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5月22日消息(记者李欣)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撤点并校”,这个词对于许多城市居民来说,可能有些陌生,但是对于广大农村中小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微博)来说,却承载了太多的酸甜苦辣。
“撤点并校”政策自2001年起开始实行,十年来,我国农村中小学数量锐减了一半。尽管数量与质量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关联,但是急速减少所引发新的上学难、校车安全、教育不公等问题,却再一次将农村教育的困境推到了公众面前。
如今,这个始于十年前的政策,正面临着“老病”和“新伤”的双重考验,教育部门将如何应对?
星期一(21日)上午6点,家住福建省南平市大洋乡照口村的13岁男孩小吴已经早早起床,准备与同村的五六个同学一起坐面包车去上学。因为在2005年的时候,小吴所在的学校照口小学被撤销,他和村里的适龄孩子们一同被分配到离家十几公里外的茂地中心小学上学。从那以后,每个月他要在学校和家之间往返4趟。每次上学,蜿蜒起伏的山路就让小吴的父母担心不已。
吴爸爸:挺担心的,这边都是山路,弯又多,又不大好走,要是碰上下雨天,就更担心了。
由于离家远,撤点并校后,从四年级起,小小年纪的他就过起了寄宿生活。吴爸爸告诉记者,全家的收入就是他每月在外打工赚的1600元,现在寄宿之后,不仅担心孩子在学校吃得好不好,睡得暖不暖,每月还要分出一部分钱做孩子的生活费,家里的经济负担也加重了不少。
吴爸爸:现在寄宿每个学期是要交80块钱的管理费,再加上一个学期800块钱左右的伙食费,孩子懂事省点也要花费600多块,还有路费什么的,一个学期要比原来要多花1000多块钱,费用也是增加了不少。
这些困扰在农村家长心头的生活细节,其实就是“撤点并校”的遗留之伤,在全国很多地区,像小吴所面临的上学难题也绝非个案。
2001年,针对农村学龄人口大幅下降的现实,国务院出台文件要求地方政府调整农村学校布局,而这一政策影响最大的就是农村小学的数量。根据教育部统计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间,我国农村小学减少了一半,从44万所锐减到 21万所,如今我国小学数量已缩减至新中国初期水平。
其实,数量与质量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关系,但有时过快的速度,也容易让好的的政策变味,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高洪介绍说,部分地区就把撤点并校的“经”念歪了。
高洪:一个是,有的时候通过行政的手段,比较硬性的规定,在多长时间要撤多少学校,没有按照开始我们设定的,实施当中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一个征求意见的程序,特别是农村农民家长的意见,也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需要关注的问题,比如说,学生路途变远了,上下学交通安全风险增加了,还有一些就是并入之后班额过大,寄宿的条件不能满足学生需求,有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农村中小学布局要因地制宜,处理好提高教育质量和方便孩子们就近上学的关系。”而屡屡发生的校车安全事故,也在不断的提醒我们,撤点并校“大跃进”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急需解决。
其实村民愿意留住乡村小学的初衷很简单,让年龄小的孩子少受点分离之苦,或者是减少孩子因为住宿和交通所带来的经济压力。但是这样一些朴素的愿望在“撤点并校”的洪流当中,很多都被埋没了。
“撤点并校”的初衷是为了优化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当农村孩子因为学校撤并,造成上学不便,甚至辍学时,在这样的环境下讨论“教育公平”似乎本身就缺少了说服力。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高洪介绍说,目前,农村中小学数量依然存在下降的趋势,要重点遏止盲目撤点并校现象。
高洪:我们明确要求,要遏止住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的这样一个趋势,特别规定,各地要根据自身的地理环境和交通状况,以及办学条件,要明确每一所学校的服务半径,要把保障学生就近入学当做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如果撤并学校比较多,要报上一级政府审批。凡是要撤并学校的,必须要征求群众意见,特别是农民群众、家长的意见,如果没有这个程序,是坚决不允许撤并学校。同时,要下大力气建设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现在我们拨给小规模学校的经费,任何单位都不得截留。
高洪表示,对于部分农村地区“撤点并校”后出现的遗留问题,目前也正在解决当中。
高洪:我们现在要求现在把撤并学校这样的一个规划重新审视一下,看看是不是符合当地的实际需要。同时,把“撤点并校”以前工作所遗留下来的问题,比如说路途变远、交通安全风险增加、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教育质量不能保障、寄宿制学校的条件还不能够到位,这一系列的问题要着重先予以解决。
这些困扰在农村家长心头的生活细节,其实就是“撤点并校”的遗留之伤,在全国很多地区,像小吴所面临的上学难题也绝非个案。
2001年,针对农村学龄人口大幅下降的现实,国务院出台文件要求地方政府调整农村学校布局,而这一政策影响最大的就是农村小学的数量。根据教育部统计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间,我国农村小学减少了一半,从44万所锐减到 21万所,如今我国小学数量已缩减至新中国初期水平。
其实,数量与质量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关系,但有时过快的速度,也容易让好的的政策变味,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高洪介绍说,部分地区就把撤点并校的“经”念歪了。
高洪:一个是,有的时候通过行政的手段,比较硬性的规定,在多长时间要撤多少学校,没有按照开始我们设定的,实施当中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一个征求意见的程序,特别是农村农民家长的意见,也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需要关注的问题,比如说,学生路途变远了,上下学交通安全风险增加了,还有一些就是并入之后班额过大,寄宿的条件不能满足学生需求,有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农村中小学布局要因地制宜,处理好提高教育质量和方便孩子们就近上学的关系。”而屡屡发生的校车安全事故,也在不断的提醒我们,撤点并校“大跃进”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急需解决。
其实村民愿意留住乡村小学的初衷很简单,让年龄小的孩子少受点分离之苦,或者是减少孩子因为住宿和交通所带来的经济压力。但是这样一些朴素的愿望在“撤点并校”的洪流当中,很多都被埋没了。
“撤点并校”的初衷是为了优化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当农村孩子因为学校撤并,造成上学不便,甚至辍学时,在这样的环境下讨论“教育公平”似乎本身就缺少了说服力。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高洪介绍说,目前,农村中小学数量依然存在下降的趋势,要重点遏止盲目撤点并校现象。
高洪:我们明确要求,要遏止住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的这样一个趋势,特别规定,各地要根据自身的地理环境和交通状况,以及办学条件,要明确每一所学校的服务半径,要把保障学生就近入学当做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如果撤并学校比较多,要报上一级政府审批。凡是要撤并学校的,必须要征求群众意见,特别是农民群众、家长的意见,如果没有这个程序,是坚决不允许撤并学校。同时,要下大力气建设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现在我们拨给小规模学校的经费,任何单位都不得截留。
高洪表示,对于部分农村地区“撤点并校”后出现的遗留问题,目前也正在解决当中。
高洪:我们现在要求现在把撤并学校这样的一个规划重新审视一下,看看是不是符合当地的实际需要。同时,把“撤点并校”以前工作所遗留下来的问题,比如说路途变远、交通安全风险增加、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教育质量不能保障、寄宿制学校的条件还不能够到位,这一系列的问题要着重先予以解决。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