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欣然:中美教育比较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07日 11:39   新浪教育微博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欣然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欣然

  我在中国完成了小学、中学和大学阶段的学业,所学专业为理工科。本科毕业后去美国攻读研(微博)究生和博士,有机会与美国优秀的学生一起工作和学习。去年回国在南京大学(微博)进行科研和教学工作,我接触的是中国优秀的大学生和研究生。这些经历让我有机会感受到中美两国的大学生在很多方面的差异,进而思考在这些表象背后我们的中学与大学教育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改革。

  社会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人才,从一个理工科研究型大学的角度,我们需要培养未来的科学家与工程师。这类人才需要有很强的背景知识、思想独立性与创新性。在中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中,我们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中国的学生往往基础很好,在科研和学习的过程中也很努力,但大都按部就班,与美国的学生相比,缺少一种渴望探索未知世界的“灵性”。我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对学生兴趣和创造性的鼓励不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无论做什么事情,兴趣一定是最好的老师。在目前的中考(微博)高考(微博)制度下,老师、学生和家长(微博)都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很难抛开应试教育的枷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因材施教。我认为目前的中学教育在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同时,应该加强对学生兴趣和创造性的培养,鼓励多样性。不仅仅是一个分数,一刀切,从而盖上“好学生”和“差学生”的帽子。让学生悦纳自我,充满自信。这种教育模式需要制度的配套改革,以及教师素质的提高。目前很多高校开始探索的自主招生,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对于在校大学生,我认为应该鼓励他们尽早参与科研或社会实习,这样可以使学生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在选择今后的人生道路时少一些盲目性。

  另外,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理想是分不开的。时代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仁、义、礼、智、信”五种品质并重,我们不仅需要高智商,还要使得学生懂得协作、懂得接人待物、懂得个人情绪控制、有团队精神而不仅仅只看重个人成功。当前中学教育用考试分数衡量一切,使得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团队精神以及长远的发展后劲不足,也很容易使得学生承受压力和打击后的个人心理难以疏导。加上日益增大的社会生存压力和过高的期望值,使很多学生在心理上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德育,让学生在面临各种压力时还能保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