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9级对外汉语专业童栩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5月07日 12:01   新浪教育微博
2009级对外汉语专业童栩喆2009级对外汉语专业童栩喆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我认为,无论是中学教育还是大学教育,都应该紧扣四个字“学以致用”。这四个字其实反映了两个层面:一是学,二是用,也即知识型与能力型相统一的教育。

  知识型教育,意味着中学、大学教育仍然应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师扮演引路人的角色,努力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其中,中学教育应承担起传授基本知识的责任,而大学教育则以传授高深学问为主。知识和学问的传授,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如果我们的中学和大学教育只是一味地强调能力,那么学生很难在一个更高、更专业的层面有进一步的发展。因此,中学、大学教育仍应以知识传授为本。

  能力型教育也同样重要。如果能把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在我看来,那便是最佳的教育模式。比如可以培养学生精简有效地检索筛选信息、高效地与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流利清晰在公众面前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等等。在我大学三年的学习中,我得到很多次这样锻炼的机会,基本每个月都有一到两次上台做报告的机会。这真是既有“学”,又有“用”,知识和能力水平渐渐地就提高了。

  因而我认为,中学、大学教育应该以知识传授为基础,同时把能力的培养融入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得到提升。

  中学教育如何与研究型大学衔接?我认为,最佳的衔接方法是,让中学生利用假期进行小规模的社会实践或者较浅显的学术课题研究。

  首先,中学生完全有能力胜任这样的工作。小规模的社会实践可以是关于某一现象对周边人群的调查。这只需要简单的采集、分析、整理数据的能力,中学生完全可以完成得很好。我初中、高中都做过类似的社会调查,这些调查只需设计一份比较全面的问卷,在派发问卷后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基本只要计数和算百分比)便可完成。而较浅显的学术课题研究可以是围绕所学的任何一个话题,做一些相关资料的整理,如果有自己的见解则更好。我初中时,曾做过一个关于范仲淹的教育事业的课题,翻阅一些书籍,在网上搜索一点资料便可完成。

  其次,这种较简单的实践活动和学术课题是培养中学生研究能力的基础。中学生可以在这些活动中学到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路(例如资料搜集、分析),更重要的是,他们能进行独立的批判性思考。这是研究型大学教育所关注的核心。而研究所需的知识,可以完全等到中学生进入大学后再习得。

  所以,我认为,鼓励中学生完成一些简单的社会实践和学术课题可以很好地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为今后的研究生涯做好基础。

  如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我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除开良好的环境(如外界压力不要过大、社会有良好引导等),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待外界的态度。因此,教育界应该鼓励学生建立起关注世界关注生活的良好态度。

  近几年很多校园事件的发生都指向一个事实——许多学生只局限于个人世界,他们不爱周围的人,他们不爱世界。这种极度偏狭的“个人中心”主义很容易产生偏激、漠视甚至仇视个人或他人生命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学生自然无法健康地成长,高效地学习。

  因此,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当务之急是,把他们带出自己的世界,让他们走进、并且拥抱一个更博大的天地。关注世界,关注整个时代整个社会的走向,关心这个地球上其他人的命运,那么学生就不会只为自己的得失而悲喜;关注生活,学会打点自己的日子,学会关心周围的人事,学会欣赏生活的点点情趣,那么学生就会由衷地热爱生活、珍爱一切生命,并且对事事心存感激。具体而言,可以多带学生出游,让他们看看天下;或者开设一些关于生活的课程,比如烹饪课,花卉课(我初中的时候学校有花卉课,大家都非常喜欢),让他们学会生活。

  这样的成长道路,即便有曲折有磨难,学生也一定会且歌且行。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相关链接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