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学生喜欢历史,但不喜欢上历史课。”“背诵、听写、默写、应试似乎就是历史课的全部。”……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昨天在我市十二中举行,会上不少专家对目前中学历史教学表示担忧,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让学生爱上历史成为专家们探讨的重点。
令人沮丧的现状:中学生大多不喜欢上历史课
很多中学历史老师都发现一个令人沮丧的现象:尽管学生喜欢看历史书,喜欢看历史剧,但是却不喜欢历史课!
初中毕业生楚楚刚刚经历了中考(微博)复习和最后冲刺。“我最讨厌的科目就是历史,”楚楚说,“历史的条条框框让人感觉实在无聊!考试前学校发了提纲和好多专题,天天照着背,最后中考考得还不错,得了59分(满分60),但我还是不喜欢历史课。这样的历史学习,没什么意思。”
“背诵、听写、默写、应试,这些就是中学历史课的全部。”宁海中学历史特级教师陈红昨天说,老师让学生背知识点应考的情况很普遍,而学生不喜欢这样的历史课,是因为单纯的时间、事件拼凑式的组合给不乐意死记硬背的学生带来很大挫败感。
“我们做过调查,让学生列出自己最喜爱的科目,历史课总是排最后。”现场一位参加研讨会的老师说,中学生读历史课本,十有八九为应试。相反在课堂外,不少中学生对历史还是感兴趣的,比如喜爱看一些历史类书籍和历史剧。
原因探析:教材缺乏故事性,教学过程变成了知识点背诵
历史本来是一门挺有意思的学科,但当历史教育变异成应试教学,问题就来了。一位高中历史老师说,因为教学是根据考试大纲进行的,大纲上对应的就是一个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会了,考试也就能应付了。“所以历史教学,变成了狭隘的背诵知识点。”
教材编写缺乏故事性,也是引不起学生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的历史教材更像是写给历史学家看的,而不是给学生看的,缺少互动,缺乏故事性。”南京师范大学(微博)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刘军说,“历史教材很薄,作为文科教材,故事实在太少。前副总理李岚清曾说‘历史应该是讲故事的学科’,而现在的历史教材还是一副老面貌,与‘讲故事’背道而驰。”
专家们还认为,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影响着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虽然有应试的客观现实存在,但是一个好的老师依然可以把高考(微博)指挥棒和学生历史素养培养两者结合起来。”陈红说,“学生最不喜欢听老师照本宣科,历史课也一样,要想中学历史课不再‘枯燥’,老师的讲课能力要提高,要能讲得好听、耐听。”
专家意见:不能仅让学生死记硬背,还需多一些探究和思考
“历史素养是中学生人文素养中最重要的内容。”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李稚勇谈到历史学科的重要性时说,中学生学历史对于扩宽视野、培养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好处。“从最基本的历史年代来看,这里面包括了时间观和空间观,学生如能把年代理顺,看世界万物就很清楚了,思考分析问题也有了最基本的观点。”
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课堂是主阵地。“这些年,中考、高考的考试方式已经尝试改革,比如尽量减少单纯记忆的要求,增加主观题的分量。这些也逼着老师在教学上改革,让学生死记硬背之外,多一些探究和思考。”李稚勇说。
当然,中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不能局限在课堂上,课堂外学生接触“历史”的机会还有很多,比如书本、电视等,但李稚勇也指出,“现在尊重历史事实、又适合学生看的书籍、电视并不多,如何让史学大众化,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本报记者 钱红艳
本报实习生 沈晓语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