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宠物型”孩子长大会成为啃老族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27日 15:13   天津网-每日新报

  讲述二:对孩子好 就是百依百顺

  讲述人:尹先生,6岁男孩的姥爷。

  苦恼:给予很多,却感觉还是宠得不到位。

  尹先生是一家合资企业的董事长,女儿是独生女,外孙是独生子,形成了“421”的家庭模式,外孙君军(化名)自然而然成了六个人的掌上明珠,用尹先生的话说:“对君军我是有求必应,但我觉得还是宠得不到位。”

  记者:您平时怎么宠孩子的?

  尹先生:物质上买东西,生活上顺着他。只要是他张口要的,我一定给买到位,他没张口要的,我觉得好的也都买给他。

  记者:您一年给君军选购礼物要花多少钱?都买些什么?

  尹先生:大概七八千吧。君军主动要的东西基本都是小玩意,动画片光盘、蝈蝈、气球等,这些东西不值钱,所以一般一次性会买很多,他要的最贵的也就是摇椅。他过生日的时候我会送一些小礼物,比如项链、手镯这些金饰品。另外,每次出差必带礼物,各种各样的玩具,我觉得适合孩子玩的或是我觉得不错的都会买回来。

  记者:这些礼物他都喜欢吗?收到礼物时,他有什么反应?

  尹先生:君军最懂事的地方就是,即使我买了他并不喜欢的东西,他也会有礼貌地说:“谢谢姥爷。”五六岁的孩子对事物的关注度并不集中,大多数情况下喜欢一样东西,玩够了就扔到一边了。粘贴、卡片、光盘这些东西送给他,他会特别兴奋,能玩很久而且玩得很开心。自行车、轮滑鞋他也喜欢,但是因为没有小朋友陪他玩,买完就没怎么用过,所以我说现在的小孩很可怜,他们需要更多疼爱和陪伴。

  记者:除了买东西,日常生活中您是怎么宠他的?

  尹先生:事事顺着他吧,比如,晚上吃过饭我坐沙发上看电视,他跑过来直接把电视调到他喜欢看的频道,也不征求我意见,我郁闷地问他:“姥爷在看电视,你直接调台,合适吗?”他不说什么,做个鬼脸,样子特别可爱,我就没脾气了,要么陪他一起看,要么换个屋子看。我觉得只要他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我这个姥爷就称职了,所以凡事都以他高兴为先。

  记者:他做对或者做错事,您会怎样奖惩?

  尹先生:做对了口头表扬:“君军真懂事。”做错了会批评他,被我说急了他会说“臭姥爷”,我就不再说了。有时候也会吓唬他:“告你爸去。”他怕爸爸,但并没有因为总是被我们吓唬而讨厌爸爸,相反,跟爸爸玩得特别好。一般情况我不会阻挠孩子父母教育他,看不下去了就躲出去,但是如果他们太严厉了,我会制止。我教育孩子的理念是,你是什么水准,就怎么要求孩子,你都做不到的,为什么要为难他一个小孩?

  记者:现在家人事事以他为主,您是否担心对孩子的成长有负面影响?

  尹先生:我觉得不会。一是教育孩子是综合的问题,父母负责深层次教育,老人负责疼他宠他,孩子父母也会教育、引导他。二是6岁的孩子已经有是非观念了,懂得谁对他好,比如孩子姥姥从他出生一周后就带着他,他就特别依赖姥姥,姥姥去哪儿他去哪儿,姥姥一出门他就急。另外,这个孩子有个特点,胆小,从来不敢在我们视线之外自己玩,这是缺点但也是好事,至少我们能管得住他。

  记者:现在社会上有种观点,认为“孩子从小跟老人过,老人隔辈疼,会被宠得不像话”,您是否认可?

