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8级通信工程专业李素婕:中学与大学的衔接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07日 11:49   新浪教育微博
2008级通信工程专业李素婕2008级通信工程专业李素婕

  我记得陈寅恪先生为王国维先生写的纪念碑铭中有这样一段话:“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虽然时代背景不同,但我认为“独立精神”对于当今时代之大学教育,仍然是首推要务。精神独立,便能“自由”,以脱离桎梏,形成自己的主张。

  可以说,中学教育奠定了一个人未来发展的学术背景、技能基础,而大学教育除了提升专业技能、获取更多知识的功用以外,更是完善一个人心志、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最重要阶段,而这些精神层面的东西正是指导一个人走向实现自我价值、有所作为的关键因素。当下,价值观、文化观照、审美趋向等的多样化,舆论、传媒导向的多样性,极容易导致青年一代的迷惘、无所适从,以致于产生对于现实世界的曲解、逃避甚至绝望。当然,这其中还有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衔接的问题,也极为重要。

  拿我个人为例。我中学就读于山西省偏关县中学,偏关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小县城,当地中学教育的模式相对比较单调,培养的学生大都有较好的应试能力,但缺乏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这种情况可能受限于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生源质量等因素,但我认为教育理念上的缺乏变革、因循守旧,仍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来到南京大学(微博)之后,其实花了不短的时间去理解和适应这里的教育模式,自由创新的学术研究环境和严谨求实的学术态度主张,对于我个人专业能力提升的影响应该说是巨大的;更重要的是,我在这里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思想模式,能够更加客观、辩证地分析对待问题(尤其是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形成了相对比较成熟的人生观,能够实事求是地为自己安排生涯规划,生活也便有了清晰的方向。正是这种独立、不拘于一格、不轻易受外界影响的思想状态,指导我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

  教育发展的地域性不平衡当前依然存在,自然便存在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衔接的问题。我认为,对于研究性大学而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无疑是最为重要的。而这一切,应该都建立在塑造学生“独立、自由之精神”的基础上,学术精神和研究能力的和谐统一,才是精益求精的不二法则。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