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发现,孩子的耳朵可真灵敏,每次你和别人的私密谈话,他都会听到,甚至还会记住。相反,每次你真的需要他去认真听你谈话时,他的耳朵好像又不那么管用了。你是不是常常抱怨:哎,现在的孩子真难教育,说了也不听,不说又不行。
停止喋喋不休地重复你的那些说教吧,遵从下面的建议,你的孩子也许会更专注于你和他的谈话。
“在学校和家里,学龄期的孩子们都已经厌倦了集中注意力去听你对他的谆谆教导,他们更愿意自己决定该听些什么”,多瑞恩·米勒,身在纽约一所大学的家庭教育专家这样说。但是,你确实需要你的孩子认真听你说,所以你必须仔细地规划该如何把你想传递给孩子的信息传递给他,从而避免你们之间的无效交流。当然你也可以试试以下那些方法,防止你的孩子对你的话“置若罔闻”。
别一下子发太多指令
孩子的大脑只能处理这么多的信息,别用过多的琐碎的细节冲击他——“关上电视,然后上楼,别再像现在这样了,去刷牙,梳头发”——他或者她不会记得两点以上的东西。但是又得避免信息不够明确——“准备上床”——因为这样的结果是,她不会太把你的话当回事,或者她仅仅只是坐在电视机前什么也不做,就为了准备上床。
其实,你可以把你的要求分成两个部分,米勒建议,你可以说,“这个节目结束时,你该关电视机,准备上床”,然后他关了电视机的时候,你可以再说一次:“亲爱的,现在该去洗漱了。”
谈话应该直接而有效
当你在一个话题上喋喋不休的时候,你的孩子一定会把自己的耳朵“关”上。比如,你对他说:“亲爱的,我们要去公园和朱莉碰头了,然后我们要去爬山,所以我们出发前,你该把你的那双凉鞋换上。”他很可能仅仅是听进了那句,我们要去公园和谁碰头了。所以,你应该直截了当:“亲爱的,换上那双凉鞋吧,这样我们才能去公园玩。”
当然如果你不是仅仅关注他是不是在听,他也许会听得更好。比如看着他的眼睛,或者是拍拍他的肩膀,这样的动作可以使他能够更集中注意力在你讲了些什么。芝加哥的一家儿童与家庭教育中心负责人玛格丽特·尼可尔斯博士这样建议。
当一位妈妈要确认她6岁的女儿是不是听到她说了什么话的时候,她常常会叫她重复一下她听到了什么,“过去,每当我说一些规则,比如不可以在卧室里吃东西的时候,她总是说,我知道了,然后一旦她破坏了规则,我批评她时,她又总是抱怨,我根本就没听到你说呀。”
别像破录音机似的重复
如果你意识到你总是在重复同样的话时,那么停止吧。因为这样孩子会习惯于直到你说到一定的遍数时才对你的话有所回应。“你的话会变得毫无意义,而只是一种背景声音”,尼可尔斯博士说,你孩子的老师就不会花费一整天的时间,仅仅是重复她的话,为什么你要这样做呢?一旦你的孩子发现,你说什么都很明确,并且是权威的,那么他会更加愿意听进你说的话,并且按照你的话去做。
给他一些明确的指示,最好不要超过两次,而且一定要确认,一旦他没有遵守你们之间的约定,那么会有相应的惩罚措施。比如,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把他的玩具收拾好,那么就告诉他:“请你去房间里,把你的玩具收到你的柜子里。”并且确保,一旦他没有收拾好,那么这一天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将不会被允许再去玩他的玩具。尼可尔斯博士建议。一旦他还是把你的话当成耳边风,那么直接把那些他随便乱放的玩具没收吧。当然,一旦他在你第一次提出要求的时候就遵守了你的规则,那么也要告诉他:“谢谢你接受了我的建议。”这会给他更多的正面激励,使他下次也会对你的话更注意。
孩子的耳朵也需要放松
你的孩子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听你或者老师或者其他的人谈话,因此,对他来说,再继续“收听”父母的说教是很累人的,甚至是很让人反感的一件事。有时候,孩子们的耳朵也需要一些乐趣。让孩子们能听到更多有意思的东西,这样也许会让他对你的“说教”不那么反感,比如带着孩子去散步,去公园里玩,让他能够听听鸟叫、虫鸣、风吹过树林的声音,或者是踩在草地上小草的声音。或者和孩子一起听听音乐讨论讨论音乐,让他们的耳朵能够“换”个“频道”,那么对你的“说教”效果会有提升。
听孩子讲话也很重要
你也许会觉得你一边看新闻或者一边在打字的时候,对孩子说的话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是你的孩子看到的却是,我的妈妈并不太在意我说的是什么。如果你不关注别人说的什么,那么他为什么要关注你说了什么呢?“我们研究发现,即便是幼儿园的孩子都会注意到,成年人并没有集中注意力在和他们交谈”,一位学者这样说。
当然,并非孩子说的每一句话都很重要,但是,至少在你们交谈时能够集中注意力在你们的谈话上。这意味着,你们可以一边吃饭一边谈话,但是你不能一边看着电视,一边上网或者一边写文章,一边听你的孩子告诉你,他在学校里的一天是怎么过的。在他谈话的时候,你不能分散你的注意力,当然如果你能够及时提问,那么效果会更好。“孩子会觉得他受到了关注,而且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如果你真的能够花费时间听他们谈话,那么他们往往会给你同样的回报。”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