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高三女生放学回家,在关上房门的一刹那,她一转身,看见一名年轻男子站在面前,吓得惊慌失措。女生的父母闻声而来,将男子摁倒在沙发上,质问他:“想干什么?”这名自称27岁的男子说是因为精神恍惚,不知不觉就跟进来了。
被陌生男子尾随进了家门,高三女生为什么毫无察觉?原来,一路上,她始终戴着耳机,双手拿着智能手机,一边走一边盯着屏幕看视频,完全沉浸在数码世界中。
这样在马路上听音乐、看视频的学生并不少见。在教育专家看来,孩子们对数码产品产生了依赖,这是父母助长的,但是父母在孩子依赖产生之后却无所适从,面对数码时代带来的育儿新“问题”,他们没有经验可循,焦虑万分。
“果粉”年龄越来越小
暑假,三个家庭结伴旅游,飞机上,三个孩子人手一个iPad,初中男生玩的是枪战游戏,小学女生玩“愤怒的小鸟”,另一名小学男生玩的则是走出迷宫的游戏。旁边一位爸爸同样拿着一台iPad在看电影。他们互不影响,各自乐在其中。其中一位“70后”爸爸认为,电子产品是一种教育新方向,他习惯于在孩子淘气时,丢给他iPad,孩子马上安静下来;当孩子听话时,他也会给他iPad,作为奖励。
“以我个人体验看,十个小朋友中,有七八个是用电子产品玩游戏的,而且玩电子产品的年龄越来越小。”上海师范大学艺术与学前教育系副教授方钧君说。
牛牛才3岁,每天早上6点多就从床上爬起来,到处寻找昨天玩过的iPad。他迷上了一款识字软件,这款软件有进度设计,每天只学一课,下一课第二天才能打开,牛牛因此愿意早早地起床了。
牛牛妈妈说,这是一个动画识字软件,软件包大约有10课内容,下载费用12元,学完一个软件包,就需要家长(微博)继续下载。在学了几课后,牛牛就不再对识字感兴趣,他更喜欢屏幕上色彩丰富的图案和生动的故事,牛牛妈妈决定不再下载。
面对丰富多样的应用软件,到底该不该下载,哪些产品适合哪个年龄段的孩子,家长们一个个地摸索,不断地尝试……这种频繁选择的过程,也增加了焦虑感,海量的数码世界里,我们该怎么替孩子选择?
变身早教机弊端仍存在
5岁的荣荣也喜欢玩iPad,他的妈妈说,起初荣荣喜欢玩切水果、会说话的汤姆猫这类游戏,后来就能打开视频网站点击动画片看了。妈妈立即将所有的游戏软件删除,希望它成为一个“早教机”。
之后,荣荣妈妈很满意。“平时外公外婆带孩子,他们不能教孩子知识,我上班又忙,就下载了三字经、背唐诗、学绘画、幼儿英语等软件,让外公外婆给他学,为即将到来的小学打基础。”荣荣妈妈还认为,“iPad成了学习工具,也解放了我,不用我给他讲故事了。”
学前教育专家对此却不认同。“即使再变化多端的游戏软件和学习软件,和有着无穷变化的世界比起来也是模式化的、单一的。”华东师范大学(微博)学前教育系教授华爱华举例说,iPad上有很多绘画软件,孩子可以选择各种类型的笔以及丰富的颜色来绘制图画,并且可以随时用虚拟橡皮擦掉,既干净又省心,但是,触摸纸张,用画笔蘸取颜料,才能体会真正的绘画。画画是练习小手肌肉,用食指在屏幕上划来划去,又怎能练习整个手指的力量呢。
电子保姆难替代父母角色
在方钧君看来,女生被尾随进家门,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但是也从一个侧面看出,她过于沉浸于手中的视频,对外界信息的敏感度很低,这给家长发出了一个警告:必须看到新媒体使用的弊端,虚拟的数码世界让孩子与现实世界产生了隔离。“新媒体确实不可阻挡,但是不能把孩子交给电子保姆,而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责任。”
此事一出,这名女生的父母异常焦虑,如果当时家里没有人,女儿关上了房门后会发生什么?“想想就有些后怕。”一些家长听说之后,也猛然觉醒,一位初中生的妈妈赶紧回家提醒女儿:“不要在路上一边走一边看手机、听音乐。”当孩子们沉浸其中不能摆脱之时,家长产生了更大的焦虑。
“对于儿童来说,世界需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小手去触摸。一个神奇的屏幕通过炫动的影像吸引孩子,却缺少了人与人的互动,他们探索的欲望、敏锐的观察力可能就会被消磨掉。”方钧君认为。屏幕讲故事无法替代父母讲故事,因为父母的讲述多了一层情感的交流。所以人与人的交往互动必不可少。在数码时代,仍然需要家长和孩子谈谈心,带他亲近大自然,用最原始的方式学习。(首席记者 李雪林)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小学教育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