  尹先生:六七成是这种情况吧,不过在我家君军这儿不会。社会物质在不断更新,他的眼界会因为我们在物质上的宠爱而不断扩大,这对孩子来说有益无害。小孩子耍耍小聪明也没什么不好,至少孩子不会木讷,只要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为他把好方向就可以了。

  新报记者 贾林娜 实习生 回振岩 李婕

  专家:“幸福”其实是一种能力

  中国家长(微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家长教育工程讲师团团长、中央电视台常年特聘家庭教育专家郑委

  没有“成就感” 就没有“幸福感”

  郑委老师认为,像媛媛这样被家长提前设置好“幸福”的孩子,可以被定义为“总满足的孩子”。孩子一旦拥有了这样的特性,他就会习惯地认为被父母提前铺垫好、未经努力就轻易获得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并把这种状态视为亲子关系的一种常态。这对于孩子来讲是十分危险的。

  郑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女儿想要一件东西,央求十次,每次都给她买,你是好爸爸,而央求十次只有一次没有买给她,你就是坏爸爸。”被满足得太多,孩子习以为常,得不到的时候就认为“不正常”,这反而让他们对自己的家长有了不满情绪。

  家长给得太多 孩子爱享乐

  尹先生对君军的疼爱是典型的“隔辈疼”,对孩子有求必应。由于家长“给得太多”,扼杀了孩子获得幸福感的可能。这直接导致孩子对什么都感到没意思,没有任何的目标以及“自私”、“享乐”和“不劳而获”观念的滋生。

  长期有求必应,孩子就成了“宠物型”孩子。这样的孩子在进入青春期之后容易缺乏责任心,对周围的事情比较漠视,不喜欢劳动,郑老师说:“我们一直都教育孩子要爱劳动,甚至先于爱学习,这样的孩子很难爱劳动。”没有劳动和创造,在找不到生活目标和成就感的状态下,精神上难以得到满足。成人之后,他们成为“啃老族”的可能性也最大。

  教你怎样进行“幸福感教育”

  快乐并不是幸福

  孩子在得到满足时可能会感到快乐,但快乐和幸福是两回事,快乐是短期的,而幸福是长期的,家长应当认识到:人心中有目标就会充实,就会积极向上。在追求目标的同时,他又享受着生活,享受生活带给他的快乐和满足,这是真正幸福的状态;一直持续这种状态就是一种幸福,追求幸福的习惯要从小培养。

  物质上要“少给”

  “在精神上积极追求的人都不会过度追求物质。”郑老师认为,解决这个问题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家长要“少给”,尤其是在物质上,尽量不要给得“过多”、“过快”。

  “延迟满足”学会幸福

  研究证明,懂得“延迟满足”的孩子,目标感更强,更不沉溺于眼前的诱惑,这样的孩子成才的几率也更大。让孩子通过努力去获得,通过忍耐去等待。这个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唤起孩子的兴趣和潜能,孩子也就能获得更多的自信和成功的体验,这样的良性循环才有可能让孩子学会追求幸福。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留言板电话:010-62675178
  • 新闻北京特大暴雨灾害已致77人遇难(附名单)
  • 体育刘翔排名退次席 网球李娜首战汉图楚娃
  • 娱乐柳岩哭诉:我很无辜 微博澄清并非第三者
  • 财经上海发文表态严控楼市 加强限购违法查处
  • 科技运营商披露气象部门每年可获数亿分成
  • 博客实拍天津暴雨(图) 天使妈妈救助传旺声明
  • 读书领袖身高揭秘:金正日只有1米55(组图)
  • 教育二三线城市成大学毕业生新宠
  • 育儿儿童家具新国标8月起实施 微博关注
  • 健康暴雨洪水健康手册 教你吃对橄榄油
  • 女性天使超模助阵奥运 女星穿大牌不输超模
  • 尚品应对暴雨潜水表求生指南 全球最贵食物
  • 星座测试爱情要修饰吗 12星座离奇事件
  • 收藏色块油画拍出5.47亿 避税助推艺术市场
  •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