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学校长眼中的大学教育应该怎样?
我认为,大学本科的教育,从本质上讲,应该是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拓
展性教育,在这个阶段,要通过各种方法和各种途径让学生进一步认清自己的兴趣、特长、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逐步形成自己的志趣和志向。
为此,从课程结构上讲,大学要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提供足够的合理平台,满足和服务学生的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选择自己理想的学习和研究方向,逐步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比如,我们现在的很多大学,在学生进校的那一刻起,便已经确定了所学专业——那可能就是他将来一辈子所从事的工作——尽管这个专业的选择也是他的自主慎重选择,但我们实在很难要求一个尚未完全成熟的高中学生能够很清晰地就选对自己的一生发展方向,他的选择,很可能是朦胧的,也可能是从众的,或者是无奈的,那么,我们的大学有没有可能再给他一次重新认识自己、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比如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能否改变目前专业痕迹过于明显、课程结构相对单一的现状,让专业课程的内容适当模糊一些,让课程设置的口径更宽一些?以便学生在经历了一年大学生活的深思熟虑后,在作出更合理也更坚定的人生方向选择。
同时,大学本科的教育,从学习方式上讲,应该更侧重于探究精神的培养。探究精神包括质疑品质是青年时代最可宝贵的财富,如果说中学因为受制于高考(微博)的压力而无法完全让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质疑品质得以释放的话,那么,我们的大学教育则完全可以尽力呵护、引导、发展这样的精神和品质,“创异”才能“创意”, “创意”才能“创益”。为此,大学阶段的教学,要更加侧重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要力避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此外,大学本科阶段的管理方式要注意从高中阶段的全方位统管型逐步转化为自主型、个性化,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应有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基础。尤其要注重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对学生进行责任心和担当意识的培养,要引导学生从只关注个人的发展向更加关注身边、关注团队、关注社会、关注民族和国家。
二、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尤其是研究型大学教育之间应当如何衔接?
我认为,中学教育既是学生大学入学前的预备教育,又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更是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发展萌芽的特殊阶段。为此,中学和大学之间要建设课程共建的通道,完善课程建设的机制。
一是大学要利用自身的优势加强对中学教育的指导。发达国家的许多著名高校都积极参与高中教育,由于高校教师的学识、视野和教育方法具有相对的优势,借用高校师资无疑将有助于加强高中教学、推动高中师资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要设立专门的承担与中学教育有序衔接职责的机构或部门,定期派出教授和专家到中学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和专业引导,协助中学更加科学、合理地设置校本课程和实验基地,帮助中学系统地设置科类更丰富、研究更深入、效益更显著的校本选修课程,让中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开始接触和感受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的学术和研究气息。提高了高中教育的水平,实际上也就是相应提高了大学的教育水平,这种措施可以使一批优秀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的挖掘,个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是大学要加强对中学专业师资的专项培训,可以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甚至是利用多媒体平台等多种方式。
三是中学要大胆地进行课程改革的尝试,真正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基础上学有特长的优秀学生。中学在校本选修课程设置时也要注意与大学教育的对接,尽量创设各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能够尽早地发现自己的特长、兴趣和能力,帮助学生尽量合理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
四是大学还要加大招生制度的改革和创新,真正让更多的有特长的学生进入高校深造成材。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