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中学与大学之间的衔接,做到优势互补,合作双赢?我觉得首先我们得了解,双方各有什么优势?在我看来,大学的优势在于大师,拥有一批各行各业的专家、教授;大学的优势还在于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而中学的优势在于拥有一批“嗷嗷待哺”的学生,他们有着对知识的渴求,有着对未来世界的新奇。
中学与大学的衔接点在哪里?培养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一流的人才,培养具有个性特长的拔尖人才。目前这方面已经有不少成功的实例,比如一些高中与高校联办音美特色班,培养艺术特长生。“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某种程度上讲,我们不缺人才,但是我们缺少拔尖创新人才。
但面对创新人才匮乏,特色人才稀缺的局面,我们必须在培养一流人才上下功夫。“一流”人才,应该是什么样的学生,除了敢于担当、素质全面之外,创新思维是很重要的一个特质。
而现行的高中教育能否为大学输送具有科学精神的苗子?这是我们要反思的问题。钱学森先生曾经说过,“人云亦云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主要的就是创新。”所以,如何为中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为学生注入创新的活力,不仅是高中应该考虑的问题,也是大学培养人才阵地下移的问题。高校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高中教育如何配合。这些问题需要中学和大学进行统筹,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中学、大学的一揽子工程。否则高中如水,大学如油,就无法上下打通共同培育英才。中学与高校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比如大学派出教授到高中作报告,指导学生做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高中也可以组织学生到高校听课,利用高校一流设施做科学实验。等等。尤其是目前江苏省为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在高中建设课程基地,这对我们中学来讲是一个挑战,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需要高校给予方向引领和智力支持。
另外,我也呼吁要打通高校与中学衔接的瓶颈——高考(微博)。每年高校都想方设法吸引优秀学生,自主招生就是一个策略。与其抢优秀学生,还不如自己来培养优秀学生,而且贯彻了高校意图培养出来的学生,更能在高校得到较好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知道,经教育部批准,目前有包括南京外国语学校17所外国语学校具有高校保送生资格,比例高达20%。国家在培养语言人才方面如此舍得,为什么不放宽政策,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开辟一个绿色通道呢?而且我觉得,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才是缓解将来尖端人才匮乏的当务之急。在省教育厅的支持下,大学可以在中学合作组建创新实验班,改革学制、课程、授课内容、评价机制,按照特定的标准选拔人才,这样才能鼓励中学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探索出人才培养新模式。建议拿出千分之一,大约600人,由20所高中,每所高中30人左右,组建创新实验班,进行小班化教学。除了一定比例的保送外,高校对这些同学在招生上要有倾斜。这样才能使中学抛却重重顾虑,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举措。
这有这样,才能建立大学与中学的水乳交融的合作关系!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