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澳华学校王丹华:多元化校园环境的作用

2012年05月10日21:11  新浪教育 微博   

  2012年5月10日,新浪中小学[微博]频道在北京新浪网总部举行以“国际化教育如何办出中国特色”为主题的高端访谈。本次活动邀请了14家国际中学相关负责人出席。嘉宾们就国际化教育中存在的误区、要不要保留中国文化元素以及国际化教育面临什么挑战展开了热烈讨论,以下为北京澳华学校王丹华的发言实录。

北京澳华学校王丹华北京澳华学校王丹华

  首先非常感谢新浪教育[微博]频道给我们学校和各位校长提供这样一个讨论、分享的机会。

  我把几个问题混在一起说,主要就“国际化教育如何办出中国特色”展开阐述。这个主题提的非常好,这是我们做教育的人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这也是说在我们中国如何办好国际化教育的问题,归根到底在于我们如何培养国际化人才,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国际化人才。我们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国际化人才培养要求和目标:我们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化竞争的人才。我们在座各位校长就肩负着这样的额使命和责任。

  我们学校刚好最近被授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中国教育协会“十二五”重点课题项目学校,这个课题就是基础教育国际化人才国际比较研究,我们承担的子课题是中外合作办学促进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管理教学模式研究。我们进行这个课题的研究,也是为了回答我们在中国如何做好国际化教育,如何把中西方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如何做到中西合璧。

  具体来讲各个学校都有不同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定位。我们学校办学13年,最开始提出的办学理念就是高品位国际化,从那个时候起我们就特别强调国际化,而且国际化体现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校园文化各个方面。另外一方面,我们学校的定位就是要培养

  “怀中国心,做世界人”的优秀人才。中国学生成为国际化人才,首先要具有本民族文化底蕴,同时具有国际视野,未来能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这两方面同等重要。具体体现在学生自身的能力上,我们提出学生具备六大能力:首要能力是社会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内涵广泛,包括学生独立生活、自我管理、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能力。我们更多强调是人际沟通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首先学生是具有本民族文化素养的人,同时要学会尊重、理解和欣赏其他民族的文化,所以他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真正成为国际化人才。除此之外,我们还比较强调学生的语言能力,并不仅仅强调外语能力,我们认为国际化人才并不是说他的外语非常好,但对中国的文化是缺失的,甚至中国语言都说不利落,我们要求学生首先具备母语的能力,同时具备外语的能力。除此之外六大能力还包括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文化意识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等,只有具备这些能力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国际化人才。

  另外我们培养国际化人才,特别要关注国际课程的设置和教育理念。我们在国际化教育过程中,实际上有两个误区或者两个极端。第一个极端,我们有时候全盘西化,纯粹拿来主义,把国外课程引进来,照搬过来这是一种倾向。另外一种极端,把国际化教育应试化,这是比较中国特色的,这两种极端都不是国际化教育。在我们实践过程中,我们虽然引进了国际课程,同时把这些课程融入到我们学校本身教育理念和培养体系中来,同时我们学校也开设了我们自己的学校特色课程,作为一个完整教育体系培养学生,这一点非常重要。

  另外想强调的一点是,国际化过程中多元文化的校园环境也是非常重要。我们创设一定的环境条件和模式,让学生去理解、去融入到不同的多元文化当中。比如在校内开展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其中比较有特色的就是我们的外教俱乐部,让外教作为指导老师,同时我们有一个国际棋牌俱乐部、混合武术俱乐部,西方的拳击,与东方的武术混合,通过这种学习让学生融入多元文化当中去。还有国际交流活动,学生每年在寒暑假赴澳或者美留学[微博],给学生创造纯西方环境,跟西方人学习、交流。我们本校还有一个中国印象团,把国外友好师生带到北京来,通过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既让他们互相了解对方文化,又让我们学生弘扬中国文化。当然,我们也会让学生学习一些中国书法、民乐或者民族舞蹈,通过很多形式去完成一种文化的交流融合。

  另外我们在实际做法当中有很多其他形式,可能各位学校也有其他的做法,我希望通过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探讨,通过我们对这个课题总结和提升,我们能够找到在中国进行国际化教育成功的模式。谢谢大家。

分享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