校8小时期间,享受宁静读书的氛围,不受干扰。

  >>特色

  培养独立自信的女性

  女校在中国经历了百余年发展历程。女校的课程从最初的以女子修身、家政、艺术等为重点,逐步过渡到符合国家素质教育要求,已经成为学生的新选择。

  每个女校在课程安排上都有强烈的性别色彩。在北京华夏女中,设立的管乐、茶艺、沟通的艺术、DIY包装、民族舞蹈等选修课程深受学生们欢迎;在无锡第一女中,学校要求学生必修女子礼仪课和形体课,并对坐立走都有标准;在上海第三中学,每年都会举办“IACE女孩”评选,即选出具有独立(Independence)、能干(Ability)、关爱(Care)、优雅(Elegance)品质的女性代表。

  “我们从来没有把培养淑女作为学校的目标,决定学生未来的关键还是学生自己。”宋立琴说,女子教育并非简单地增加女子课目,学校所强调的“因性施教”更侧重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研究表明,同处青春期,男孩子更加张扬,善于表现;女孩子则更加内敛、羞涩。因此,当青春期的男孩儿和女孩儿们在一起时,大多数参与、展示的机会都被男孩子抢占了,事实上造成了受教育机会的不均等。

  在华夏女中,老师在课堂上提问之后,学生“等一等”再回答。为什么呢?因为女生和男生的心理特点不同,男生是“想到了”就回答,而女生更多是“想好了”再回答。通过这些潜移默化的教学行为,让女生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安心、安静地接受新女性教育,种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种子。

  根据北京华夏女中的毕业生跟踪调查,从女校毕业的学生更自信、能力整体明显高于同年龄一般水平,且更被周围同学或同事所接受和喜爱。

  >>各方反应

  家长:到女中更安全

  从初中起,于女士的女儿就一直在华夏女中就读,如今已读高一。于女士表示,当初送女儿到女中的目的很简单:怕她早恋。现在社会比较复杂,女孩子思想单纯,把她送到性别单一的女子中学学习,比较安全。

  在华夏女中近4年的学习,于女士觉得女儿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教育,学校倡导“全面发展、因性施教、优化个性”的办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信的品质。于女士觉得,相比同龄的女孩,女儿在待人接物上表现得更为大气,不会为一些琐事斤斤计较,眼界开阔,让她很是欣慰。

  学生:女中学习氛围更好

  李佳硕是华夏女中今年刚入校的高一新生,初中三年她是在一所男女混校度过的。来到一所纯女中,李佳硕既新鲜又好奇,她表示,女中校园环境舒适,因为都是女生,校园格外干净整洁,而且学习氛围也很好,大家你追我赶都很刻苦。

  李佳硕说,以前在混合校,每逢运动会等活动,总是男生冲在前面,展示机会也多,在这里,因为都是女生,没有性别差异,篮球、田径等活动大家都会积极参与。

  过来人:老师性别均衡更重要

  原西城区教研中心主任尹宗禹,上世纪60年代曾有一段女校教书的经历。尹老师说,当时的女四中,汇集了朝阳、东城最优秀的女生,学生们勤奋刻苦,领悟能力强,教师教课不费力。“文革”期间,实行就近入学后,所有男女校取消,实行男女混校,生源格局逐渐被打破,一段时间内老师们还有些不适应。

  对于现在业内有恢复男校、女校的呼吁,尹老师认为不应盲目推崇,男校女校各有利弊。尹老师认为,现在社会这么发达,靠用隔离教育早已限制不了学生们的交流。所谓的“阴盛阳衰”的现象也不是单靠把男孩子集中在一起就能解决的。

  尹老师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应从教师配置上入手,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加大在小学及初中阶段男教师的比例,让学生们接受性别均衡的教育,这对于塑造学生完整人格、性格发展有利。

  >>链接

  北京男女校的前世今生

  北京四中

  前身是建立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的顺天中学堂。1949年改名为北京市第四中学。“文革”前,北京四中是一所纯男校,是当时北京最好的学校之一。

  代表校友:诗人北岛、作家王蒙、学者李敖、物理学家虞福春等。

  北京八中

  前身为创建于1921年的四存中学。1949年,四存中学与北平市立八中合并,成立北京市第八中学。在1965年之前,北京八中是一所纯男校,也是当时北京生源质量最好的中学之一。

  代表校友:火箭科学家梁守磐、物理学家林家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等。

  北京三中

  前身是1724年(清雍正二年)建立的八旗子弟右翼宗学堂。辛亥革命后,1912年改为“京师公立第三中学校”。1950年10月学校改成北京市第三中学,在“文革”之前,该校是一所纯男校。

  代表校友:人民艺术家老舍;著名学者罗常培、于光远、徐城北;文艺界名人苏民、蓝天野、马季等都毕业于北京三中。

  北京六中

  前身是1923年创立的私立华北中学,蔡元培是学校的首任校长。1940年,更名为“市立第六中学”,只收男生,成为“男六中”。1968年,六中开始招收女生。

  1999年,西城区决定对教育资源重新优化组合,北京市第六中学和北京市二十八中学合并为北京市长安中学。

  2004年并入北京市一六一中学。今年,西城区宣布,将重新复建北京六中。

  北京三十一中学

  前身是建于1911年的崇德中学,是北京市建校最早的完全中学之一。作为一所教会学校,当时该校只招收男生。1952年10月,崇德中学改名为北京市第三十一中。

  代表校友: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两弹元勋”邓稼先及著名建筑工程学家梁思成等十位中科院院士。

  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

  前身为北京师范大学(微博)附属女子中学(师大女附中)。学校建立于1917年,是北京市历史悠久的高级中学之一。

  代表校友:女科学家郝诒纯(中国科学院院士)、胡启恒(原中科院副院长)、女新闻工作者浦熙修、陈柏生、女将军聂利、女画家肖淑芳等。

  北京一六一中学

  学校前身是著名的“北京女一中”,创建于1913年,建校初期即得到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的关怀,现在的北校区就是1926年李大钊同志亲自为学校选定的新校址。

  解放后,学校是北京市最早的市属重点中学之一,上世纪70年代更名为“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

  北京一六六中学

  创建于1864年,前身为蜚声海内外的“贝满女中”和20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市10所市属重点中学之一的“女十二中”,70年代更名为第一六六中学。

  代表校友:作家冰心,原上海复旦大学(微博)校长谢希德,中国第一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王琇瑛,物理学家王承书,化学家蒋丽金以及戏剧家孙维世等。

  陈经纶中学

  前身是建于1921年的“崇贞平民女子工读学校”。抗战胜利后,改称为“北平市第四女子中学”。1967年改称“朝阳中学”,1968年开始招收男生,实行男女合校。

  1989年,香港爱国同胞陈经纶先生捐资改建,更名为“陈经纶中学”。

  鲁迅中学

  前身为1901年创办的笃志学堂,后改为笃志女中,1949年后改为北京第八女子中学、北京第一五八中学,1958年迁入现校址,1996年改名为北京市鲁迅中学。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男校 女校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