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校园暴力屡禁不止 背后常有不称职父母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09日 10:28   工人日报
“实拍平潭校园暴力女生群殴” 视频截图“实拍平潭校园暴力女生群殴” 视频截图

  几个中学女生对另一个女生拳打脚踢,并不断地对其扇耳光,被打者始终没有还手,旁边虽然有几位旁观者,但他们也未曾劝阻。日前,这段名为“实拍平潭校园暴力女生群殴”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了大量网友的转载和评论。

  据悉,被打者是福建平潭城关中学一名初中生,而打人最多的两个女生分别是平潭一中和城关中学的初中生。目前,两所学校和平潭城关派出所都已介入调查此事。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有增无减,平潭发生的打人事件虽然只是一个单纯个案,但“校园暴力”却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校园暴力”事件频发

  记者了解到,有关部门对校园安全的重视,并不是一时之举,而是列入日常工作范畴内,但校园暴力却依然不断地在上演。

  2010年9月17日,福州某私立学校一女生因为发现自己放在宿舍的零花钱不见了发了些牢骚,凌晨睡觉时被同寝室4名女生扯下睡衣,其中两名女生还拿手机拍照。

  2010年10月31日,福州二十一中14岁的初中生小余,只因为被邻班的几个同学看不顺眼,就遭到围殴,还有同学掏出刀,对其背部连捅4刀。

  2011年5月,福建南安市发生一起校园暴力案件,少年模仿电影打死同学。

  ……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江湖”似乎不是传说,而是隐藏在自己的校园之中。

  此前福建省决策资源市场研究有限公司曾对厦门市数百名中小学生展开随机调查,结果显示,26.58%的受访学生曾在学校里被人欺负(辱骂或殴打)。面对“校园暴力”,58.65%的学生选择忍气吞声,17.72%的学生选择还手,18.99%的学生选择告诉老师或父母,4.64%的学生选择其他方式。

  厦门民盟逸夫中学支部课题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过半的同学表示身边存在“校园暴力”;女生涉暴近年来呈现增长趋势;暴力事件多发时间为“黑色星期五”(周五放学时间)。

  “从近些年的审判实践来看,校园暴力犯罪呈上升趋势。”福州市中级法院少年庭副庭长林守霖印证了“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的现状。

  “禁入”变“进入”孩子学坏了

  “导致校园暴力犯罪的诱因主要有家庭环境影响、校园环境影响、传媒文化影响几个方面。”林守霖认为,环境是目前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记者了解到,虽然法律法规规定网吧、游戏厅、歌舞厅等不能让未成年人进入,但业主受利益驱动,有令不行、“屡禁不止”,甚至将未成年人“锁定”为主要顾客。

  “虽然我国有关保护青少年的法律禁止孩子接触暴力、色情文化,但实际上没有可操作的限制性规定。在影视文学作品、音像制品、小报小刊、电子游戏中,青少年可以很方便地接触到暴力、色情场面。” 暴力和色情因素对尚不具备辨别能力的未成年人造成负面影响较大,孩子们很容易学坏。

  “在一般学校就读的弱势群体家庭成长的孩子,校园暴力倾向高于其他孩子。”林守霖分析说,这些孩子的家长(微博)为了生计奔波,缺乏对孩子的关注和爱护,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往往采用打骂方式教育孩子,很容易使孩子形成压抑、逆反、对抗的情绪。“如果身处的学校再偏重于升学率,对这些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孩子缺乏思想品德教育,孩子们就更容易受电视、网络中暴力文化的影响,拉帮结伙,寻衅滋事,借此获得被人服从、以暴制暴的满足感。”

  此外,家长外出打工,留守孩子教育是当前一大问题。“留守儿童的监护权实际上是缺位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让这些孩子缺少亲情关注,感觉孤单,甚至心理压力过大,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

  暴力孩子背后常有不称职父母

  专家指出,青春期少年心理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健康科学的引导、教育、帮助、疏导。福建附一医院心理咨询室主治医师庄子森认为,消除“校园暴力”,心理教育要跟上。他建议每个班级配备一个心理辅导老师,由学校加强对心理辅导老师的相关培训,同时关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特殊生心理档案,积极予以辅导,将“校园暴力”解决在萌芽状态。从心理学的角度,犯罪的青少年大致分为两种类型,有偏执倾向的占80%,平时就有暴力倾向的占20%。因此,对于学校而言,建立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可明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很多学校都有心理教育课程,配备了专职心理教师,但校园暴力事件依然不断,并不是说这些课程设置不科学,而反映了当前一些学校没有利用好这些教育资源。”专家指出,落实心理教育是许多校园当前要做的一件事。

  校园暴力事件虽然促使大家反思目前的教育方式,但更要“棒打”最负引导责任的为人父母者。专家指出,事件反映了很多父母的不称职,“不能一味以成绩为中心,要关心孩子的成长,关心孩子的生理变化、思想品德、健康状态、行为修养、法律意识等方面的情况。”

  有业内人士认为,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更加倾注关心与爱心,无论家长或老师,都应秉持平等观念,耐心地与孩子沟通交流,让他们生活中充满阳光。此外,消除应试教育对一些学生的负面影响,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其特长,让他们形成自我认同感,亦不可或缺。

  林守霖法官建议,一要均衡教育资源,让孩子能普遍地、平等地受到良好的教育。二要恢复工读学校,对有违法和轻微犯罪行为的中学生进行特殊的半工半读教育学习,矫正那些行为出现偏差甚至构成轻微犯罪的未成年人,与就学矫正形成互补。三要加强法治教育,法院要通过走进校园和请进法院两种形式,开展“以案说法”的法治宣传,加强中小学,特别是普通中学的法治教育。同时加强与学校配合,适度介入家庭教育,帮助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辅导,改进家长的教育方法。

  记者了解到,为减少在校生犯罪,福州法院的“五个一”工作法取得了一定成效。即建好一支宣传队伍,针对当前学校学生关注的各类心理法律问题,向学生、家长开展义务宣传和咨询;上好一节法治教育课,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重点针对犯案较多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结合青少年行为道德规范教育、青少年维权教育,选择一些通俗易懂、常见多发案例,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在校生犯罪;开展一场庭审旁听会,将学生纳入庭审旁听范围,以提高在校生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组织一场回访帮教,定期回访被宣告缓刑后重新入学的未成年犯,对其登记在册,了解其心理、生活和学习状况,发现不良倾向及时做好工作,防止二次犯罪;开展一场大走访活动,深入家庭进行走访,对上网成瘾、有拉帮结派等不良行为的学生,进行重点预防,与学校一起做好谈心、家访等工作,落实完善教育、管理、监护等措施,确保将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据统计,在福州全市未成年人犯罪群体中,在校生犯罪所占比例由2007年的12.15%下降到2011年的8.45%,下降了30%。被宣告缓刑的未成年犯重新入学后再犯罪人数为零。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更多关于 校园暴力 家长 的新闻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