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成都小升初摇号报名登记已经开始 18日截止

  本年度小升初报名登记18日截止

  每年五六月,无论是家长(微博)还是学生都在为一个事情忙碌:升学。升学季到来,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省市招办、各个高校、中学都会相继出台一系列升学政策,包括小升初、小学入学、初升高、中考(微博)、高考(微博)等等。

  近来,本报品牌栏目“教育政策包打听”热线(028-86969207)又开始火了起来。记者不停接到市民电话,咨询升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就近期家长们询问的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为家长们送上及时而权威的解读。同时,本报“2012年升学计·升学政策包打听”热线继续为您开通。

  关键词

  小升初

  登记摇号已经开始

  刘女士:娃娃在金牛区读小学,我看中距离我家较近的4所学校,可不可以同时都报名?

  答:家长好,“小升初”摇号不用报名或填志愿,5月7日至18日,各所小学将开始进行本年度的小升初报名登记,学校会把参与摇号的学生报送给当地教育局,由当地教育局组织微机摇号,微机摇号原则上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划定的几所对口学校都有可能摇进,摇号结束,娃娃摇到哪所学校就在哪所学校入学。

  林先生:娃娃户口是武侯区,但现在读的小学是成华区的,读中学应参加哪边的摇号?

  答:按照成都市2012年小升初就近入学原则,由小学毕业生法定监护人持学生与其同一户籍的本市居民户口簿,到户籍所在地指定登记点进行报名登记或由学生在其户籍地就读的小学集中报名登记。您的孩子按政策规定在武侯区就读。

  来先生:娃儿在锦江区一所

  小学读书,今年小学毕业,想让娃儿读树德中学(外国语校区),咋个办?

  答:与石室中学(北湖校区)、成都七中(高新校区)、树德中学(光华校区)一样,树德外国语一同在6月启动网上报名,学校采取在符合条件的学生中微机排位录取的办法录取。报树德中学(外国语校区)的学生若超过学校招生计划3倍时,由该校进行英语口语相关面试,在面试合格的学生中,通过微机排位录取;若报名学生数大于该校招生计划但未超过招生计划3倍时,在报名学生中微机排位录取;若报名学生数未超过招生计划,则全部录取。

  王先生:户籍在成都,但在外地读小学,准备回成都读初中,该咋办?

  答:正住户籍在成都市,且在成都市以外就读的小学毕业生,需回成都市就读初中的,应于5月7日至18日到正住户籍所在地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关键词

  外来务工

  5月14日办理手续

  杨女士:娃儿是蒲江城镇户口,在成都读小学,我在成都做生意,也没有办居住证,能否参加小升初摇号?

  答:不能。成都市区义务教育阶段主要承担以下几类学生的入学问题,一类是户籍在五城区和高新区之内;一类是外来务工就业农村劳动者;一类是有居住证的居民子女。所以你不能参加摇号。

  曾女士:我在成都打工,我和娃娃都是眉山的农村户口,娃娃能到成都读初中吗?

  答:成都市居住证持有人子女和外来务工就业农业劳动者子女初中入学工作,按照2012年政策执行。家长可办理“成都市外来务工就业农业劳动者子女教育证”后入读。

  孙女士:我5月4日到街道办义务教育证,为什么街道说还没有开始呢?

  答:外来务工就业农业劳动者为子女申请入学,应于5月14日-6月15日的工作日到居住地所在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免费领取《劳动合同》,填报《成都市外来务工就业农业劳动者子女就学申请表》,并出示、提交相关证明材料。这几日家长可先准备各种资料。

  关键词

  小学入学

  6月第二周新生登记

  王女士:娃娃在青羊区读幼儿园,他能在本区读小学吗?

  答:若你和孩子的户口与居住地均在青羊区,孩子年满6周岁可入读。对户籍与居住地不一致的,由户籍地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入学。

  周先生:小孩9月3日满6周岁,今年能报名读小学吗?

  答:按照政策,是不行的。需要年满6周岁(当年8月31日前,含8月31日出生)的儿童才可免试就近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成都市小学新生入学登记将于6月第二周开始。区(市)县教育部门于7月15日前完成划片或微机排位工作,并在社区、学校公布;8月底办理入学报到手续。

  华西都市报记者肖笛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小升初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