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与大学,在时间上,以每年一度的高考(微博)招生划分;在学习动力上,主要以他制与自制划分;在学习内容上,以规定的涉及较大范围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划分。
两者明显的特点导致了我身边的普遍现象的出现:被中学填鸭式地灌输了多学科基础知识的中学生,在高考大放异彩考入重点大学之后,却在大学校园里找不到明确方向(替代高考),不满意自己的专业但却找不到令自己满意的兴趣爱好,因而恣意放纵自己,无法建立结合自我特点的健康的价值观念和崇高的理想追求。
但是,有多少迷惘充斥大学校园,就有多少未来的精英在其中夭折,也就有多少急功近利和追求安逸的思想渗透在我们的民族之中。因此,教育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健康的价值观念的形成,关键则在于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从而为自己定义“成功”。
要帮助学生解答诸如“金钱权利对我的重要性如何”、“我到底喜欢做什么”、“我的一生应该奉献在什么方面上”、“我怎样才能获得幸福”等问题,我从一个学生的角度,认为有几个方面的改变可以进行尝试:
一、把专业细致划分的时间尽量推后,给予学生了解自己和选择兴趣的时间;
二、以与高考招生挂钩的方式,鼓励中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接触社会和多学科知识反思自己;
三、排除唯成绩论的衡量大学生的指标,尽量为大学生所做的各方面的有益尝试提供平台,以实际制度促进“重过程,轻结果”的评判理念的形成。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