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丹
在上海,“雷人”的校规并不多。记者调查发现,多数学校的校规都是根据教育部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中小学生守则》制定的。为了与时俱进和公平起见,一些学校每隔几年就会修改或新增校规,新规定推出前不仅会征求家长的意见,还会邀请学生来开个小小“听证会”,共同评议。
校规也需要“更新”
校规并非一成不变。2004年,教育部就曾经因为社会不良风气侵蚀着校园,对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将“诚实守信”写入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随后,不少沪上中小学也相应作出了校规调整。上海文建中学的《学生违反校规处理条例》里第七条“由班级和年级协商处理的违纪行为”就提到,“对师长不敬、行为不诚实,欺骗者”要在班主任教育的前提下,由年级组长负责处理和惩罚。
“课堂关机”写进校规
校园出现的新问题也成为校规修订的一大依据。随着手机在中小学生中越来越普及,它的使用变成了一种干扰教学的课堂“污染”。因此,近年来,大多数上海中小学都对手机下了禁令,并把禁令写进校规。
三年前,浦东上南中学就在校规中新增了“手机使用规范”,规定了“进校关机,离校开机;教学区域禁止使用手机”等条例。该校学生处张老师说,新增这项校规的起因,其实是源自家长反映的情况———越来越多的学生拥有自己的手机,上课发短信,回家聊QQ。“尤其是自控能力较弱的学生容易沉迷在手机游戏或聊天中,影响课堂教学,也影响学习。”于是,上南中学首先在家委会中征询意见,制定了一个手机使用规范的大纲,然后,邀请了学校学生会及团委的学生干部一起讨论并制定出了现在的规定。
分年级训练行为习惯
和中学相比,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更侧重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上。上海理工大学(微博)附属小学的每个学生都有一张“好习惯积星卡”,不同年级有不同的行为习惯规定。副校长徐晶解释说,比如,礼仪规定要求,低年级学生看到老师要问好,高年级学生除了基本礼仪外有更高要求,包括看到国旗升起要肃立并行少先队礼等。“每学期,学校会根据新问题提出新规范。上学期,我们发现学生午餐倒饭现象严重。这个学期,学校就特地推出文明用餐规定,包括了餐前洗手,吃饭时要垫餐垫,尽量吃完盘中食物,吃完后自己清理桌子等。”徐晶说。 本报记者 马丹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