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学生规模大、优质教育资源少。中国大学能进入亚洲前200名的高校并不多。据统计,香港每100万人口就能享受一所亚洲前100名的大学,韩国平均110万人口享受一所亚洲前200名的大学,而中国7400万人口才能享受一所亚洲前200名的大学。高考(微博)是中国现有条件下大学录取新生相对的最佳选项(best of the possible),中学教育无法避开高考,必须面对。其实,考试能力也是人的综合能力和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中国,考试一直是中国选拔人才传统和通行的做法。但是,考试并不意味着一切。中学是基础教育,应当立足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基础,避免过度“应试”。为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别需要加强和改进中华民族传统优良美德教育,学生要有同情心和诚信,这是做人的根基。
中国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研究性大学主要是培养后者。无论是专门人才,还是拔尖创新人才,都应该有人文素养和健全的人格,注重情商培育,而人文素养要经过学习、反思、质疑后获得。相比中国,西方教育更加鼓励开放思维,不主张标准答案,教师也没有绝对的权威。举例来说,在中国教育里,当说起“孔融让梨”的故事,绝大多数学生都只会记得“让梨”是唯一正确的答案,而在西方教育里,若有学生提出选择“不让梨”,教师更有可能要求他说明理由,而不是批评指责。大学应努力营造开放、宽容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充分思考各种逻辑与合理性,创造性在不经意间就会迸发出来。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